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一位遭遇毒奶粉之害的父亲在他的两岁孩子查出有结石的时候,写下了标题为"那一刻我知道,我的人生观从此变了"的网文;一位在地震中倒塌了住宅的女儿,一边在板房里照料  相似文献   

2.
<正>我有幸在吴波部长身边工作了四年,让我有机会走进他的生活,接近他、了解他。老部长给人的印象:他既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一位能够感化人的思想、洗礼人的灵魂的良师。大家都尊敬地称他"吴老"。那是1990年9月的一天,领导找我谈话,正式委派我作吴老的秘书。那时的吴老已离休多年,赋闲在家。意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3.
朱平 《证券导刊》2009,(48):95-95
从前有一个美国大兵从前线回国,他疲惫地登上一列火车,车上没有空位。突然他发现一位法国女士旁有一只狗占了一个位子。"女士,能否把你的狗拿开,让我坐一下,我很累"。"早知道你们美国人没礼貌,他是我的孩子……",没等这位法国女士说完,美国大兵走了,他在车厢走了一圈,仍没找到位子,无奈又走回那位法国女士身边。"女士,  相似文献   

4.
致胜的关键     
一位在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左臂的十几岁的小男孩,决定向一位老师学习柔道。他很认真地学习,令他不解的是,六个月过去了,老师却只是重复教他同个动作。他忍不住问老师:"您能不能再多教我一个动作?"老师回答他说:"你只要把这个动作学好就可以了。"虽然男孩并不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看望了一位在矿山工作过的朋友,他在一次爆破事故中双目失明,休养在家。我去时朋友正在阳台上浇灌花草,我问他:"闲时听点音乐不是更好么,干嘛还摆弄这些花花草草的?"朋友笑着说:"营造好心境呗,正因为我现在  相似文献   

6.
《理财》2008,(4):5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您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池。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您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池。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您给我的一锭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税收征纳》2012,(12):18+38
◇海关工作人员对一个过境的外国老太太说:"你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太太道:"噢,上帝啊,这是我从教堂带的圣水。"工作人员把瓶子一打开,酒味就漂了出来,又问她:"这怎么是酒呢?"老太太惊叫道":噢,万能的上帝啊!"◇一位律师为某盗窃罪嫌疑人做一种创造性的辩护,以便让他的委托人不用入狱。他说:"我的委托人只是把他的手伸入窗户内,取走了一些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他的手不是他本人,所以,我看不到只是他的手犯罪却要惩罚他整个人的理由。"法官笑着回答",我使用同样的逻辑,判处犯罪的手入狱一年。  相似文献   

8.
<正>我有个朋友,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却有点写作天赋,就凭着那点天赋和后来不懈的努力,他的文章居然屡屡在各大刊物上发表,成了一位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写手,我心里总是很好奇,他是怎么把自己文章"推销"出去的呢?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我想去问朋友借本书看看,刚走到他家窗户下,我就听到了朋友在大声地朗读文章,我纳  相似文献   

9.
柳哲 《时代金融》2013,(16):67-68
最近翻阅曹聚仁自传《我与我的世界》,一位人格伟岸、学问渊博、著作等身、毕生爱国的书生形象,跃于我的脑际。曹聚仁在批评刘大杰时曾写过《标点三不朽》,我就借题来说说曹聚仁的"三不朽",算是对他的深切缅怀,也权且作为读他的自传后的一点感想!曹聚仁,一生扑朔迷离,富于传奇,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大师与爱国人士。1900年6月26日,他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含恨病逝。曹聚仁的"三不朽":  相似文献   

10.
尹情 《财政监督》2014,(9):18-22
正走进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一群学生正在商讨问题,正当我张望之际,陈老师主动朝我挥手,问道:"你是来采访的记者吧?"我以为是研究生院的学生。后来采访时,他笑着说到:"我与学生们在一起,一般人很难分辨出谁是老师。"是的,他的长相颇显年轻,加上与学生融入的气氛,即便告知他是老师,也会让我惊讶十分。这样一位年轻、充满活力的学者,我很难将他与50多岁的年龄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黄鸣 《理财》2008,(2):75-75
与一位南方经销商A某交谈时,他流露出这样一句话:假如皇明在浦东,那人才的聚集将会是另外一种景象。我明白他的意思,但"假如"毕竟是"假如",现实中的皇明有自己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我还有机会     
有一位汽车推销员,刚开始卖车时,老板给了他一个月的试用期.29天过去了,他一部车也没卖出去.最后一天,老板准备收回他的车钥匙,请他明天不要再来公司了.这位推销员坚持说:"还没有到晚上12点,我还有机会!"  相似文献   

