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守刚 《财政科学》2021,(1):126-136,149
国家的性质与内涵可以从有机体角度来加以把握,也可以用工具性国家/目的性国家两个概念的环节来加以解释.在这样的概念基础上,财政学者可以进一步地从财政视角来审视国家成长的逻辑,由此产生的逻辑可以用西方现代国家成长的经验来加以验证.从工具性国家/目的性国家出发探索西方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可以从财政视角发现,现代国家逐步成长并显现出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个面相由此财政面相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国家成长的制度内容与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3.
学科发展既遵循知识逻辑,也遵循社会逻辑.大学教学在根据学科发展逻辑组织时,在大学学科目录设置、专业设置、在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上要体现知识规定性;在服务社会公共利益、人才培养、教学思想等方面要体现社会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2011年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给了地方政府一种更加健康的融资方式,但如何做好新政策下的预算运用与债务管理是摆在试点省市面前的新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地方债体系及其发展过程,指出现有财政体系出现的问题;最后,对于建设与地方债体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笔者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财务学科一直是财政学科体系或会计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直到1998年国家教委才把财务管理学作为单独的本科专业,以适应现代理财对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一、理论体系是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石财务理论是对财务实践的理性浓缩,财务学科则是对财务理论所浓缩的...  相似文献   

6.
构建与完善财政内控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内控体系,亦称财政内部监督体系。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财政内控体系的结构和实现方式各有千秋。但从其基本结构来看,大体都是由财政管理系统内设的专职监督体系,和在财政管理业务主体之间构造的相互制约与监督体系等两部分构成。在研究中有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财政业务一般管理,它天然是覆盖财政收支运行全过程的,只要把体制与制度安排好,完全可以使各个业务主体之间的制约不留下任何空缺,因此再设专职监督体系是多余的。但实践表明,财政业务管理主体之间的制约与监督,天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不能替代专职监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金融学科结构与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金融学与微观金融学的分野实质上是金融发展阶段差异性的反映,二者之间必然有一个知识的整合过程。应将金融学科分为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和国际金融学三个分学科和理论金融学、应用金融学和工程金融学三个部分;并把金融学定性为综合性学科,其外层学科关系包括种属学科、边缘学科与相关学科。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华 《上海保险》2006,(9):56-57,53
2006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其中明确表示,我国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众千呼万唤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的建立终于正式列入议事日程,而且对于发展巨灾保险最为重要的一环——风险分担的问题,也有了较为明确的回答:国家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9.
《财政研究》2012,(8):43-45
本文通过分析佛山市南海区在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绿色发展过程中运用财政手段的经验与问题,综合运用财政理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理论,从宏观到微观角度开展综合性、整体性研究,提出规范性的绿色财政体系框架。具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为塑造政府和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社会集中分配论是由贾康研究员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在进一步的理论研讨和财政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映照和完善。对于社会集中分配论提出的背景及逻辑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特别是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演变的1994年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其成效是巨大的,然而它仍然是一个过渡中的体系,有很多问题有待完善。本文拟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就现存财政体制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进一步论证中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关键在于政府问的财政体系,最后是对未来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银行的功能从最初的支付结算、投融资中介向财富管理、资产转换等方面延伸,功能转型和新金融工具的创设构成了金融机构体系演变的内在逻辑,本文从金融市场供求关系、风险收益分配、信息与信用纽带三条线索梳理金融机构体系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精心组织,三个环节明晰廉政风险防范点一是抓住梳环节,挖掘潜在风险。紧紧围绕预算编制、资金分配、项目监管、会计管理、财政监督等财政业务工作,深入开展潜在风险梳理。深入梳理业务流程,仔细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潜在风险流程。  相似文献   

14.
武靖州 《财政研究》2021,(2):29-35,77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论断的提出,意味着传统财政学的基本逻辑发生了变化,构筑在其上的财政法学逻辑亦需调整.从公共风险的视角审视,财政法定主义、财政民主主义、财政健全主义、财政公平主义与财政效率主义作为现代财政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面临着诸多挑战.财政法学体系构建应融入公共风险逻辑,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满足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政府预算学科属性的纷争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①的学科归属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将政府预算归于财政学科之下研究是不当的,提出将政府预算纳入到政治学或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如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公共预算研究借鉴了许多经济学理论,但并不等于说公共预算研究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是政治学和公共行  相似文献   

16.
要想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仅依靠金融支持是不够的,构建"三级五翼、风险共担"的中小企业财政支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支持体系包括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分工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税收支持、信用担保、政府采购和社会服务体系"五翼"相结合,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各方共担风险,即财政与市场机制有机协调的财政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华 《财政科学》2023,(4):11-22
不确定性是世界的本质。风险社会中国家治理的本质是公共风险治理,财政就是要基于集体行为,通过风险分配和风险理性提升,实现公共风险最小化。但是,基于经济理性的传统财政学大多以确定性思维为逻辑基础;传统行为财政学虽然引入“不确定性”世界观,提出“经济人”理性或绝对理性的局限性,但其仍然以利益而非风险为导向。而风险理性视角下的风险财政学脱离理性人的传统假设,基于集体行为主义逻辑,坚持行为主义风险治理模式。基于公共风险防范和化解的目标本文对财政运行的各环节进行再认识:资源筹集是风险治理的物质保障,财政支出承担风险的“兜底”责任,财政平衡发挥风险平衡器功能,财政体制从纵向上协调风险化解。  相似文献   

18.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改革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加快构建“全灾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国家综合应急管理体制。同时,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治理现代化是应急管理体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之一。目前我国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较少嵌入财政治理机制的影响。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应急管理的相关治理理论,结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分析了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中财政治理的现状,构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财政治理的政策体系模型,并提出了相应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十年间,国家财政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增投入,谋发展,保民生,促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