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春霞 《新智慧》2004,(12B):19-20
公司治理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即传统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之间控制权的配置体系,外部治理指通过利益相关与公司的契约、通过控制权市场及经理人市场等对公司进行外部控制和影响。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公司融资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而公司的融资结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  相似文献   

2.
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关系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融资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作了简要的回顾,接着简要论述了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认为融资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对公司的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在我国企业的治理问题上,应充分发挥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得出债务融资总体上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公司市场价值作用的结论;分析了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债务融资作用的具体表现;最后分析了债务融资对我国企业治理结构改善作用十分有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负债融资、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债务融资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融资工具,它所暗含的治理功能应当受到重视。在一定治理结构的框架内,融资决策作为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会改变现有的负债水平。负债融资和公司治理存在互动关系,两者均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文章提出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约束下负债融资和公司治理互动关系的一个框架,多方面分析了在我国制约负债融资发挥治理功能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
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上市公司都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一现象在实践中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利益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以规范治理。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融资理论及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融资实践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 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效率、公司成本和公司治理及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应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加强监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债务融资、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关系的评述,表明了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而忽视债务融资的原因,指出了债务融资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钱玉玲  吴昊旻 《全国商情》2007,57(11):47-47,104
资本结构具有公司治理效应,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资本结构影响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而公司治理机制影响公司融资选择.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实践特征描述,探讨融资方式、资本结构选择与公司治理结构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倒置,过分偏好股权融资.其原因为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债市发展滞后等,须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西方融资顺序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低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从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强化公司董事会的功能、完善经理人持股以及其市场约束机制等方面入手,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