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遗产地旅游推力-引力因素研究--以西递和宏村为例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刘昌雪 《旅游学刊》2005,20(5):15-20
旅游推力-引力因素是研究旅游动机的有效方法。以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为案例区,运用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推力因素和引力因素两个不同的领域分析古村落旅游者旅游行为的潜在特征,确立5个推力因子和4个引力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进一步检验了推力和引力因素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群体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以期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开发、保护和旅游市场拓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丁雨莲  陆林  黄亮 《旅游学刊》2006,21(7):12-16
随着恩格尔系数的平稳下降,中国家庭与休闲相关的消费在不断攀升.文章从丽江大研古城沿街店铺经营业务入手,搜索大研古城的文化休闲旅游符号,分析其形成机制:外在动力机制有休闲时代的即将到来、市场需求的拉动;内在动力机制有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和政府决策因素.对比丽江大研古城和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遗产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种特征:文化休闲旅游和文化观光旅游.文章认为,在休闲时代到来之际,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文化型遗产地应冷静对待,避免盲动,做出适合自身文化本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孙子惠  唐日成  肖宇 《当代旅游》2022,(8):39-41+113
东莞古村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古村落逐渐败落。本文探究如何通过古村落文化挖掘、浏览要素与科技融合等数字化发展方式,推动西溪古村落文化旅游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安徽省铜锣寨风景区旅游扶贫开发为例,基于旅游扶贫开发对贫困人口的经济影响和非经济影响,从实际效应——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实际受益和发展情况,感知效应——贫困人口对景区旅游业发展及由此产生的生活变化的感知和态度,效应的可持续性3个方面对旅游扶贫效应中贫困人口的受益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利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中旅行费用法(TCM)研究草原旅游利用价值.得到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1.67万元人民币,是四子王旗草原旅游统计收入的12.47倍,说明草原旅游目的地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是,这种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草原旅游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旅游目的地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和南屏等3个古村落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居民地方依恋与其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两个维度构成;(2)地方依赖(ξ)对地方认同(η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11=0.87,t=13.13);(3)地方依赖(ξ)和地方认同(η1)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η2)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γ21=0.57,t=9.85;β21=0.66,t=10.20);(4)地方依赖(ξ)主要是通过地方认同(η1)影响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η2),地方认同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γ21直播=0.26,t=1.69;γ21间接=0.36,t=2.79)。本文的研究对古村落的资源保护以及古村落居住新区的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及其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而在现实开发中却存在很大的不足。针对这种不平衡性,本文在旅游与体验的内在关系分析基础上。以古村落旅游产品开发为例,提出了旅游产品体验化创新的系统框架,并具体阐述了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一系列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评估——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旅游是世界各地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城市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开发城市相关产业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各国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分析影响城市会展旅游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并用层次分析法给各个因子赋予了相应的权重,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计算了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动力值并依据结果分析了武汉市会展旅游产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翁时秀  彭华 《旅游学刊》2011,26(7):53-59
近年来,社区增权引起国内旅游研究者关注,从当前的理论和实践情况看,需要探寻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本土化增权理论和建议。文章以浙江省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古村落群为例,对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展开了研究。基于田野调查,文章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去权考察方法,指出了此类旅游地的去权根源及增权途径,其中,增权途径的探讨是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适度延伸,它为实践提供了可试错但试错成本又较小的方案。文章还澄清了心理权力激发型增权和制度供给型增权的前提,对于当前不讨论前提的心理增权优先与制度增权优先之争,这种澄清前提、划定界限的学术活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会议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评估--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静 《旅游学刊》2005,20(1):80-83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会议组织者对会议目的地的选择标准,以及会议结束后怎样对目的地进行满意程度评估。接着通过半开放式的问卷,对2002年在上海召开过国际会议的会议组织者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重要性一表现”的研究方法,试图找出上海作为会议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劣势,希望能为整体营销上海作为会议旅游目的地的市场战略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刘妍 《西部旅游》2022,(17):22-24
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赣南客家地区古村落数量多、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但大多数客家古村落存在着位置偏僻、“空心化”严重、传统文化流失等问题。文章基于民俗学视角深挖客家古村落的民俗文化内涵,并针对客家古村落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一是注重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二是制定科学完善的古村落编制规划;三是立足于民俗文化,开发相关旅游项目;四是盘活传统文化,采用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对游客旅游解说需求(解说媒体偏好与解说主题兴趣)的影响,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经营管理者对未来解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发现,在解说媒体选择上.游客偏好于带队解说、定点解说与咨询服务等人员解说方式,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与居住地对解说媒体的偏好有显著差异;在解说主题选择上,游客对森林、植物、动物、地质等较有兴趣,游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婚姻对解说主题的兴趣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古村落必须要适应新的社会规则,顺应时代发展。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并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加强古村落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古村落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通过调研山东省青州古村落文旅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古村落文化价值及独特优势,研究现代数字化技术与古村落旅游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进而推动青州古村落文化旅游转型发展,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鹏 《西部旅游》2022,(24):12-14
发展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还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渠道。发展旅游产业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式,有着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建立科学、系统的旅游扶贫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十分有必要。文章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建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扶贫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以曲阜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旅游者问卷调查为基础,对曲阜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应该有两个纬度的内容:基于遗产特性的产品体系的深化与扩展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用因子聚类归纳了曲阜文化遗产内涵的产品表现形式,分析了产品体系开发的路径;通过满意度分析,明确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的对策,进而提出了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的基本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地居民的日常抵抗——以徽村拆建房风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发 《旅游学刊》2012,27(2):32-36
文章以场域行动者为理论视角,透过徽村一系列拆建房风波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徽村村民在徽村旅游场域中日常抵抗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过程。研究表明,由于旅游分红的不公、村落保护制度的失效、新村建设的难产等因素的影响,徽村村民采取了拆旧建新这一将文化资本转换成经济资本的行动策略。此举可能导致徽村社区的迅速衰退。  相似文献   

20.
张天问  吴明远 《旅游学刊》2014,29(10):51-60
追求幸福是个体生存的根本动机,当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表达时,旅游研究有理由探讨旅游与幸福感的关系。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以旅游博客的博主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身心感受的变化。研究发现,旅游的根本动机是寻找和收获旅游幸福感。旅游者从居住地世俗生活状态进入旅游环境,通过休闲、娱乐、教育、逃避、美感和移情过程,达到消遣、逃逸、认知、审美和移情的目的;享受从生理感知、心理变化和灵性提升不同层级的生命状态,获得深刻的人生经历,再回到居住地惯常环境的历程,实现从世俗到"神圣"再归于平凡的生命状态转换。旅游前美好期待体验、旅游中福乐体验、旅游后温馨回忆体验,成为旅游幸福感的时间构成;享受闲适生活、获得旅游福乐体验、提升积极情绪、减弱不良情绪、感受人际美好,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旅游幸福感的重要内容构成。因此,旅游服务实际上应起始于旅游行程前,绽放于旅游过程中,延伸至旅游活动后。旅游服务必须持高度的人文情怀,以发于心、形于外的贴心关照才能给予旅游者一段幸福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