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工业管理》2012,(5):42-43
我国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2012年4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12、第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2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2.
NASA授予联合发射联盟(ULA)4项科学及通信的发射任务。这4项任务都将使用uLA的“宇宙神”-5火箭于2011-2014年期间在卡纳威尔角空军基地发射,由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负责管理。这4项发射任务分别是:辐射带风暴探测器(RBSP)、2颗跟踪及数据中继卫星(TDRS.K和TDRS.L),以及磁层多尺度探测(MMS)任务。其中2颗跟踪及数据中继卫星分别计划于2012年1季度(TDRS.K)和2013年1季度(TDRS—L)发射。  相似文献   

3.
我国成功回收一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1996年10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轨道运行了15天,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探测和试验任务,于11月4日上午10时59分,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成...  相似文献   

4.
计划与管理     
《航天工业管理》2002,(11):44-44
雄心勃勃的未来50年太空探测计划建议案出台国际宇航学会2002年10月13日提交一份50年探测计划大纲。该探测计划包括机器人飞行任务、人类到月球上居住以及最终到火星上居住、近地小行星探测以及建造大型太空望远镜以在太空中寻找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国际宇航学会的太空探测建议案包括:(1)将巨大的太空望远镜送入比低地轨道远但又近到维修宇航员可以接近的轨道上;(2)对近地小行星进行探测,如果有可能要在小行星上进行采矿,在小行星上试验火星探测所需的材料;(3)月球将成为机器人的殖民地,或许还可以作为宇航员小组…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25日9时15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2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升空约11分钟后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约1分钟后,B星与火箭分离,随后2颗卫星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6.
《航天工业管理》2012,(6):47-48
2012年6月1日,海射公司使用Zenit-3SL火箭从太平洋上的移动平台将Intelsat公司的通信卫星Intelsat19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该卫星由空间系统/劳拉公司制造,卫星携带24个C波段和34个Ku波段转发器。这次发射是海射2012年计划发射3次中的第一次,也是其重组以来第二次执行发射任务。海射公司计划在2012年底之前发射3颗卫星,其中包括2颗Intelsat公司的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7.
《航天工业管理》2005,(8):43-43
据美国《Rocky Mountain News》报道,NASA为削减开支,已经取消了建造一颗火星轨道通信卫星的计划。这颗价值5亿美元的卫星原本定于2009年发射并进入火星轨道;进入轨道后将在未来飞行任务中扮演中继站的角色,可以在地球与探测火星的宇宙飞船之间进行带宽通信。  相似文献   

8.
2008-11—08—2008—11—1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在厦门召开第18次学术研讨会。有200多人出席研讨会。围绕科技期刊体制创新这一议题,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航天工业管理》2012,(3):37-38
我国成功发射第11颗"北斗"卫星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我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此次发射的卫星和使用的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我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圆满成功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又传捷报:2003年10月21日11时16分,“长征”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和中科院的第一颗小卫星“创新”1号双双送入预定轨道。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是太阳同步轨道应用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卫星轨道高度778千米,倾角98.5度,总质量1540kg,设计寿命不少于2年。卫星上五谱段CCD相机的空间分辨率为19.8m,地面扫描幅宽为113km,观测周期为26天,3天内可…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人预定轨道。这是~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我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2.
<正>微小卫星以其技术含量高、功能密集、成本低、性能好、研制周期短、质量轻、体积小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具批量生产潜力的实用型航天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新的航天应用业务正在逐渐形成,商业微小卫星星座正在实现从试验型向应用型的过渡,试图在复杂的大型卫星建立的传统天基应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空客与One Web公司计划发射900颗近地轨道卫星,短时间内快速建成一座大型数字大桥,为世界未来几十亿人群提供经济高效的互联网服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发射156颗低轨通信卫星用于建设全球卫星无线通信网络;中欧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公布了近年数量庞大的小卫星发射计划。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25日14时05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五、四、三、二、一,点火!起飞!”大地一阵颤抖。有“金牌火箭”美誉的“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与欧洲在空间探测领域的合作项目——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二颗卫星——“探测”二号科学实验卫星,呼啸着冲天而起,瞬间便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政府航天投资额将达8 14亿美元。尽管各国政府预算或被削减或受到影响,但在未来10年仍将保持高发射率,计划发射包括民用地球观测、通信和导航在内的856颗政府卫星,较过去10年增长32%;预计还将发射242颗防务卫星,较过去10年增长11%,其中40%为美国政府发射。报告还对主要空间应用项目的经济发展和趋势进行了评估:2014年地球观测项目获得109亿  相似文献   

15.
《航天工业管理》2011,(5):38-39
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该卫星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2011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  相似文献   

16.
市场信息     
《航天工业管理》2011,(9):46-46
据轨道科学公司网站2011年8月31日报道,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选择轨道科学公司为其设计、建造和测试一颗地球科学卫星,即冰、云和地面高度卫星ICESat-2。该合同价值1.35亿美元,包括航天器和相关选项。ICESat-2卫星将基于LEOStar-3卫星平台,预计2016年发射。  相似文献   

17.
《航天工业管理》1999,(11):F004-F004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地球资源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一颗巴西小型科学应用卫星也同时搭载升空。这是我国与巴西在航天技术领域的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表示,将计划在201 7年2月初使用PSLV运载火箭创纪录地完成一次发射103颗卫星的壮举。这103颗卫星包括100颗国外卫星,分别属于美国、德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属于印度本国的3颗卫星分别是一颗Cartosat-2系列卫星以及INS-1A和INS-1B卫星。  相似文献   

19.
俄重新部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航天机构正在重新部署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争取在2005年之后使该系统的探测范围覆盖全球。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称为“格洛纳斯”系统。目前,这一系统卫星的制造和控制工作分别由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和航天军负责。“格洛纳斯”卫星能够定位测量位于空中、水面和陆地的任何目标,确定它们的坐标,误差小于1米。在探测各种目标的移动速度时,卫星的误差可小于15厘米/秒。当卫星的总数达到24颗时,其定位、导航范围可遍及整个地球。据悉,国际民航组织等机构已表示希望成为“格洛…  相似文献   

20.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于 1 970年 4月 2 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 2 0 0 0年年底 ,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 48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 ,飞行成功率达 90 %以上。目前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