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十分重要的调控手段,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金融系统存在非同一般的意义。选择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实施时间较长的两种工具即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实证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期借贷便利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负向影响程度远远超过常备借贷便利的正向变动,中期借贷便利的实施规模远远大于常备借贷便利的实施规模。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尤其是中期借贷便利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缓解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为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有效性,要进一步公开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信息,坚持推进利率市场化,协调传统型货币政策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环境,增进结构性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我国中期借贷便利的数量和利率数据,匹配2014-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中期借贷便利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适度下降显著降低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中期借贷便利政策对投机交易活跃、融资约束较强、税收负担较重、地区金融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影响更为显著;其作用机理在于,中期借贷便利利率适度下降,会引导银行贷款利率适度下降,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障企业中长期流动性合理供给,提高企业投资水平,缓解企业“脱实向虚”。本文从企业金融化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有助于厘清货币政策改革创新产生的经济效应及作用机理,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总需求管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货币政策下,商业信用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期,使用商业信用较多的公司投资增长更快,并且这一现象在投资不足的公司中体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存在替代关系,使用商业信用可以降低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投资增长。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考察商业信用与公司投资行为的互动关系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陈胜蓝  刘晓玲 《金融研究》2019,472(10):117-134
本文利用中国城际高铁开通对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动机产生的外生变化来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高铁开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交易量,不仅可以降低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可以促使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削弱了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提供商业信用的动机。借助高铁开通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列发生的特征,构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使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约3.51%。研究发现,交易量提高是高铁开通减少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事前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关系专用性投资水平较高和产品质量保证需求较低的公司,高铁开通导致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更多。本文研究为商业信用供给的产品质量保证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以及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原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创设了新型流动性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功能为流动性供给,金融机构在缺乏流动性时通过抵押的方式与中央银行"一对一"交易,取得贷款。常备借贷便利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设,是对国外中央银行先进经验的学习,对中央银行管理货币流动性起补充作用。本文将探讨常备借贷便利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创设背景,使用情况及实际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96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了借贷便利创新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便利工具可以显著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这一工具的政策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融资依赖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更为显著,且中期借贷便利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央行的借贷便利工具不仅可以通过合格担保品渠道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还可以通过同业融资渠道间接向其他银行输送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发挥改善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的实施、央行流动性管理以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企业创新策略细分为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考察创新策略影响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不考虑融资环境及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条件下,创新策略通过客户的风险规避效应正向影响商业信用供给,企业因开展实质性创新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均能弱化商业信用供给,高金融发展地区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公司开展实质性创新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少,地区金融发展和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均能显著降低实质性创新与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为背景,基于2006—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探究了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处于产业政策鼓励行业的企业,其商业信用供给水平更高,且产业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正向作用在具有禀赋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政策通过增强受扶持企业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低,产业政策下企业商业信用供给行为越明显。本文在丰富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7-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从货币政策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内控质量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内控质量较低的企业而言,内控质量较高的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尽管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显著下降,但内控质量较高的公司却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在进一步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从企业面对货币政策波动所能采取的主动行为的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商业信用的替代融资假说,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侯成琪  黄彤彤 《金融研究》2015,483(9):78-96
通过内生引入流动性短缺银行(拆入行)对流动性盈余银行(拆出行)的流动性需求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间市场的DSGE模型,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负向冲击会同时增加拆入行和拆出行对流动性的预防性需求,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拆出行不会很快恢复对拆入行的流动性供给,引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放大和市场失灵。(2)由于仅依赖银行间市场自发回归稳态的过程太过缓慢,需要央行进行流动性干预。借贷便利类工具可以通过引导贷款市场定价和流动性效应这两个渠道来影响银行融资可得性,进而降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3)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效果边际递减,央行可根据借贷便利操作的收益和成本,制定最佳的反应程度参数。  相似文献   

11.
