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集中展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章从阐述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的体现展现切入,重点从提升产业创造财富和就业能力、“城”“市”并举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理性”“经济理性”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角度,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新要求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进而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议题,以期丰富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国内区域一体化研究,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曾刚 《经济地理》2023,(1):238-239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促进全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认知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关系,揭示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关键所在。长江经济带地域范围广、流域内自然—经济发展差异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科学而准确地刻画其资源环境空间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二者耦合关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崭新的理论命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以生态绿托起党旗红,踔厉奋发守护海洋蓝,奋力谱写海洋监测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王玮 《环境经济》2023,(2):18-23
<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的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也进一步凸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振刚 《环境经济》2023,(19):64-6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现象都必须落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应如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要目标,当然也具有明确的空间指向,需要从空间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在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力图阐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弭和经济区域协调一体化进程,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必须立足的空间路径,而国际大循环则需要实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战略,加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空间路径,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也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所创造出的新文明形态,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阐释其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内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铁军 《经济导刊》2022,(11):64-66
<正>新型集体经济或专业化合作社经济,都是微观主体再造的问题,都和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一定的结合。我理解,二十大所讲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其内在逻辑是讲中国14亿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协调物质精神双文明,走向新阶段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体现“两山”思想(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向和平发展的道路,而不是历史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引领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路径。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本质特征出发,明确指出国土空间在承载规模巨大的人口体量、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匹配程度、夯实和平崛起根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国土空间格局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运用区域利益概念,指出明确不同类型区域的功能定位以及探索可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协调不同类型区域关系并构建科学合理且可持续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面临的主要空间难题,并指出从区域利益共增到区域利益同增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根本原则。最后,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性、整体发展质量的方向性、国土承载能力的前提性、价值转化机制的工具性、利益协调机制的核心性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快构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格局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思想实际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要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学理上基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等把握其内涵框架,着力从顶层制度设计、城乡融合发展、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体系等方面探索其实践路径,破解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桎梏难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中国式现代化精炼概括为五大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必须阐明这五大特征所蕴含的辩证关系。本文基于矛盾观与系统观结合的视角,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在理论上解构为局部富裕与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本国福祉与他国福祉、现实情境与发展目标五对矛盾关系,进而剖析这些矛盾关系如何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层次嵌套和动态变化的矛盾系统。本文通过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矛盾系统内涵,为统筹协调现代化各方面矛盾关系提供了系统思维和整体架构,也为展现中国智慧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贡献提供了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4.
深入认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对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十分重要。本文全面阐述了未来五年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创新举措。包括: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本文的分析对于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崇高目标。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的突出位置,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以此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的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顺应这些要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创新驱动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有序推进城市群高质量集聚,把城市群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与先行区;全面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将县城和小城镇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区;深度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方向;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别,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综合区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正确处理好中国式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路径依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逐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居于核心与关键地位,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这是基于中国积累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现实,而进行的战略部署。而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也赋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新发展理念引领性、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联动性、在显著提升效率中促进公平正义性等新内涵,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有待进一步培育等难点,基于此,应以中国式经济治理现代化、以中国式科技现代化、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作为实践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内供给冲击、需求不足、预期转弱不断升级的严峻挑战,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部署。事实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的主要抓手,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总量适配、结构适配、质量适配与制度适配。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实践道路上,如何将畅通国内大循环顶层设计与超大规模人口的市场优势、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比较优势、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发展优势、和平发展的合作优势有效衔接并付诸实施,是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为此,本文基于供需适配视角,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导向,在梳理畅通国内大循环理论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区域、产业、技术、人口等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及评价,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皖南最高,皖中其次,皖北最低”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产业结构对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有显著负向作用,政府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构建安徽省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差异化协调发展策略、明确安徽省工业绿色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二者良性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