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5年以来,中国就把出口退税作为强势激励贸易的政策。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湖南的出口贸易将会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使用湖南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出口退税与湖南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之问存在高度相关性,但从长期来看,此次出口退税调整有利于优化湖南出口产品结构,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与当前外贸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激增、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困境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认为应当对现行对外贸易战略和出口退税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通过运用总量从紧、区别对待的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对外贸易战略转变,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实现我国国民福利最大化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2008年末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抵御金融危机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先后多次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使得出口退税总量在财政收入增速快速下降、出口贸易额大幅萎缩的同时出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文从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动情况入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出口退税政策变动对出口贸易的有效性,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出口退税与税收中性——对我国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出口欠退税问题,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而出口退税率的调低是此次调整的主要内容。调低出口退税率既违背了出口退税的中性原则和国际惯例,也无助于彻底解决我国出口退税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治本之策应是在坚持彻底退税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配套措施:一是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按照增值税的分享比例,建立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调动中央和地方发展出口贸易、加强退税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加强退税管理,严厉打击出口骗税;三是规范增值税,减少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5.
2004年和2005年中国出口退税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与调整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此次实施的最新退税政策使其功能从促进出口扩展到维护正常贸易秩序、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对国际环境的控制等,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和贸易可持续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着。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口退税政策除了具有其促进出口的基础功能外,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部分商品税率的调整,则发挥着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2004年退税承担主体的调整,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2007车的税制结构调整,则是为了调节商品出口结构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可持续性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应该是使得出口退税政策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对现行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四大调整.从长期看,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有利于调整我区出口规模,提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出口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有利于解决欠退税问题,缓解出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但是,在近期内,出口退税率下调和中央地方共同负担机制对我区外贸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短缺,为此国家实施"创汇战略",实行出口退税.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形成一种全新的外贸环境.但另一方面也显现出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大大提高,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因此对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值得研究.我国对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其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宏微观层面,即外贸出口、政府财政及企业三大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可见,中国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对调整出口规模、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及平衡政府财政发挥了显著作用。可从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明确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与增值税的改革同步进行;改增值税为中央税;加强法制建设,切实做到依法退税等方面入手,建立与当前我国地位相适应的出口退税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增值税方面可考虑扩大增值的税收范围;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把消费型增值税作为一种政策选择;改进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所得税方面应实行差别税率制;加大直接减免的幅度;充分利用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出口退税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对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近年来最新发展起来的面板单位根及面板协整时间序列方法,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的拓展和调整,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额与纺织品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样本基于41个国家1996-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纺织业的出口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退税管理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出口退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1、出口退税制度不完善;2、出口退税办法不统一;3、出口退税手续繁杂,退税效率低下;4、出口退税电子化程度不高;5、出口骗税现象严重,管理存在漏洞。根据出口退税的性质、政策目标及WTO规则的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出口退税管理体制予以完善:1、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彻底实现“零税率”:2、统一出口退税办法,实现公平税负;3、简化退税手续缩短退税时间;4、建立电子网络系统,加强对出口骗税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3.
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在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目的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以促进对外出口贸易.它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已被WTO诸多成员广泛应用.中国自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曾三次进行适时调整,2004年1月1日,出口退税政策又进行了一次结构性调整,取消了46种资源类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维持农产品、机电产品的退税率不变,调高了小麦粉等食用粉类的退税率,调低了铁合金等产品的退税率.实行的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将出口产品的平均退税率下调了3个百分点,据青海省商务厅测算,此次退税政策调整将使青海省平均出口产品每美元退税额减少0.2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出口退税调整对中国家具行业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晓敏 《现代经济》2007,6(8):48-50
近期中国颁布了新的家具出口退税调整。出口退税下调会影响到中国家具行业的成本和竞争力。本文在结合近期中国家具出口退税调整情况及原因,分析新的出口退税调整对中国家具行业的贸易方式及出口方式、产品结构、进出口的变化影响。得出应对新的退税出口调整所带来的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后,我国出口退税进行了退税率调整,本文截取2005-2010全国各地区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门槛面板回归的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我国出口退税机制只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上作用明显,而在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作用有限,这与出口退税的多重功能定位之间的矛盾有关。在对我国环境资源方面的矫正机制进行逻辑梳理后,本文认为应该还出口退税以原有的中性,实行完全退税,转而依靠更为有效的出口关税对环境资源要素的国内外差价进行矫正。  相似文献   

16.
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的颁布,出口退税这一开放经济下普遍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的专项税收制度再一次成为地方政府、出口企业以及国外客商们讨论的焦点。本文通过退税机制改革对出口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影响分析,详细阐述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政策效应,同时提出完善新的出口退税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使出口退税成为促进我国出口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2007年7月1日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内容,阐述政策调整对东部沿海地区造成的压力,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从出口和税收两个方面分析政策调整对镇海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提出改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开始我国确定了出口退税新机制,新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产生了不利于地方财政稳定运行、诱发新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地方的招商引资、限制加工贸易的发展等弊端,由此,建议采取调整税制或对出口退税分担机制进行一些政策微调:中央下调地方承担的出口退税比例,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增量分享,调低出口退税率,补足出口退税基数硬缺口,改革外贸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出口退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出口退税作为一种中性税收.政策,是消除出口歧视.鼓励公平竞争的一种手段。也是各国普遍采纳的国际惯例。本文通过出口退税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出口退税的作用进行了考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现阶段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降低出口退税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直接吸收效应,只有当收入效应小于直接吸收效应时,降低出口退税才能起到缩小贸易顺差的作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降低出口退税能够减少国民收入,增加国内吸收,这意味着能够起到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但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政策调整的范围没有涉及到引起顺差的主要产品种类等原因,政策的实际效果要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