侯成琪  黄彤彤 《金融研究》2020,483(9):78-96
通过内生引入流动性短缺银行(拆入行)对流动性盈余银行(拆出行)的流动性需求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间市场的DSGE模型,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负向冲击会同时增加拆入行和拆出行对流动性的预防性需求,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形下,拆出行不会很快恢复对拆入行的流动性供给,引起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缺口放大和市场失灵。(2)由于仅依赖银行间市场自发回归稳态的过程太过缓慢,需要央行进行流动性干预。借贷便利类工具可以通过引导贷款市场定价和流动性效应这两个渠道来影响银行融资可得性,进而降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3)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效果边际递减,央行可根据借贷便利操作的收益和成本,制定最佳的反应程度参数。  相似文献   

12.
陈胜蓝  刘晓玲 《金融研究》2018,455(5):172-190
基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本文使用2003–2015年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决策。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显著减少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外部融资环境和内部经营不确定性是这一影响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信任水平、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和公司市场地位可以有效缓解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而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还会导致公司缩短商业信用的供给期限。本文研究结果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条件下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决策中成本和收益的权衡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理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微观经济实体的财务决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非均衡现象,运用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非均衡模型,从结构性货币政策视角,研究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及银行信贷供给之间长期存在的非均衡现象,发现中小企业融资水平主要由供给端水平决定,但提升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水平还需多方发力。结构性货币政策操作的资金引流效应明显,发挥了调节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供给的"适配器"功能,但需要有风险管理机制安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保险法》出台对社会保险缴费产生的外生变化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保险法》出台使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约10.60%。《社会保险法》出台带来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融资约束增加是其影响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对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强、向产品市场转嫁成本能力较弱、享受政府补贴水平较低的公司,《社会保险法》出台导致公司减少商业信用供给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保险法》出台对社会保险缴费产生的外生变化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保险法》出台使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约10.60%。《社会保险法》出台带来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融资约束增加是其影响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对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强、向产品市场转嫁成本能力较弱、享受政府补贴水平较低的公司,《社会保险法》出台导致公司减少商业信用供给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6.
金融词解     
《甘肃金融》2015,(2):18
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3个月,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银行流动性约束分为名义流动性约束和实际流动性约束,并使用2011—2021年我国236个低线城市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流动性约束渠道对低线城市宏观杠杆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较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低线城市分支行,地方法人银行的实际流动性约束更大。地方法人银行和地方政府联系紧密,更易扩张政府信用和房地产抵押规模,对商业信用和宏观杠杆结构带来影响。(2)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助于降低低线城市政府信用和房地产抵押在银行信用载体中的占比,促使信贷流向普惠金融群体,稳定宏观杠杆率,提升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可促进这一积极作用。综上,文章建议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与结构性货币政策间的协调,扩展地方法人银行的内部流动性对冲空间,注重结构性货币政策与区域性财政政策和政府担保间的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融资性动机,从商业信用使用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可得性的影响。利用2004—2014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验证了市场地位越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商业信用,且这种效应在货币政策紧缩期更明显;相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期间对商业信用的依赖度更大,因此更多地使用商业信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资本市场壮大,投资者情绪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不容忽视。本文利用2006—2015年沪深A股企业数据研究投资者情绪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可从动机、意愿和能力三方面共同影响商业信用供给,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高涨的投资者情绪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刺激性作用强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企业商业信用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融资渠道,以我国证券市场2007至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系统地检验了财务舞弊如何作用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行为,并分别检验了客户(买方)与供应商(卖方)集中度对企业财务舞弊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被查处存在财务舞弊的企业,其商业信用融资额下降的可能性更大,并且这一监管处罚行为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变化额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上述理论关系只在客户(买方)集中度较高或供应商(卖方)集中度较高的情形下存在;(3)内部控制以及分析师关注是缓解企业财务舞弊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负相关关系的重要机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财务舞弊披露的信号机制能够促使供应商与客户合理地判断舞弊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适时地减少商业信用供给以缓解各自的营运风险,但这一经济决策受到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企业财务舞弊经济后果与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制研究,为供应链参与企业“共同治理”提供了崭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