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璐  郑子谦 《中国外资》2011,(24):32-32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了,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可以通过商业信用来获得融资(主要是短期融资)。商业信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信用也越发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对商业信用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我国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极大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难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而我们应努力促进其他融资方式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和VEC模型探究MLF数量和利率调整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MLF净投放和降低1年期MLF利率在长期显著降低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降低1年期MLF利率将使国债收益率曲线曲率上升,通胀率上升会使国债收益率曲线斜率降低,曲率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比数量型工具对债券...  相似文献   

4.
魏欣  刘政良 《财会学习》2018,(18):194-195
文章以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苏宁易购这一大量利用商业信用的互联网零售公司2007—2016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风险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商业信用利用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从利用商业信用的角度提出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侯成琪  黄彤彤 《金融研究》2020,483(9):78-96
通过内生引入流动性短缺银行(拆入行)对流动性盈余银行(拆出行)的流动性需求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间市场的DSGE模型,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负向冲击会同时增加拆入行和拆出行对流动性的预防性需求,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拆出行不会很快恢复对拆入行的流动性供给,引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放大和市场失灵。(2)由于仅依赖银行间市场自发回归稳态的过程太过缓慢,需要央行进行流动性干预。借贷便利类工具可以通过引导贷款市场定价和流动性效应这两个渠道来影响银行融资可得性,进而降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3)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效果边际递减,央行可根据借贷便利操作的收益和成本,制定最佳的反应程度参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下,商业信用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使用商业信用较多的公司投资增长更快,并且这一现象在投资不足的公司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存在替代关系,使用商业信用可以降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投资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考察商业信用与公司投资行为的互动关系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金融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金融市场更高的调节需求,中央银行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套以流动性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而“常备借贷便利”则是中国货币政策短期流动性工具的代表,本文以该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通过国际比较,得出启示,从而为“常备借贷便利”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更好地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金融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金融市场更高的调节需求,中央银行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套以流动性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而"常备借贷便利"则是中国货币政策短期流动性工具的代表,本文以该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通过国际比较,得出启示,从而为"常备借贷便利"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更好地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林睿 《西南金融》2006,(4):22-23
虽然西部大开发5年来投资大幅增长,但东中西投资比重5年来一直保持在58:22:20左右,呈现一种难以突破的超稳定结构,尤其近两年差距出现抬头趋势。其原因,除经济基础、区位条件、思想观念、国家政策向东倾斜外,项目布局和产业政策是更重要的原因。货币媒介和复杂的金融运动不仅掩盖了差别政策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的效应,而且因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了再分配效应。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需要从布局方面对政策进行审视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侯成琪  黄彤彤 《金融研究》2015,483(9):78-96
通过内生引入流动性短缺银行(拆入行)对流动性盈余银行(拆出行)的流动性需求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间市场的DSGE模型,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负向冲击会同时增加拆入行和拆出行对流动性的预防性需求,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拆出行不会很快恢复对拆入行的流动性供给,引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放大和市场失灵。(2)由于仅依赖银行间市场自发回归稳态的过程太过缓慢,需要央行进行流动性干预。借贷便利类工具可以通过引导贷款市场定价和流动性效应这两个渠道来影响银行融资可得性,进而降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3)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效果边际递减,央行可根据借贷便利操作的收益和成本,制定最佳的反应程度参数。  相似文献   

11.
叶庆源 《上海会计》1992,(5):16-17,6
发展商业信用,以利于扩大商品流通,搞活资金运用,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随着开放搞活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商业信用已引起金融界人士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与关注。但现阶段究竟如何发展商业信用,怎样做到既有利于扩大商品流通,又能使货款及时回笼、防止债务拖欠的发生,大家还心存疑虑。特别在目前“三角债”困扰的情况下,对商业信用更有“谈虎色变”之感。本文试就发展商业信用与加强应收帐款管理问题作些论述,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国203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借贷便利创新操作会显著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显示,这一政策效应在区域性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表明,借贷便利创新工具通过抑制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的渠道增加信用风险。调节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说明,资本监管力度和银行家乐观度的提高均会减弱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剧效应。该研究结论对于中央银行适时适量地进行借贷便利操作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2004—2013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和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发现由于市场弱势地位,中小企业接受比大型企业更少商业信用,提供比大型企业更多商业信用;货币政策紧缩期中小企业商业信用动机主要是融资动机,而宽松期主要为经营动机;我国商业信用规模超过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货币政策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商业信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研发(R&D)投入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R&D投入与其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中获得的商业信用显著正相关,投资者情绪在商业信用再配置与企业R&D投入的正向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即高涨投资者情绪会弱化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R&D投入的正向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从非理性视角理解商业信用再配置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对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袁筝韵  周浩文 《金融研究》1980,(S1):390-393
长期来,我们总认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物资、资金的分配和流通只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计划,信用活动也必须全部纳入计划轨道,因而强调一切信用必须集中银行,规定任何单位不准相互借贷资金,不准赊购赊销商品,不准预收预付货款,商业信用必须严格限制。但是,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信用活动要集中,信用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如果听其泛滥,不利于计划经济的发展;可是,事物是复杂的,如果一切信用都要集中,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融资性动机,从商业信用使用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可得性的影响。利用2004—2014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验证了市场地位越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商业信用,且这种效应在货币政策紧缩期更明显;相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间对商业信用的依赖度更大,因此更多地使用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17.
赵林 《财会学习》2018,(7):126-127
本文先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居民收入再分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外部治税环境、税制征收模式和征管制度提出政策建议,希望有助于改变当前个人所得税居民收入再分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检验企业市场地位对商业信用及其信贷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商业信用普遍向市场地位高的企业集中,而银行信用与企业市场地位间并不存在一定的必然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存在替代效应,与商业信用存在传递效应;根据市场地位进行分组发现,相比市场地位低组,替代效应在市场地位高组更为显著,与此相反,相比市场地位高组,传递效应在市场地位低组更为显著。商业信用竞争在中国商业信用的传导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税收收入规模、结构、征管三个影响因素,对我国税收的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并未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定量分析我国税收制度对居民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效应,揭示其内在机理与传导机制,对推进我国居民收入公平分配及相应的税制改革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