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3诺贝尔奖生理学奖深度解读:从囊泡转运过程洞察我们的健康状况,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的事情,一个细胞就好比一个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有多复杂,细胞活动就有多精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率的生产生活,就必须有效率地调配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周密有效、安排得当的物流系统。  相似文献   

2.
阅读推荐     
你在意你周围的公共文化吗?怎样的公共文化才能让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公民们应该如何在民族国家内的公共生活中维护人类的共同尊严?本书以公共文化为文化批评的具体对象,通过全球化和民族认同的一些议题,来关注公共文化的核心问题--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不仅涉及直接可见的生活现象,更触及背后的制度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首个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急剧变化的十年!在2010年的历史坐标点上眺望2020年的新生活景象,一方面使我们心潮涌动,一方面也让我们喜中有忧。无论有多少不确定性,我们的镜头都将定格为一个提前实现的崭新的小康生活画面:绿色,健康,有尊严。  相似文献   

4.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质和文化服务。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人类文明。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按照传统发展模式,人类的物质需求将逐步逼近自然环境的承载极限,自然环境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退化。人有三个家:家庭、国家和地缘;如失去家庭,生活就将无依无靠;如失去国家,生活就将四处漂泊;如失去地球,生活就将不复存在;所以,我爱我家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有些时候,提高小家庭生活水平的需要,会与大家庭地球环境的需要发生冲突,特别是过去三百年间冲突在加剧。显然,世界现代化,既需要我们用知识促进发展,也需要我们用智慧协调关系。人类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事实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客观存在,并在不断演化,只是我们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它。到今天,人类已经拥有毁灭地球的强大能力,而地球却越来越不堪人类的重负。我们不能漠然对待,也不能心存侥幸,而应该科学地和人道地对待地球,理性在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向伟 《魅力中国》2010,(5):150-150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家庭装修已经成为家喻户跷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即是经济发展与生活提高的必然结果。但如何才能装修好自己的家,却存在着不完全相同的看法,也就是平常说的观念存在着差异,应该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其中有一个总是则需要弄清楚,即是想搞好家庭装修,在施工之前是离不开良好设计创意的,犹如画家在作画之前强调“意在笔先”是同一个道理,否则就会产生乱点鸳鸯谱而作不好画。  相似文献   

6.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I0001-I0001
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追求产生欲望、产生动力、产生行动,人类就是因为不断地追求,社会才发展到今天。人类追求生活的富足,就努力生产制造更多的生活物资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人类要不断地提高生活水准,就要发明创造创造出更新更多的新产品。人类的追求不断地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少亿万富翁仍在拼搏创新,就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人们通过追求达到自身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朱虹 《中国报道》2013,(10):91-91
《中国报道》:荷风艺术基金会的宗旨是进行艺术的教育、普及和推广。那么您创立荷风艺术基金会的初衷是什么? 李风:我认为,艺术推动人类审美、道德乃至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滋润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艺术蕴涵着战胜贫困的强大力量,它赋予身处贫困中的儿童以骄傲、自信与尊严;  相似文献   

8.
李庆 《魅力中国》2010,(28):99-99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主体和精华,他认为生活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生活的教育;二是以生活影响生活的教育;三是为着应济生活需要而办之教育。”也就是说,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  相似文献   

9.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在铜川矿务局采访,脑海里总是回荡着这首歌的旋律,叠加在上边的字幕,是铜川矿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给职工的承诺:“一年恢复尊严,两年快乐工作,三年体面生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创造了无限的发展机会,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正如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所说:"城市,因人类寻求美好生活而诞生。"城市本该让生活更美好,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吴玉华  周燕 《走向世界》2010,(19):60-63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一时间,“尊严”二字成为矿工热议的话题。那么,怎样才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兖矿集团的实践是,体面劳动,幸福生活,使每个人尽享尊严。  相似文献   

12.
王金凤 《发展》2009,(6):84-84
一、何谓“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章德友 《魅力中国》2010,(3):137-137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主体和精华。他认为生活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生活的教育;二是以生活影响生活的教育;三是为着应济生活需要而办之教育。”也就是说,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  相似文献   

14.
黄芳 《宁波通讯》2012,(16):66-66
幸福是人类终极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理解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价值追求、精神境界、文明修养和道德情操。温总理说我们党的执政思想是:让人民生活得幸福,有尊严。而我们建设美丽宁波口号是:要让人们生活有安全感、幸福感、认同感、富足感。王瑛书记认为,在名和利面前,是淡泊与谦让,她的价值观是。  相似文献   

15.
人出生之后没有自我生存能力,需要有人抚养才能生存下来;人到了晚年失去了生活能力,需要有人赡养才能安享的有尊严的走到终点。人生最后的几步反差巨大:有人刚出世就夭折,有人英年早逝,有人因事故灾难战争遇难,有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有人被陷害迫害冤死,有人用各种方式自杀,有人因疾病缠身离世,有人艰难的走向终点,有人有医务保健勤务人员的护理享受世间最高级别的养老,有人儿孙绕膝安享晚年,有人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大城市中。然而,许多大城市往往声名狼藉,成了肮脏、犯罪、高价、混乱的代名词。事实果真如此吗?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可靠的论据与分析向我们证明:城市其实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希望;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能够带来创新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把握好新时期城市民生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希望把城市的民生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需求,把群众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积极实践和开辟“幸福中国”的新纪元,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8.
《东北之窗》2010,(21):4-4
背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上了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时代》网站已提前公布了将于10月18日正式出版的周刊内容.文章由曾两次专访温家宝的CNN记者法里德·扎卡里亚撰写。采访中,温总理总结了他的4点政治愿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相似文献   

19.
武毅 《发展》2010,(4):1-1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之后,特别深刻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暖的话语犹如一缕春光拂过中华大地,让亿万中国人民荡漾起暖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巢湖市农民工在打工生活中有三盼:一盼尽早得到用工信息,盼望政府为农民提供用工信息,让他们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前往城市、企业和工种,避免在找工作时劳命伤财,防止在外受骗上当;二盼学到打工技术,盼望政府组织外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不要摆花架子,要注重效管用;三盼老板不再欠薪,盼望家乡政府和用工地政府能联手治理“欠薪”,全额兑现农民工工资,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