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新一轮基建投资的重点,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熵值法测算2013—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分析其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推动地区产业升级,且对中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在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过程中,“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仍是主要影响因素;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同时,提升产业总体生产率,从而缓解“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但对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造平衡面板数据,系统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微观效应。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优化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促进居民家庭实现消费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居民各类收入水平、降低收入与消费不确定性、缓解流动性约束以及拓宽社会网络机制推动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处于高数字创新要素水平、高数字基础设施和高金融可得性地区的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因此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普及与应用是实现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剖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理,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不稳健,消费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在沿海城市和大中规模城市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对更好地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以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法衡量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并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等数据相匹配,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以及地域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且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而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释放产业结构升级红利的重要传导机制,且这种传导机制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通过门槛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并且呈现出地域的异质性;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外溢效应要大得多。研究成果对于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劳动力禀赋、劳动生产率等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引导或倒逼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但存在“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现象,且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文章基于多维度考察2011—2020年中国省域层面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水平,分析二者的区域特征,并从非线性角度考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中部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压力最大;(2)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呈正“U形”关系,即城镇化初期抑制绿色发展,而后期促进绿色发展,拐点为30.22%;(3)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渠道,促进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4)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省(市、区)的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持续增大,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绿色金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在产业结构升级约束下,存在单门槛非线性影响;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中国应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加绿色工艺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过程中我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笔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工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低工资阻碍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9.
陈晋玲  史可鉴 《技术经济》2020,39(10):112-118
本文就如何更有效率地发挥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促进就业目标下,采用结构影响指数测算了 2005—2018 年期间我国各省份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其次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对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初等教育的就业人数比重变化对全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并且呈现出由东向西不断递增的态势,仅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中等教育就业人数比重上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且显著,东部地区不显著;高等教育的就业人数比重上升对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显著,其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异质性影响、作用机制及其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能够明显促进中国制造业优化升级;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各地区制造业高级化发展,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制造业合理化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最大,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次之,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并不显著;分维度检验表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均有利于制造业合理化、高级化发展。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两条路径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伴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制造业高级化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这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指标体系并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数字经济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内生性分析和变换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就影响机制而言,科技创新、农村创业和消费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效果更好;空间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加快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及子维度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中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推动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知识产权保护在东部、中部地区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为单一门槛效应。未来应适度超前部署数字新基建、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施数字经济均衡化发展战略,赋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地区是中国消费大循环的一片“洼地”,而通过使用互联网,农户消费结构是否得到了升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户生计与食物安全综合调查数据,就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降低,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提高,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并且该结论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Tobit模型等方法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升消费能力和优化消费意识实现的,前一机制主要对物质消费升级发挥作用,后一机制主要对精神消费升级发挥作用;网速快的农户、有培训经历的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效果更明显;相较于其他上网活动,交流沟通、网上购物、在线学习和网上支付更有利于农户消费结构升级。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强化农户生产生活技能培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迈向更高台阶。  相似文献   

14.
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工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工资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差距背后的机制。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且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该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但对毗邻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却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和抑制作用。第二,数字经济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之间呈现“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并未得以改善反而扩大,跨过拐角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才得以改善。第三,从区域特征来看,东部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更明显。因此,加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消费数字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是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200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通过构建三部门理论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供给侧效应大于需求侧效应,总体呈负向抑制作用;(2)数字经济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有效地减弱了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负向影响,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调节作用从西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东部地区逐渐增强;(4)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加社会消费需求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上述结论对我国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进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2)文章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数字金融可通过增加家庭金融资产、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渠道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3)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中部、西部区域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区域无显著影响。因此应加强数字金融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其普惠属性,推动农村地区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部的四川省为例,运用1989~2007年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影响我国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因素。本文利用协整检验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影响因素间的单向因果关系。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但对农村的促进作用要比城市滞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弱的正向诱导效应,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则不具备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产品和服务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处于消费结构升级稳态阶段的美国与处于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阶段的中国进行比较.基于OECD和中国投入产出学会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消费产品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对第三产业产品的消费比重逐年提升,消费呈多样化趋势,居民最终消费对各产业总产出的拉动在不同年份其拉动力的强弱也不同,对各产业也有不同的放大效应,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