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30多年前流淌在大街小巷的歌声,至今在人们耳边萦绕不去。歌声让人们再次回忆起(甜蜜蜜),回忆起《小城故事》、〈又见炊烟〉也回忆起一代歌后邓丽君。可少有人知道,邓丽君的流行歌曲中.  相似文献   

2.
昨日重现     
刘美 《环球财经》2013,(10):109-109
惊闻邓丽君在去世18年后“复活”登台,通过3D成像技术跟某当代歌星隔空对唱。现代“还魂术”引来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歌迷反响不一,有人赞叹科技,有人斥之无聊,有入发现还原歌后婉约唱腔的是不懂中文的外国技术团队,为对上口型还破费了一番周折,文化自豪感不免打了折扣。不论如何,仍要感谢科技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回到过去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09,(2):12-12
时间:2009年3月9日-2009年3月10日 场馆:保利剧院 简介:时间无法抹去人们对邓丽君的怀念。邓丽君经典隋歌大型巡回演唱会,在忠实与原版的基础上,满足广大观众歌迷的思念与环旧之情。  相似文献   

4.
熊怡 《今日重庆》2014,(17):39-39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首邓丽君翻唱的《何日君再来》早已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而它的曲作者,正是铜梁人刘雪庵。1905年11月,刘雪庵出生在铜梁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生前跟他讲岳飞传,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爱祖国,爱民族,成了他一生的主旋律。刘雪庵坎坷的一生中,创作了《踏雪寻梅》、《长城谣》等脍炙人口的好歌。抗战时期,他还曾为郭沫若的话剧《屈原》谱曲,自己掏钱创办抗战音乐刊物《战歌》。  相似文献   

5.
何日君再来     
邓丽君代表着关于特定年代的记忆,那记忆又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像扔石子一样把邓丽君三个字投入水中,定会在不同人心中泛起形状不同的涟漪,掀起惊涛骇浪也未可知。然而那绝不仅是邓丽君的个人魅力所致——那魅力曾让一代人为之疯狂——还有她所代表的关于特定年代的记忆,那记忆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必须承认,我不是邓丽君的歌迷,曾经不是,现在也不是。但她的歌总会知道几首,如  相似文献   

6.
盛燕VS邓丽君;阿龙VS刘德华;尤亮VS杨坤;杨杰VS王宝强。  相似文献   

7.
清迈是个充满灵气的城市,邓丽君的一曲小城故事,常让人们想象这让她魂牵梦萦却香消玉殒的小城究竟深藏着什么魅力。以四季酒店为中心,每日感受不同的清迈生活,一个"生活的圆",从酒店开始,到酒店结束,一段美好的乡村岁月之旅,会成为记忆的永恒。  相似文献   

8.
歌曲《北国之春》引来的话题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首曲调优美、歌词动人的日本歌曲曾经风靡神州大地,迷倒了几亿中国人。这首曾被著名歌唱家邓丽君、蒋大为演唱的日本歌的三段歌词是这样的: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之春天/啊  相似文献   

9.
“岜沙”系苗语地名。这里的“岜”只是汉语的一个代表字,其实它的苗语发音为“bia”。“岜”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巴茅草多”,“沙”是“杉树多”之意。因为初建村时这里巴茅草和杉树多,故名“岜沙”,据传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由黎平迁居而来,故苗语又称“分送”。“分”是苗语的村寨,“送”是黎平。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研究比较认为,在甲骨文、金文中,“ ”即“就”,并叠加“又”或“尤”为声符,有声化趋势,后“ ”废“就”存,为小篆所本。“就”字形体曾加“辵”旁表意,然其形体并未保留下来。“ ”字下从“高”之形体“ ”亦未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