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农会起步于上世纪初,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功能最全、运行最好的农民组织,为台湾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台湾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学习台湾农会的先进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做大做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三部分 台湾的农会及其推进农业发展的作用 台湾农会有悠久的历史,1900年在台北县三峡镇创建第一个农会。唯日本占领时期的农会为官督民办组织,由日本人严格控制,其目的在于搜刮农业资源,监控农民行为。台湾光复后,经过多次分合演进,依照1952年8月颁布(后经6次修订)的“改进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始将农会改组为以真正农民为中心、以“农有、农治、农享”为理想的农民自己组织的民主自治团体。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农业产销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的农业以小农户为主体,每个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为1公顷左右,如何借助于扩大聚合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近十几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业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台湾农政当局和农民普遍认识到,要赢得市场,增加农民所得,必须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信誉。于是,适应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需要的农民组织应运而生,这就是农业产销班。  农业产销班是农民自愿组成的生产和营销组织,是目前台湾最基层的农民组织。农业产销班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很快,目前已发展到6300个,班员约11.…  相似文献   

4.
本文具体分析了台湾农会的性质,台湾农会的性质历经百余年来多次嬗变,复杂而独具特色.当前的台湾农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性、政治性、社会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等性质的多目标功能组织,也是独特的人民团体和农民合作社.在台湾政治民主转型之后,台湾行政部门与农会的关系从恩宠-侍从关系逐步转化为公私伙伴关系,台湾农会与农民之间则形成了丰沛的社会资本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台湾农会、农业合作社和产销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农业组织主要有农会、农业合作社和产销班,它们都是农民的组织,遵循自愿加入原则,组织目标均为改善农民经济利益,但是组织性质、创设的法律依据、产生背景和演化轨迹、成员联结纽带、治理机制以及与政府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分析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政策含义是,在农户异质性增强,但小农仍占农业生产经营基本面的发展阶段,政府应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鼓励民间创新与发展综合与专业并重的多类型农业组织,以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这份访台报告系统地介绍了台湾农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台湾农业的产销体制、台湾的农会及其推进农业发展的作用、台湾的合作经济、台湾农业科学研究的特点,值得借鉴。全文较长,本刊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7.
台湾农会作为农民团体的主体,在一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承担了台湾地区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重任,为推动台湾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以及在建设台湾农村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农民需要新“农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农会.一些人头脑中马上就会出现以下场面:梭镖、火把、斗地主、分田地。然后这些人就被自己的幻象吓坏了,惊呼:建立农会还了得?!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农会原本是”农民民间协作组织”的简称,不仅可以协作农民生产、交易、学习和娱乐,而且还会教农民依法维权,使社会稳定有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会! 农会只是在革命年代才与革命相联系。在今天全民上下奔小康的征途中.农会则将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一把金钥匙。 为了有别于历史上的以革命为主导的农会.我们把新兴起的农会叫做“新农会”。“新农会”包含了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化、信仰等方面一切有序运作的民间团体。 看来.从“三个代表”的高度.与时俱进地看待“新农会”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我们要从蓬勃的现象、鲜活的实例、国外的经验、有疑问的探索和专家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告诉农民朋友,这种“新农会”是怎样的一个新事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台湾农会在当地政府发展农业过程中的作用,是农业发展主要因素之一,成为当地政府与农民间最佳桥梁。并从台湾农会自筹经费,自办训练,建立农民团体干部联合训练协会和台湾农学院将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有很强的推广部门,设立生活应用科学系(即家政系)的作法中受到启示,结合山西农业实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农民运动的大王”。采取农会的组织形式,在农村掀起了一场社会革命。 彭湃自1922年6月开始到农村从事农民运动。他采取农会的组织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与剥削阶级作斗争。1922年7月29日,彭湃邀集志同道合的进步农民张妈安等5人,正式成立“六人农会”,这是形成农会组织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台湾农会自1900年9月于台北县创设以来,迄今已有96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台湾农会受到当局的支持和重视,经历多次改组以及相关法规的完善,目前已成为台湾地区组织最严密、运作规则最明确,且深入台湾地区基层之最大农民组织。依农会法规定,台湾农会以保障农民权...  相似文献   

12.
在台湾地区农会的运营下,台湾农业实现了由小农经济向社会化规模化经营的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并提供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农会亦面临会员老化、竞争力不足等困境,农会改革再次成为台湾农业经济和乡村治理的最重要课题。台湾农业以家庭小户经营为基础,和大陆文化的同根同源性,决定了其农会模式对于大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可借鉴性。大陆应以法治化路径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建立健全其组织结构、成员资格等制度,明确和强化政府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职责。  相似文献   

13.
台湾农业相当发达,产业化程度很高。特别是以产销班为基本形式的农业产销组织体系,科学合理,在引导农民自愿结盟闯市场的过程中,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细化了专业分工,完善了组织服务,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世纪来,台湾农会在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提高农民所得、带动工商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然而,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台湾农业逐渐面临经贸自由化与国际化的冲击,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上政府对农业保护政策的改变,连带影响农会的组织发展,农会组织面临着种...  相似文献   

15.
台湾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中国农村经济》1993,(5):43-45,42
一 台湾的农村合作组织始于1899年成立的台湾农会。但是,农会创建的最初意图却不在于“合作”,而是台湾地区的佃农们为减轻地主剥削,抵抗地主压迫,协力进行减租而成立的自救自助性质的农民组织。到1908年,农会的性质开始变化,日据时期在日本合作运动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为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并且实际上沦为殖民当局控制台岛农产品运销活动的准官方组织。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进驻台湾后,曾先后数次改组农会。1946年,台湾当局将原先为一体化运行的农会一分为二,使农会与合作社并列运行,虽合署办公却各行其事,致使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不说,且相互摩擦与猜疑,农民无所是从、困惑良多。鉴于种种弊端,至1949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长泰县青果产销合作社是以长泰县合资企业兴田农牧有限公司为依托,由台湾高雄县大树乡原荔枝产销班班长许新宗先生发起,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23个种植台湾引进的高优水果大户于2002年5月自愿组建,会址设于长泰县武安镇欧山村蔡山,公司现有集货场及集会场所600平方米。主要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农会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台湾的农业发展中,农民团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团体包括农会、渔会、农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农田水利会。其中,农业合作社与合作农场是专业性农民团体,从事单项农业经营;农、渔会是具有多目标的综合性的农民团体,从事推广、供销、信用、保险等多项事业,因而组织体系最为完整和普遍,深入农村,与农渔民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台湾有农会305个,渔会40个,农业合作社场410个,农田水利会17个。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台湾农会的运行机制及其在台湾的“三农”服务和农村 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探讨了提高我省农民合作化组织程度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规范性差、社会环境制约着农民组织的发展。在不增加农民经济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组织化水平,农民可以自我提供部分公共产品。农民组织化建设的重点应是恢复村民自治组织的本来面目,建立农会,使农民组织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20.
应台湾省农特产品整合营销推广协会的邀请,以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李忠国为团长的辽宁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8月上甸对台湾省的农民组织发展情况及农会组织机构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虽时间不长,但考察团成员均感到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总的体会就是台湾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主要表现为台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