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对交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论述交通科技创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交通科技创新中的必要性,分析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形式和内容,指出“一带一路”交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中应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统筹协调、注意风险防控和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调整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举措,其“宏观价值”以企业“微观绩效”为基础。对此,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挖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降低关税壁垒、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国际产能合作有显著促进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海关环境和基础设施对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区位差异;扩大产品差异化、提高技术水平有利于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绩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包括加工区、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域,它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2013年,中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而且全方位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降低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中的风险.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可参考和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达成政府间的合作框架协议,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等.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哄而上、面临各种风险、成效有待提高等,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落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相关协定,加快中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改革步伐,统筹规划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4.
徐野  陈梁  刘满凤 《经济地理》2023,(5):150-159
文章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两条路径有效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传统行业和瓶颈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但对新兴行业的影响不显著;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内向型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非国有企业和外向型节点城市内企业产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大规模基建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成效彰显,探究揭示该领域合作规模多年快速扩大与近年调整的经济逻辑,对中国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借鉴意义。依据对东道国政策诉求与现实制约的观察,中国在承包工程合作、设备材料配套、多样化股权融资和大规模债务融资等方面拥有的综合能力,构成“一带一路”基建成效彰显的“四轮驱动”推进机制。从实际情况看,工程承包能力和设备材料配套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较容易获得替代供给,通过股权和债权提供融资能力则替代性较低和现实稀缺度较高,中国对相关必要条件的系统性匹配能力是快速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密码。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与主权债务风险释放,中国对外债务融资节奏有所放缓并伴随承包工程适度减速,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提出新问题。需针对现实形势演变进一步创新完善投融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一些优秀企业积极引领构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网络,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彰显了此项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龙头企业引领打造产能合作网络面临一些新问题,如“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环境复杂、稳定性不足,营商环境差别明显、普遍落后,产能合作网络落地难、尚未稳定形成等。为更好地支持龙头企业引领打造产能合作网络,本文建议:完善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产能合作网络的国际协调机制;重点支持产能合作网络的龙头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协调作用,引导企业合规经营、规范竞争;主导建立多层次产能合作网络运行机制,助推多主体“抱团”发展。  相似文献   

7.
傅冰 《当代经济》2021,(3):32-34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防范和化解市场开放带来的风险也得到较大的关注,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满足“一带一路”建设融资需求成为学者们探讨的重点.本文就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熊猫债市场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发展熊猫债券市场可以倒逼我国债券市场改革、有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促进跨境资金的安全使用,从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因此,要进一步规范熊猫债的发行,完善熊猫债监管体系以及信用评价体系,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陆桥视野》2016,(19):7-7
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亚欧大陆整体振兴的重大机遇。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对世界产生了多重影响:首先,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指明方向。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实体经济而非制造金融泡沫逐渐成为国际共识。发达国家搞再工业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TTIP、TPP和再工业化等遥遥无期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最可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倡议。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和投资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相似文献   

9.
共建“一带一路”是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的重要举措,旨在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互惠共赢、共享发展的合作机遇。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贸易合作网络,在控制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影响下,详细论证了“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否为世界各国共享。通过利用2010—2018年的全球双边贸易数据,结合Borusyak et al.(2022)偏离份额方法的分析框架,本文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贸易合作网络显著促进了各国的贸易出口。从理论机制来看,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各国的生产成本和提升各国的产品需求引致。与此同时,随着各国出口行为的转变,“一带一路”网络内部的贸易联系显著增强,各国分工模式趋于专精化,协调互补的合作模式提升了“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活力,“一带一路”共谋发展、成果共享的初心使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背景和语境下的日照战略定位,可以考虑明确表述为:“一带一路”陆海交汇衔接的“双枢纽”,中亚国家和蒙古国“双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和中蒙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双通道”、新亚欧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双陆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五通”示范区、自由贸易港区。  相似文献   

11.
黄振东 《经济导刊》2022,(Z1):77-80
<正>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蔓延,对普遍开展“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借鉴国内疫情防控经验和科学防疫知识,结合境外项目所处环境,本文提出境外项目“三条防线”疫情防控管理体系。企业境外项目面临疫情防控挑战自2020年3月份以来,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各国确诊病例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共同心声。宁波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在全球跨国投资和贸易格局不断改变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强化和升级调整“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策略,推动更多务实开放合作?有挑战也有机遇国际上频频发生的诸多冲突,对于宁波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战略既有短期影响也有中长期影响,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相似文献   

13.
刘斌 《当代经济》2017,(22):56-58
“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既是地缘政治冲突的热点地带,也是全球主要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区域.这就意味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而进行的能源国际合作将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金融汇率、投资经营等领域面临诸多风险.针对我国能源国际合作所面临的风险,在综合分析其所面临的机遇及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用足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基础上,务必要结合能源合作企业“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实际情况和战略需求,不断建立和完善能源国际合作的风险规避策略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陆桥视野》2016,(17):7-7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在共建与共享原则下,在推进与加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公共基础建设的同时,以双方利益最大化推进国际产能的合作,并最大限度地创造公平发展机遇。因此,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所提出的愿景,不仅是新时代下全球应对低速增长和债务困扰,特别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下的一种新途径,同时也是全球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种新模式和新努力。  相似文献   

15.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俄能源产业合作得到极大促进,但大项目的落地却不尽如人意,亚马尔LNG项目的实施,以其高成效、高质量、高标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颗明珠,成功打造了“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本文从亚马尔LNG项目入手,分析中俄能源产业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动力来源,当前能源产业合作存在的风险与挑战。提出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强中俄能源产业合作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推动对外开放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旗帜,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回顾中国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其次阐释新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使命,而后提出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从深化“五通”合作、拓展合作新领域、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强化企业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工作。此外,地理学者应该系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道路,开展国际发展、国别地理、世界地理、“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产业是经济之本,产业基础薄弱是大量发展中国家的软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既契合沿线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迫切需求,也有利于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迈进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目前"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表现在国家间政治互信增强,合作环境不断优化;产能合作框架不断完善并纳入机制化轨道;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沿线的投资和贸易快速发展。但"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外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负面舆论压力,多重风险交织叠加等三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经济     
《经济导刊》2022,(9):4-7
<正>互利共赢,打造对外经贸合作新平台近年来,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产业合作园,到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再到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国际合作,中国不断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两年前,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在浙江余姚揭牌。此后,园区很快落户宁波中东欧创新基地、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1978-2015年收录的中国国际合作论文作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近40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的总体发展态势、学科领域分布、主导地位变迁、合作依存性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呈增长趋势,但合作论文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升;合作学科领域分布较广,但各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差异性;在三国及以上多国合作中,中国的主导地位较弱,仍处于相对“从属”地位;在高质量国际合作论文中,中国及“一带一路”国家的“话语权”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迫切的社会需求,更是全球共同的挑战。自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以来,绿色“一带一路”从倡议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效,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正逐步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热点、新亮点、新增长点。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再一次强调了绿色低碳可持续高标准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