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双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测,今年我困大豆播种面积为700万公顷,较去年的717.2万公顷下降2.39%,连续第四年下降,累计下降幅度高达23.83%。最近几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收益远低于玉米和稻谷,导致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不断降低。虽然今年春季东北地区出现低温潮湿天气,  相似文献   

2.
金豆子变成愁豆子 作为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的黑龙江,从来没有经历过今天这样的困局---堆积如山的库存大豆以及跌破种植成本的收购价格.现在黑龙江大豆价格已经到了成本线,跌到了5年来的最低点.由于进口大豆增长超过需求增长,黑龙江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了25%,价格下降了24%.  相似文献   

3.
一、预计大豆产量低于上年.亩均生产成本下降 预计2006年大豆种植面积略有下降,受面积影响.大豆总产将低于上年。据有关部门对黑龙江等8个主产省区的调查,今年大豆亩均生产成本262元,比上年减少3.1%。其中,人工费用减8.7%,化肥费用增1.2%,机械作业费增20.4%。人工费用减少的主要是由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田间管理用工减少,另外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也替代了部分劳动力投入。  相似文献   

4.
今年大豆面积连续大幅萎缩,产量首次跌破千万吨,并仍存下降空间。那么明年大豆种植面积是否会迎来一个稳定甚至反弹的年度呢?  相似文献   

5.
一、近代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与大豆三品贸易的条件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生产国和发源地,相传公元前2800余年的《神农本草经》就有大豆的记载。东北种植大豆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在吉林永吉挖掘出土的春秋初期大豆碳化种子,较中原地区的文物旱400余年。东北近代大豆在生产数量、质量上都位居全国之冠,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的30-40%左右。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豆种植传统区域——东北地区,近几年大豆面积减少、玉米面积大幅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据了解,玉米和大豆种植收入悬殊是造成当地农户弃种大豆的最主要原因。相关人士认为,这或对今年大豆、玉米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笔者在日前由大连商品交易所组织的东北大豆玉米产区春季考察活动了解到,黑龙江多个地区受天气影响,玉米迟迟无法播种,部分农民不得不改种大豆,因此大豆的种植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而进口量却不断增加, 2014年达7 140万t,是国内大豆产量的6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传统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豆产量下降.[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主要粮食作物呈现"两增一减"的格局:玉米和粳稻播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减少,且近年来大豆种植区域逐渐向黑龙江省西部集中.在此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县作为研究区代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种植结构按积温带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 2000年以来,研究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2007年间,第四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2014年第四、五积温带新兴玉米面积猛增到17.4万hm2,且有继续北扩趋势,并推动大豆北扩东移, 2014年大豆在粮食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较2000年减少27个百分点.[结论]新玉米品种的推广和作物种植比较收益是影响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我国大豆种植锐减、进口攀升和自然灾害加重的背景下,摸清我国大豆种植时空分布特征、风险费率对制定大豆种植和保险政策,保障大豆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依据1978—2016年全国省级大豆播种面积、产量、单产及进口等数据,基于风险损失和产量分布模型,运用数理统计、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法和单产分布模型模拟推导法,分析全国大豆种植的时空分布变化,评估相应的生产风险并厘定各地大豆农业保险费率。[结果] 1978—2016年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大豆种植,1998年后,仅青海未种植大豆,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一直是我国大豆主产区。2005年全国大豆达到最大播种面积959万hm~2,随后锐减,2015年仅为2005年的67.8%;产量变化趋势和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平均单产为1 153 kg/hm~2,呈现出上升趋势。大豆进口逐年增加,2016年大豆进口总量8 391万t,创历史新高。全国大豆发生灾害风险的平均频率为27.24%,西藏、宁夏、陕西发生灾害风险的频率较高,各地呈现出轻灾(18.24%)中灾(5.74%)重灾(1.95%)巨灾(1.30%)的特征。全国大豆种植的平均费率为4.40%,陕西、河南、安徽、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大豆种植大省的费率较高,而黑龙江大豆种植的费率则较低,为3.72%。[结论]我国大豆种植结构需要调整,在大豆种植大省,如陕西、河南、安徽等,降低种植面积;在保持黑龙江大豆种植优势的同时,发展河北、山东等低风险地区的大豆种植;在开展大豆农业保险时,实行地区差异化费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栽培经验丰富,品种类型多,全国各主要农业区域都有种植,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和黄淮海平原五省(冀、鲁、豫、苏、皑)是全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一向是我国人民食物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也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之一,历史上我国大豆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1938年总产量达242亿斤),出口量一度占世界大豆出口量的90%以上,后因帝国主义侵略等原因,大豆生产遭到严重摧残,1949年面积仅1.25亿亩,总产量102亿斤,单产只有82斤。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条件总体有利,预计大豆单产基本持平到10月中旬,国产大豆基本完成收获。今年气候总体上有利于大豆生产,预计大豆单产与上年基本持平,但由于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将略减。10月东北地区中北部多晴朗天气,利于大豆晾晒、脱粒和储藏。由于今年大豆生产成本较高,而开秤价格较低  相似文献   