13.
某县一位领导干部,在位时颇有点"务实"精神,谁曾想他贪污起来也够"实在"的,加上受贿,被判了两年徒刑,出狱后一时觉得无脸见人,便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给我们留下话题的是在两年之后,他自称"在外发达了"、"衣锦还乡",开着小车满县转了一圈,碰到熟人就请到饭店,边吃边讲经商如何赚钱,并向人们强调这样一句话:"别看我在里面蹲了两年,还是比他们强!"知道底细的人说,此话里面,有一笔经济账。但我想,这笔经济账,更是一笔法律账。做局长时,他不敢露富,但成了平民后,又有了经商经历,大大方方地夸富就无所顾忌了。有知情人说,他出狱后做生意不过打幌子而已,并没有赚什么钱,所花的钱仍是当年贪污受贿的"老底儿",他在位十来年内,至少也有百万元以上的非法所得,但最后"落实"的只有3万余元,减去他受审查期间多方"打点"所花的钱,至少还要"赚"80多万元。他怎  相似文献   

14.
意外的收获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10月18日清晨,仙桃市农行一位负责同志对我说:"今天是双休日,上午请你参观一项微型展览。料想你一定会很开心。"早餐后,我紧跟随这位负责同志,来到了邓继春同志的住宅。他是农行的一位离休干部,虽年逾古稀,但精神抖擞,记忆清晰,谈笑风生。知道来意后,拿出了他积累了数十年的几十本藏珍品,让我参观。其中有各种邮票、粮票、古今钱币、多位伟人书写的字样以及各地名胜古迹的参观票券,装订整洁,排列有序,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5.
幽默的力量     
有一次坐柜,一位顾客拿着灵通卡匆匆进来问我:"灵通卡在外地能取到钱吗?"根据经验,这个顾客可能马上要到外地出差,而且对钱存取的方便性要求很高,匆匆进来的同时肯定也是要马上出发.当时,"可以"两个字就能完成我的工作职责,但我绕了一个弯子,说:"请问您出国吗?"他稍微一振,而后用诧异的眼光回答:"不出国啊!"这时我才微笑着说:"只要您不出国,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那里有工行,您就可以凭身份证和密码,用灵通卡自由存取款."说完之后,我们对视着笑了笑,然后他就走了.后来,他成了我们分理处的一名老顾客.一次闲聊的时候他说,我那天的幽默回答使他感觉这里不一样,所以就喜欢来这儿了.  相似文献   

16.
老处长     
刘克邦 《新理财》2011,(1):92-96
有一个人,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一棵松树。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楷模。他的言行举止影响了我的一生,激励着我不甘雌伏、奋勇前行。他,就是令我高山仰止、肃然起敬的老处长。  相似文献   

17.
守护与传递     
2019年7月,我们中国农业大学的几十位师生在河北涉县王金庄村工作了12天.我看到村里有些老人不愁吃喝住用,但是生活得很寂寞. 乡村需要什么?我的一个学生郭天禹,在王金庄村给我讲了他采访一位老人的经历.他说:"老师,我们住在亮红家,亮红的婆婆叫李爱勤,60岁,没念过书,不识字.我看过老人的身份证之后对她说:'大娘啊,你...  相似文献   

18.
在旅居德国的北京社科院研究员谢方描述的情境中,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是这样一位令人亲近的人:"每次来德国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遵约委员会工作,他都在我家下榻。吃完早餐都会帮助收拾杯子,说声‘谢谢’。然后他骑着我儿子从跳蚤市场买的破自行车,沿着莱茵河去联合国总部开会,直到深夜回家"。在同事看来,苏伟也是一位"率性随和的学者型官员",讲话率直,不讲官话。就是这样一位"绅士",在20多年的国际气候谈判桌上,  相似文献   

19.
老伯的笑容     
来到新的分理处上班,我遇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老伯。那天,他来到我的营业窗口,我问他:"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老伯没有回答我的问话,而是递给我一张纸条和万通卡,纸条上写着:请帮我看看余额是多少。我正纳闷着,同事在一旁悄悄地告诉我,他是个哑巴。这时我注意到,这位皮肤黝黑的六七十岁的老人,大热天的,年轻人吹着空调还喊热,他却把领口扣得严严实实。  相似文献   

20.
他曾是我服务过的一位纳税人。 3月的征期,我在办税服务厅窗口当班,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走过来对我说:“我要办理税务登记证”。我将办理税务登记需要的资料、注意事项一一告知,并帮他填写了《个体税务登记表》,复印好所需资料,然后带着他到窗口办证。10多分钟后,我将税务登记证交到他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