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典型的城乡二元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农村金融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当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仍然存在诸如信贷资金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促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村非正规金融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因此,研究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良性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农村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非常普遍.本文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交易费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农村的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特性,非正规金融在信息、执行和监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交易费用远低于正规金融.由此引出,政府应对非正规金融予以引导、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技术内生效应"的视角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替代性的影响。本文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农村正规金融利率调整的效应有三种,分别是直接名义收益效应、农户类型异质的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和正规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与监督问题的技术内生效应,这三种效应导致农村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呈倒"U"形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替代性主要不是源于利率价格变动的名义收益效应,而是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密切相关的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与技术内生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要考虑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同时要考虑农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做好激励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缘于正规金融的缺位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是同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紧密相关的。始于 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改革以渐进的方式进行 ,即暂时保持旧体制的存量不变或至少不破坏 ,先对增量部分实行新体制 ,使新体制逐渐成长起来 ,待时机成熟后 ,再把改革深入到旧体制 ,最终完成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这种改革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双轨制” :一轨是存量部分即传统体制成分 ,以国有经济为主 ;另一轨是增量部分即新体制成分 ,以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以私营经济为主 ,农村地区由于较早进行市场化改革 ,所以大量存在此类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结构框架下,本文利用霍奇曼“向后弯曲的贷款供给曲线”对非正规金融效应由“补充”到“挤出”转变的整个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两部门模型”,对两种效应下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与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补充效应下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的上升对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具有正的效应;而挤出效应下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会随着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的上升从“递增”变为“递减”;二者存在着一种“倒U”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面临的现实困境 2004年五六月间,福安市民间标会发生崩盘。短短几天,约25亿元的民间资本便从这个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的县级市里蒸发,很多“会头”和中标的“会脚”趁乱卷走巨款,让成千上万的会员损失惨重,当地经济遭受致命打击,直接影响到近65万人的生活。福安的标会崩盘后,地方政府着手清理相关债务。但是普通民众最为担心的问题是:在会首的资产被用于偿债时,参与清理标会的政府官员是否会优先偿还他们亲友的债务,而其他人则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供给与非正规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制度在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上很弱,导致了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上迅速发展扩大.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如何规范引导、疏通堵漏是非正规金融进一步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正规金融从农村纷纷撤走,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迅速壮大,并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然而,由于非正规金融掌握信息的有限性和得不到法律承认与政府保护,所以存在许多缺陷,并对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一些破坏作用。对待农村非正规金融,绝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取缔它,而应持辩证的观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促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 ,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农村正规金融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的需求。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农村非正规金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与假设20世纪90年代后期,村级债务问题开始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行,作为村级重要收入来源的村提留改变为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村级的收入大幅度减少,村级盈利能力下降,又进一步导致偿债能力下降,村级债务问题突显出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不佳是个普遍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当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亏损严重。1999年,全国57%以上的农村信用社是亏损社,亏损面比上年增加3郾27个百分点;全国信用社系统当年净亏214亿元,比上年增加亏损46郾6亿元。二是贷款质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筹资:制度转型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主要以公共财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框架,重点探讨了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筹资渠道和手段对农村公共产品建设的影响,推导出带有共性的行为特征,并在分析影响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筹资的体制和政策问题的基础上,就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农村经济金融的非线性发展特征,本文运用分形方法定量地考察了各类地区农村金融诸因素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类农村地区的这种影响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同的规律。一是农村贷款的增加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对发达地区农村影响更大;二是与实际利率相比,农民对名义利率较为敏感。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还更敏感一些;三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投入过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在湖南调研发现,林区、山区农民和粮食主产区农民享受的公共财政补贴存在较大差距。粮食直补等多项国家惠农政策给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于受耕地面积少、农业经营项目单一等因素的制约,林农所获得的惠农补贴不多。当前公共财政惠林政策与林区、山区实际存在较大差距,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林农税费负担较重等现象还比较普遍。针对这些问题,应调整完善公共财政惠林政策体系,尽早出台营造林补助政策,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缩小林农与粮食主产区农民享受公共财政补贴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监管的理论必然与现实制约——基于我国农村金融新格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准入政策的放宽,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将会出现,这势必打破此前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垄断地位,新的金融机构格局必将在我国农村出现。新金融格局一方面会带来新的竞争,必将为农村金融服务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带来新的课题。然而,监管法规滞后、监管基础薄弱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缺失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使得农村金融监管处于低效或无效的状态。因此,如不尽快改善农村金融监管的窘迫现状,而只顾及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危机爆发将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失衡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比较严重,从宏观角度来看,农业方面的信贷配给程度在70%左右,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广东农村金融机构存贷差比较大且增长速度较快。从微观角度来看,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62.75%的农户近几年没有向金融机构贷过款,许多农户的贷款规模及期限得不到满足,而且农村贷款的利率比较高。探究广东农村金融失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经营的风险制约了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涉农贷款利率较高抑制了有效需求,农村信贷需求的多样性难以满足,供给主体及资金有限,竞争的缺乏使金融市场效率降低,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机制缺乏。 相似文献
17.
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与农村信用社业务拓展--我国农地金融业务承担主体的可行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认为,通过成立专门土地银行来构建农地金融制度不符合效率原则;农业银行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有悖于商业化改革方向和市场定位;受制于定位不明和实力不足,农业发展银行无法承担农地金融业务。因此,中国农地金融业务应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其原因和优势:合作金融特征为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基层组织的广泛性和扁平式为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提供了组织保障,由农村信用社来开展农地金融符合农村金融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重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借鉴金融结构论的一些思想,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研究重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重庆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说明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乡镇企业贷款对乡镇企业增加值的直接贡献有限,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依赖程度不高,但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却较为突出,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三农"和金融本身的特征,我国"三农"领域存在明显的金融供给不足,按照规制经济学理论应该在市场失灵领域提供规制。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金融同时存在着规制的越位和缺位来分析和讨论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城乡经济差距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城乡经济差距悬殊的原因主要有城乡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城乡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尤其是城乡劳动力要素流动受阻;城乡公共产品投入机制和城乡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城乡空间作用机制没能完全形成,市场主体不能根据市场收入在城乡自由选址;政府执政理念没完全改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