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制定碳排放规制限制企业碳排放量,低碳供应链分三种:制造高碳排放供应链、分销高碳排放供应链及使用碳排放供应链.对制造高碳排放产品,需权衡碳减排投资与排放许可权;对分销高碳排放产品,需构建包括顾客购买成本的综合分销网络;对使用高碳排放产品,关键在提高基于生命周期的碳标签信息的透明性与对称性,缩短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政府制定碳排放规制限制企业碳排放量,低碳供应链分三种:制造高碳排放供应链、分销高碳排放供应链及使用碳排放供应链.对制造高碳排放产品,需权衡碳减排投资与排放许可权;对分销高碳排放产品,需构建包括顾客购买成本的综合分销网络;对使用高碳排放产品,关键在提高基于生命周期的碳标签信息的透明性与对称性,缩短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政府制定碳排放规制限制企业碳排放量,低碳供应链分三种:制造高碳排放供应链、分销高碳排放供应链及使用碳排放供应链.对制造高碳排放产品,需权衡碳减排投资与排放许可权;对分销高碳排放产品,需构建包括顾客购买成本的综合分销网络;对使用高碳排放产品,关键在提高基于生命周期的碳标签信息的透明性与对称性,缩短产品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绿电绿证交易对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影响,提出了修正电力平均碳排放因子的建议,以解决碳减排贡献双重计算和搭便车效应的问题。根据实证案例和数据,指出目前的电力平均碳排放因子未考虑绿电绿证交易影响,导致可再生能源碳减排贡献被重复计算,购买绿电绿证的企业享受了低碳电力但未支付相应环境溢价成本。建议修正电力平均碳排放因子,扣除绿电绿证交易电量,准确反映电力系统的实际碳排放。同时,加强透明度与监管,增强绿证消纳追踪和认证机制,并将离网可再生能源项目纳入绿证核发范围,推动能源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占全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比例不断上升,并将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以低碳交通试点城市之一的杭州为例,引入系统动力学(SD)理论建立城市交通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和能源消耗碳排放三个子系统,绘制复杂系统反馈的因果回路图,从而探析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社会经济、交通供需及政策等方面的驱动因子,并构建仿真模型对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量进行仿真预测,进而提出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快递行业包装碳排放现状入手,首先从碳中和愿景角度对快递包装的政策实践、消耗量和现有回收模式问题进行分析。其次以郑州市为例,使用排放因子法对郑州2014-2020年的包装碳排放进行了测算,估算出2020年郑州快递包装碳排放为12.11万t。最后,对减少快递包装碳排放提出了评估快递企业碳排放绩效、提高包装回收率和透明行业碳排放数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虑制造商面对碳排放政策与消费者低碳需求双重压力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决策变量,构建制造商的简化决策模型,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碳排放量,分析了碳排放政策与消费者低碳需求对制造商最优定价和最优碳排放量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管理及政策启示。研究表明: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制造商的最优定价会随着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成本、单位减排敏感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制造商的最优减排量会随着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成本、单位减排敏感系数、市场需求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会随着投入规模参数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核算与碳绩效评价是企业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低碳经济时代,通过碳排放核算确定的数据将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由于诸多现实原因,“范围三”碳排放核算问题成为很多企业的难题。结合碳绩效评价标准和碳排放认证方法,从全供应链的视角跟踪“范围三”碳排放的真实数据,辅之以统一的碳绩效评价和碳排放认证标准,能提高碳排放核算的有效性,有效避免供应链上的企业合谋篡改产品碳排放数据,在供应链上下游产生良性的联动效应,形成一个低碳闭环,最终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宏观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钢铁行业自身高能耗高排放现状,设计了一种面向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包含目标层、策略层、生命周期层、支撑层四层结构的钢铁供应链碳排放控制模式;并选取碳排放、时间、成本以及工艺技术4个主要指标作为钢铁供应链碳排放控制模式评价模型的决策目标,建立钢铁供应链碳排放控制模式层次评价结构模型;对湘钢供应链碳排放控制模式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登上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企业也特别需要考虑投资低排放技术、计量碳合规成本、碳排放额交易等一系列问题及其相关的会计影响。本文分析了碳排放会计问题,指出已有的研究试图将碳排放活动纳入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但仍有关键的确认和计价环节有待突破。在碳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方面以"碳思维"为引导,评估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法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定价决策以及最终的业绩评价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1.