11.
张竞 《农村展望》1992,(12):19-20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拳头产品。全省总产30-35亿公斤,亩产100公斤左右,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年均出口大豆在10亿公斤左右,占全国大豆出口量的80%多,创汇2亿多美元,是全省创汇最多的农副产品。大豆商品率达70%左右。发展效益型大豆生产是建设黑龙江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之后,我国由传统的大豆净出口国戏剧性地转变为大豆净进口大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过量低价优质的进口大豆严重充斥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大豆大量积压、价格不断下降.挫伤了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豆消费不断增加,而大豆生产和种植面积徘徊不前.导致“进口-积压-价格降低-豆农收入受到影响-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一继续积压且大量进口”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豆供求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几年大豆市场回顾及今年政策述评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951—1957年都在1000万公顷以上,1958—1964年都在900万公顷以上。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曾一度滑坡,1976年减少到669万公顷,产量也减少到664万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一直在800万公顷左右徘徊,1993年全国面积达到70年代以来的最高峰945万公顷,1994年大豆产量创70年代以来的最高记录1600万吨。1995年以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再次进入徘徊不前的状态。1996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减少到7…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70年代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70年代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种植迅速发展起来,其产量逐年提高,占世界总产量的75%,占贸易总量的90%。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我国成为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每年大豆的进口量相当于我国大豆生产总量的70%,可见我国大豆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研究分析了1980—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时空演变特征,为合理制定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的空间信息参考。[方法]综合卫星遥感技术和空间信息重构模型优势,基于交叉信息熵方法,构建了作物空间信息重构模型SPAM China,对1980—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空间分布、时空演变、重心迁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1980—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域小幅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栅格数量从6 703个增加至7 214个,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吉林省中部地区是东北三省的大豆主产区; 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单位栅格面积增加1 000hm2以上的栅格数量增加明显,面积增加区域主要位于北纬47°~50°之间和东经1255°~131°之间; 东北三省大豆种植面积重心分别向东迁移10620km,向北迁移20857km,辽宁省、吉林省大豆种植面积重心南移,黑龙江省基本保持不变。[结论]1980—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小幅增加,但时空变化特征显著,种植面积重心向北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16.
数字     
93%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2011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到754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7%,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75%。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比例呈上升趋势,2000年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54%,2012年已提高到93%。120升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与合作者成功地把天然气储存到蘑菇和茄子当中运输,使气体运输变得更稳定、便宜。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农民种植效益下滑,一些油脂加工企业倒闭。大豆产业何去何从,关系着这个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利益。农民今年的种植意愿如何?油脂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情况如何?大豆产业该如何健康发展?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高油大豆的主产区之一,具有大豆生产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大豆发展计划、产油大县奖励等政策的支持下,种植面积一度稳定在80万公顷以上,总产达200万吨以上。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压力加大、大豆比较效益下降、产品变现困难等因素,导致种植面积下降。面对严峻的形势,垦区必须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大豆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垦区机械化、组织化等综合优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收入,做大做强绿色、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确保国家商品大豆供给和食用油安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与差异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传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1/3以上。近年来,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该省大豆种植面积日益萎缩、产量下降,大豆压榨业生存艰难,全产业链遭受全面危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不仅缘于进口大豆在成本、资金上的优势等外部因素,同时也缘于在研发转化、种植、加工、流通、政策、观念等环节上的内部因素。为了突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困境,应坚持有特色的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方向,坚持压榨大豆、食用大豆共同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实施大豆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据巴西国家供给公司预测,受美元贬值、大豆锈病、干旱和生产运输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2006年巴西大豆生产萎缩,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50—200万公顷。大豆产量也将减少500万吨以上。而甘蔗、棉花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