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伟  涂有钊 《海南金融》2016,(10):43-49
本文基于创业板市场研究了风险投资的市场势力问题,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风险投资市场势力形成的原因,从实证角度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能够吸引高质量的IPO市场参与者,如高声誉的承销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以及更广泛的分析师关注,从而验证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市场势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毛其淋 《金融研究》2013,(2):156-169
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转型时期对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特殊产物,而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施行了以削减关税税率为主要内容的贸易政策改革,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使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要素市场扭曲不仅抑制了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显著地降低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持续的贸易自由化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对要素市场扭曲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企业加成率的测算构建计量模型,采用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加成率呈倒U型关系,中国当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对企业加成率主要表现为正向效应;在改变估计方法、考虑潜在内生性问题、剔除关键变量极端值后进行估计,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成本降低是制造业服务化提高企业加成率的中介渠道.  相似文献   

4.
张益明  王德发  徐礼敏 《上海金融》2012,(10):70-77,118
基于2001年至2009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从异质信念的角度检验了产品市场势力与股票市场交易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产品市场势力的提高能显著促进个股的交易,这与Peress(2010)的研究一致。不同的是,我们发现产品市场势力提高能通过增加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水平促进交易,这和本文的预期一致。另外,我们的结果还表明产品市场势力与投资者单笔的交易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了公司产品市场势力、行业竞争程度与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越弱,其越倾向于执行更高强度的盈余管理活动;这一结论在行业层面也同样成立,竞争越激烈的行业,其相应的总体盈余管理水平也越高。本文的经验证据为投资者和监管层从产业组织层面理解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相关数据,考察商业银行市场势力和收入多元化与银行绩效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势力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效应,高市场势力带来的溢价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相对市场力量假说;商业银行在严格控制营业费用的前提下,提高收入多元化程度对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中国银行监管机构需要逐步放松行政管制,使银行将收入多元化纳入银行长远发展的经营战略中,以提高其绩效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并合理控制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银行业市场势力及其与行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分别以我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为因变量,以市场势力、银行规模、资产配置能力、产权结构、创新程度和稳定性为自变量,构建了三个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对市场势力与行业成本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总体水平上,市场势力对成本效率、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的影响,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与股票市场流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问题。结果表明,产品市场势力能够促进信息传递,提高股票的流动性。这种影响即使控制了公司治理因素依然显著,同时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提高而更为明显。另外,在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上,产品市场势力与董事会规模、高管薪酬激励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同时,股权分散能增强产品市场势力的影响,但是产品市场势力会削弱股权分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筱强  刘岩 《中国金融》2006,(10):53-54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是影响公司税后利润的重要因素,该项负担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最终业绩,影响到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判断及其投资行为,进而从整体上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基于2007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研究了所得税税率变动与公司风险承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税率降低的公司明显地降低了风险承受水平,税率提高的公司明显地提高了风险承受水平,这一结论支持收入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不同控股性质的公司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实际税率降低的公司明显地降低了风险承受水平,实际税率提高的公司并没有明显地提高风险承受水平;对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实际税率提高的公司明显地提高了风险承受水平,实际税率降低的公司并没有明显地降低风险承受水平,这说明提高税率促使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愿意去承受风险,降低税率则促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回避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刘元春  丁洋 《金融研究》2022,507(9):20-38
头部企业为什么能打破市场均衡而将生产率优势转化为工资租?理论分析表明,市场份额越大,雇主与雇员之间越易达成“秘密握手协议”,即通过联合来操纵劳动供给,以抬高人均生产率并进行分割。在这一过程中,员工分割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不足以抵消人均生产率上升的影响,进而产生工资租。以上市公司为例,市场份额位于前10%的头部企业,人均生产率对工资的传递力度仅比市场份额位于中位值附近的企业低4%,但人均生产率却高出40%以上,直接导致了较高的工资优势。进一步借鉴Blanchard and Summers(1986)的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头部企业确实存在更明显的“合谋”迹象,程度比中位值附近的企业高出近一倍。“秘密握手协议”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劳动力流动阻碍工资均等化,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仅要反产品市场垄断,也要防范不合理攫取生产率红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4—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度量城市层面的社会失信状况,考察社会失信对交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社会失信的“空间传染”对全要素增长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社会失信会降低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越发达,社会信用缺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越显著;(2)社会失信不仅会阻碍本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会通过“空间传染”效应抑制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系统”的信息公开,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失信;(4)机制分析表明,社会失信主要通过提高社会和企业交易成本以及导致资源错配等机制,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文为理解社会信用与经济效率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政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蔡卫星 《金融研究》2019,466(4):39-55
本文在充分考虑中国信贷市场本地竞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手工收集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独特数据构造了城市层面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并将其与2002-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合并构造基础数据库,考察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这支持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市场力量假说”;其次,从影响机制来看,一个更具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最后,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那些面临更多融资约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小企业、非国有企业、新企业和高技术行业的企业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市场势力及其与行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分别以我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为因变量,以市场势力、银行规模、资产配置能力、产权结构、创新程度和稳定性为自变量,构建了三个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对市场势力与行业成本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总体水平上,市场势力与成本效率、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徐凯雯  汪贵浦 《金融论坛》2011,16(10):67-72
本文基于SCP分析框架,建立面向中国银行业市场势力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新经验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实证研究方法。以1999~2008年间13个商业银行的原始数据为计算基础,得到产业层面市场势力综合评估的9项指标和企业层面的8项指标,同时结合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估,为识别和监控各银行的市场势力滥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得出...  相似文献   

18.
《金融论坛》2011,(8):52-58
本文基于中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8年的存贷款数据,采用Monti—Klein模型测度其勒纳指数,并在分析存贷款市场势力演进路径和内在关系后发现:(1)存款市场势力与人均存款呈复合U型,并存在反向转置的三个拐点;贷款市场势力与人均贷款整体呈现弱Logistic增长趋势,只存在局部U型。(2)寻找市场势力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并购案—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为例,通过对资本市场中并购参与双方、水平竞争对手和上游公司的财富效应的分析探讨横向并购的动因理论。本文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支持了"效率理论"而非"市场势力理论"。市场预期可口可乐和汇源果汁的并购会产生协同效应,而非共谋行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会引发下游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同时汇源果汁希望通过出售股权实现业务重心上移,也会加剧上游市场的竞争。效率理论实现路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出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存在着管理、经营和财务等多种形式的协同效应,预期的协同效应是可口可乐高价收购汇源果汁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