杨晓舒 《价值工程》2023,(10):20-22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成立,是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绿色低碳发展。本文研究在碳交易市场背景下,企业碳排放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选取2019-2021年沪深市场108家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进行分析,得出碳排放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一定的负向效应,碳排放量减少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企业要积极披露碳数据,加强碳交易与碳配额管理,及时关注碳盈缺情况,利用市场机制和推动自身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3,(6):26-32
根据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和能源消费的数据估算的1978~2010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的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基于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STIRPAT模型对不同情景下"十二五"时期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河南省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呈倒N型,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未来的拐点将出现在人均GDP为28000元和23000元左右;若河南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目标顺利实现,则可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17%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局面,尤其是碳排放量高,导致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就需要一些依赖高碳能源进行产品生产制造的企业提升低碳环保意识,转变固有的经营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模式不断发展下,优化经营活动,并且采用成本管理手段降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导致的高成本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有效性,确保企业可以在碳排放量逐渐减少发展之下经营成本显著降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济》2017,(6):17-22
本文在碳排放总量-交易机制下,考虑碳减排的投资成本效应、产品销量的碳减排效应,以及碳市场价格与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反向关系,构建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解析求解得到了模型均衡解,同时采用数值仿真对模型中关键参数灵敏度进行了分析,以研究制造商占优型供应链碳减排协调优化问题。结果表明:强制产品碳足迹认证,并通过政策激励和宣传,提升消费者的低碳意识,可以明显促进供应链系统碳减排及其稳定性;发展绿色能源,多渠道资金投入,有助于提升制造商低碳技术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对于企业初始碳排放配额分配必须谨慎,碳市场价格应由市场供需确定,以抑制碳市场过度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5.
芦海燕  宋学兴 《财会月刊》2023,(21):102-109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数据,以我国在7个省市先后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多期PSM-DID模型考察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审计收费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点政策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审计收费,且该结论经过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改变时间窗口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试点政策的实施产生的“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是审计收费提高的重要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与审计收费的正向关系在高污染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与环境执法力度大的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在继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同时,可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相应的奖惩措施,充分发挥试点政策的“创新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公认的经济模式.文章以工业企业为例,从产品生产的环节寻求其碳排放的统计指标的计量,针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两个主要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专栏设置、期末分配结转等进行分析,从而对产品成本中的“碳能源费用”进行分离,计量产品成本中含碳能源耗费的比重,以期为政府对各企业产品的监管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使我国城镇化走上绿色、低碳的健康发展之路,必须考虑碳排放成本的问题。文章以汉寿高新区太子化工为例,以循环利用、全程追踪以及积极披露为切入点,帮助企业准确地核算碳排放成本,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碳排放缺乏具体准则指导的现状,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碳排放的分配、确认及计量从产权会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应该考虑各地区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及增量、受管制企业的行业特征及数量变化,并结合各地区的历史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等因素,将碳排放权在各地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可将碳排放权确认为“环境资产”、“投资性环境资产”,并参考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尝试解决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碳排放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监督手段日益受到重视。当前碳排放审计存在数据安全风险、数据透明度低和缺乏碳排放活动监督预警机制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不可篡改、共识机制等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讨论了区块链技术与碳排放审计工作融合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审计模型,以及基于智能合约技术的碳排放实时监督预警机制,并针对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审计系统缺陷,从技术、法规、人才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绿色转型已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基于波特假说理论,选取我国2000—2019年建筑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碳排放权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政策对建筑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会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促进建筑企业绿色创新、从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