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经济》2015,(11):100-108
使用1995—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构建0-1空间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表征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省际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Moran指数逐渐减小但仍十分显著;一个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增大会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即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铁路密度的增大对临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公路密度的增大会扩大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不显著。指出:继续加大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公路投资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付煜  袁培 《当代经济》2021,(4):68-7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交通基础设施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2009-2018年山东省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以城市化水平为中介变量,研究了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及其他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与机理.研究表明:一是从山东省整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可通过促进城市化水平提升,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对不同地区而言,鲁中、鲁西南、胶东半岛等地交通基础设施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显著,而鲁西北地区则作用效果相反;三是只有鲁西南、鲁中地区中介效应显著,其他地区无法证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此中介效应;四是其他控制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根据不同区域而作用机理与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对减少贫困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关注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较少就交通基础设施如何通过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来减少贫困的机制及效果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运输业发展能够显著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级经验数据,本文建立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路运输业可以明显改善城乡收入差距,而对于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和铁路运输业,只有当其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以减少贫困。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这会阻碍经济发展,例如扩大收入差距等。空气污染与收入差距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会带来内生性问题,但现存有关空气污染与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少关注其内生性,这可能造成估计结果的偏误。因此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6年地级市PM2.5面板数据,选择较能反映中国收入差距的城乡收入比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逆温作为工具变量,对雾霾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了再检验,并进一步使用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的个体数据,从健康人力资本角度分析雾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雾霾显著地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城镇居民健康人力资本受雾霾负向影响的程度显著低于农村居民,同时城镇居民健康人力资本对收入影响作用也明显低于农村居民,从而进一步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基于以上研究,同时考虑到收入差距会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进程中,必须加大雾霾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5.
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创新性地采用卫星灯光数据构造了省内地区收入差距指标,依托2003-2017年中国266个地级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考察了高速铁路的运营对省内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高铁的运营有利于缩小省域内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在进行了一系列识别性假设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内在机理在于,高铁改善了外围城市的市场可达性,提高了外围城市对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承接能力,从而有助于省内收入差距的收敛;高铁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还会随着城市所在城市群的发育水平而有所区别,随着城市群发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铁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规律。结论为高铁改善经济福利提供了相关证据,同时也为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研究了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基本结论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在一个相对平均的阶段,但其差距有随时间变化而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是导致基尼系数增大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则使基尼系数减小,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对基尼系数影响不大。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东中西三大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组间贡献波幅不大,但组内贡献变化明显,三大地带内部差异是导致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紧密相联。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文献都用经济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但文章认为,地方政府的反腐败力度也是影响地方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中国县级横截面数据以及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文章发现,反腐败力度越大的县的收入水平越高。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分解法来量化各个解释变量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还发现,反腐败是解释中国县际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柏旭 《经济纵横》2023,(12):84-94
进入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强化后抑制的变化趋势;数字经济会通过沟通成本降低的城乡融合效应、农业技术进步的乡村振兴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替代效应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对数字经济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门槛检验结果证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压力不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应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效应;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统一、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定针对性政策。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不断深化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机制,将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维度,深度剖析数字经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收入基尼系数,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具有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显著加深收入不平等程度;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仅体现为对本地区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扩大周边区域的收入差距;中国区域间数字经济的收入分配影响效应空间异质性突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会显著拉大收入差距,数字经济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基于所得实证结果,为缩小数字经济时代的收入差距,本文提出要加强平台监管与反垄断规制、调整和改革现有劳动保障制度、完善数字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和完善落后地区及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东中西部数字经济发展协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鉴于通过物流业发展来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存在的一些不足,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观点。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门槛变量,证实了其在物流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运行机制上存在着非线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铁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由强转弱"的相关关系;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在发展低水平阶段,铁路作为物流业的主要运输方式,对区域经济影响作用强大,随后作用逐渐减弱;公路在中等水平阶段明显高于低水平阶段;在其高水平发展阶段,促进作用略低于中等水平阶段。由于交通基础设施门槛效应的存在,文章建议应系统、动态地看待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作用和因地制宜地制定物流业发展政策,推动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矗 《财经研究》2015,41(5):112-122
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的经济罢工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文章基于近代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的事实,从劳动力市场整合的角度,运用1861-19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铁路建设对经济罢工的作用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1)铁路建设对工人的经济罢工具有缓解作用,铁路里程每增加1%,经济罢工发生的概率会下降50%左右;(2)铁路的兴建使得劳动力转移成本下降,从而促进了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减小了地区间的工资差异,最终缓解了经济罢工.文章所提供的历史经验为当前我国如何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缓解社会冲突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重庆农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高低比、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收入不平等指数对重庆市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指出重庆市地区间农村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种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态势将增强重庆经济的整体活力,但差距在2005年有所扩大.此外,运用泰尔指数对重庆市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发现组间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率一直达70%以上,但这种贡献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组内差距的贡献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3.
该文运用组群分解和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考察了1991-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医疗卫生负担差距的演变和影响。结果发现,健康、到达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地区、收入等不仅影响农村居民医疗卫生负担水平,更是影响农村居民医疗卫生负担差距的主要因素。如果说健康作为衡量人们医疗服务需要的重要变量,其导致的医疗卫生负担差距是"合理"的部分,到达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地区、收入等更多反映的是农村居民医疗卫生负担差距中"不合理"的部分。其基本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加强农村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缩小东中西部间差距、制定向贫困人群倾斜的政策,消减农民医疗负担差异,促进卫生公平。  相似文献   

14.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中国政府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投资方向,其将如何影响地区收入分配格局已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04—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城市区位、互联网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程度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宽带中国”战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第三,在东部、互联网发展水平高、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地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并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1985—2010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增长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鉴于此,完善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改变农村消费观念,降低农村居民储蓄率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2852份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运用Gini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统计测算;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户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由于农户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农户人均收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地理环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特征,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混合回归(POLS)、固定效应(FE)、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检验了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会削弱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转型特征变量在房价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调节作用有差异,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表现为房价上涨会引发城乡收入上涨速度失衡,从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马丽君  敖烨 《经济地理》2023,(1):206-216
文章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作为衡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从“东西”和“南北”两个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0—2019年的旅游发展差距进行了测算和地区分解,使用QAP方法对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旅游收入的地区差距比旅游人数大。地区间差距是“东中西”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是“南北”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大于南北方地区,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下降速度快于南北方,表现为南北方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差距逐渐赶超东西部地区。各地区旅游发展差距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客源市场等,各因素的边际效应存在时空异质性。全样本QAP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是影响地区旅游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在不断减小,公路密度和人口数量的贡献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区域收入不均等的实证分析——基于泰尔指数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霞  武建 《技术经济》2011,30(8):79-82
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1999—2008年山西省区域收入不均等情况,对区域收入差距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及晋南、晋中、晋北三大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占区域收入不均等的80%以上,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差距所占比例不足20%;三大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山西省总的区域收入不均等的贡献约为60%,剩下的40%则归因于三大地区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对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三大地区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门槛变量,以贸易开放度、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对外开放程度解释变量,证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这一运行机制上存在着非线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2003—2012年,铁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使得贸易开放度、国际投资开放度分别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阻碍作用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门槛变量,对外开放程度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了“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