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沪深股市的电力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债务约束机制和自由现金流量相互关系的角度实证分析了电力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环境和债务在抑制过度投资中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1)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但和自由现金流的关联度并不显著;(2)公司治理特征变量与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债务约束效应在发电行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WSJ公司为案例,通过分析20082011年间投资规模及业绩表现,发现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拟从治理结构和政府干预的角度,探讨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提供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取 2011 年至 2015 年中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 CEO 权力、媒体关注对企业过度投资问题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影响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 下的差异。研究发现,公司 CEO 权力越大,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行为越严重;而媒体关注能够降 低公司 CEO 权力—过度投资的敏感性。即,媒体关注能够有效抑制公司 CEO 权力引发的过度投资;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相比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媒体关注抑制 公司 CEO 权力引发的过度投资效果更加显著。该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扩展媒体关注治理 作用、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最终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管理团队在公司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制定与实施企业战略的责任。要提高企业的经营与投资效率,必须要依靠高管团队的有效运作。基于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团队稳定性与公司投资效率及过度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稳定性越高,其过度投资行为就越少,因过度投资所引致的损失也就越低,从而投资效率越高。随着管理团队稳定性的提高,还助于减少投资短视问题,提高公司的长期资本收益率。在公司面临较好的成长性时,管理层更可能因为过度自信而导致过度投资行为。债权人的外部治理作用的发挥, 以及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抑制管理层的无效率投资行为。上市公司要合理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管理团队稳定性,更好地发挥管理团队稳定性在减少过度投资、提升投资效率以及减少投资短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 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从国情出发,不可照抄照搬。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难点在于公司内部监督制衡机制的软弱。本文从公司法、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企业民主管理、公司人事权和政府职能转换等方面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现金股利政策、投资效率、会计信息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境外交叉上市的投资者保护效应。通过分析发现,境外交叉上市的制度"租借"与"绑定"机制,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环境,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基于制度比较与借鉴,文章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赵礼玲 《北方经济》2012,(14):88-89
建立健全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提高上市公司财务决策效率,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现存问题为依据,从财务主体的界定、公司激励与约束制度的构建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了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企业改革进程明显看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走公司治理之路,而建立内部控制是强化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司是公司制企业的典型代表,目前很多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导致权力集中、缺乏制衡机制等现象发生,这些都迫切要求企业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来增强公司竞争力。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激励、监督约束方面的制度、原则,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权利与责任方面的分配、制衡以及效率经营与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国家经贸委秘书长侯云春指出,加速企业制度现代化,需要在"创造前提、健全制度、改善环境、规范运行"四个方面做出努力."创造前提"指的是,通过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创造有利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的制度基础.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实行股份制,而即使是需要国有经济控制的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也并不都要求国家独资.有的可以实行"国家控股"或实行"国有资本参股".即使是国有独资公司,也尽可能由多家国有投资公司"共同持股"和"交叉持股",解决许多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总体约占55%,相当一批上市公司"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产生"内部人控制"、损害国家和企业以及中小股东利益、导致管理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资本市场缺乏效率、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保证企业的投资效率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内部控制和政治关联两个角度综合研究民营企业的投资状况,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一、除家族企业外,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进而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二、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过度投资水平越高;三、除家族企业外,高水平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政治关联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文章验证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揭示了家族企业对内控质量的忽视。  相似文献   

11.
浅谈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璐  孔祥杰 《特区经济》2005,(2):154-155
公司治理结构概述 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的公司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运作的效率。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局势以及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公司治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才能把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制改革推向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政治法律制度、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声誉机制四个方面综述关于银行债权监督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间作用关系的文献。综述表明,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获得更优惠的银行贷款政策,但是会导致过度投资、恶性增资。政治干预产生"信贷歧视",导致我国银行债权治理效应的弱化。我国债权人法律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银行通过控制权市场发挥着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债权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对企业声誉的关注有助于提高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银行债权与公司治理各个机制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充分研究银行债权如何通过其他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价值的作用机理及效用,也缺乏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的具体研究。同时,大部分学者仍停留在银行债权与其他治理机制的单一关系研究上,并未从互动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改造。因此,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近十年来政府、企业关注的焦点。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国企公司基本上建立了公司法确立的治理结构。但公司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行政干预下内部人控制仍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路径依赖理论是我们剖析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方面症结问题的一个利器。  相似文献   

14.
产品过度包装是由企业竞争引发的,而过度包装会引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看,过度包装是企业的一种不良行为,导致其蔓延扩展的是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本文从制度工程学中的行为管理制度设计理论出发,构建了治理产品过度包装的孙氏图,发现提高观测效率和加大惩罚力度是遏制过度包装行为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对治理过度包装传统的孙氏图进行改进,提出完善我国产品包装的审批制度、建立国家收费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颖 《上海国资》2002,(6):37-39
"隔代"现象不容忽视近年来,黑龙江省省管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尽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对比国内以青岛海尔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的现代企业,笔者认为,在企业制度创新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隔代"现象,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的"隔代"现象。我国的先进企业在建立企业治理结构方面,已经从短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计划生产建立的以厂长、经理为管理者的"第一代"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改革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商品生产经营,按谁投资谁所有的货币资本设立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第二代"的公司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而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本文以公司治理为切入点,论述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市大中型工商企业普遍实行了股份制,但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并没有完全按照股份制要求建立起来,许多股份制企业的新三会、老三会等公司结构问题依然纠缠不清,导致股份制企业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股份制企业优势的灵魂。本文结合国外股份制理论的学习,从治理结构的定义、概念、作用、方法、薪酬、相关制度等方面,对股份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在改善企业投资不足的同时会刺激企业过度投资;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投资不足方面无显著的所有制差异,但在过度投资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更易导致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机制检验发现,降低信息不对称、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分组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缓解”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加剧”作用主要体现在小规模企业。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约束企业投资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以管理者投资行为和银行贷款行为作为理论基础,检验银行贷款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样本考察期间(2002~2009年),若没获得银行贷款,国有和非国有公司都存在投资不足。获得贷款后,国有公司的投资状况与无贷款时相比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过度投资,但非国有公司的改变并不显著,且无显著的过度投资。在金融危机期间(2008~2009年),国有公司获得贷款后出现过度投资,且程度显著高于整个样本期间的平均水平。非国有公司获得贷款后却没有出现过度投资,但没获得贷款时的投资不足程度比整个样本期间更为严重。本文解释了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国企大规模投资,民企却普遍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并对评估金融危机间银行信贷扩张的实际效应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有大型企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国有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支撑作用,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国有大型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其对策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