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靖州 《财政研究》2021,(2):29-35,77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论断的提出,意味着传统财政学的基本逻辑发生了变化,构筑在其上的财政法学逻辑亦需调整.从公共风险的视角审视,财政法定主义、财政民主主义、财政健全主义、财政公平主义与财政效率主义作为现代财政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面临着诸多挑战.财政法学体系构建应融入公共风险逻辑,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满足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史卫 《财政科学》2024,(1):130-138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财政问题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财政理论的基本框架,对我们今天探索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毛泽东对中国特色财政理论的贡献,可以概括为独立自主的财政学、人民的财政学和勤俭节约的财政学。毛泽东对财政理论问题探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财政思想相结合,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财政研究和国家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李华 《财政科学》2023,(4):11-22
不确定性是世界的本质。风险社会中国家治理的本质是公共风险治理,财政就是要基于集体行为,通过风险分配和风险理性提升,实现公共风险最小化。但是,基于经济理性的传统财政学大多以确定性思维为逻辑基础;传统行为财政学虽然引入“不确定性”世界观,提出“经济人”理性或绝对理性的局限性,但其仍然以利益而非风险为导向。而风险理性视角下的风险财政学脱离理性人的传统假设,基于集体行为主义逻辑,坚持行为主义风险治理模式。基于公共风险防范和化解的目标本文对财政运行的各环节进行再认识:资源筹集是风险治理的物质保障,财政支出承担风险的“兜底”责任,财政平衡发挥风险平衡器功能,财政体制从纵向上协调风险化解。  相似文献   

4.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新定位的提出,要求重新思考财政学的学科属性问题,对中国财政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财政学,有必要回顾财政学在中国的最初发展史。财政学是致用之学。为了救国图强,近代中国开始引进财政学。文章以中国财政学初期的发展即近代财政学在中国的引进、传播与转型为线索,研究中国财政学发展史。文章通过日本、美国、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与财政学引进的关系,分区域研究财政学在中国的初期引进过程;通过大学财政学的教学安排案例,观察财政学在大学的初期传播状况;通过典型财政学教科书的比较,分析财政学的转型状况。中国财政学初期的发展,离不开对重大财政问题的研究、离不开财政学的本土化。财政学的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到一定程度就会促进财政学质的变化。近代中国财政学史的考察,对未来中国财政学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利华 《财政科学》2022,(10):155-15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财政的职能定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同时对中国财政学发展与中国财政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迫切要求。为深入探讨并推动新时代中国财政学发展与创新,2022年9月3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召开“新时代中国财政学发展研讨会暨《财政科学》专题沙龙第16期”。本次专题沙龙由《财政科学》编辑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业税收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协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郭庆旺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国务院参事刘怡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王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教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全球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威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处长姚东旭教授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明就中国财政学发展的学科背景、财政职能、研究范式、研究范围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中国财政学”尽管拥有跨学科的特点,但是经济学应该是其基本学科属性。“治理财政学”是“中国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鲜活特征体现;“中国财政学”拥有与西方财政学截然不同的逻辑起点,那就是满足人民公共需要的主动逻辑起点;金融学在“中国财政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处理好与金融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好学科交叉直接决定着“中国财政学”的生机活力;建设好“中国财政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比较方法,以实现学科建设与推动改革发展之间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研讨逐步深化,已经取得许多成果,但目前总体上都处于直接基础这一层面。实际上,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系,其首层为研究阐述的基本立场、世界观、方法论,次之为处于一级学科层面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再次才是属于二级学科层面的直接基础理论。这三个层面的基础理论都存在分析选择问题,正确的选择思路在于,根据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内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伪存真、弃粗取精,区分主次、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财政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与改革开放共进,中国财政学在财政基础理论、财政学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开放视野下的财政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些进展对于今天建构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财政学的发展是在传承中进行的;财政学的发展要尊重财政学科发展规律,解决理论内部存在的矛盾问题,形成自洽的理论体系框架;财政学的发展总是在解决重大现实财税问题中进行的;财政学的发展要有开放的视野,要注意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9.
姜维壮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财政学家和教育家,是新中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在财政研究领域深耕一生,为新中国财政理论和政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亟需构建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来指导财政实践,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姜维壮宝贵的财政学术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持续推动中国财政学理论创新。本文梳理了姜维壮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并阐明其对新时代中国财政理论创新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治理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龙 《财政研究》2021,(2):20-28
财政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基本机制,在公共经济资源汲取和使用中涉及诸多利益的分配和调节,须以国家权力为支撑,天然带有“政治”特质.基于财政政治属性的研究,逐渐产生了“财政政治学”.本文梳理了财政政治学产生和发展的简要脉络,提出支配财政资源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核心,财政政治学以财政权力和利益分配作为研究主线.本文分析了财政的政治道德基础、财权的性质、财权的规范与制约等财政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并提出需要从公共风险视角,重新思考财政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研究方法和基本问题,构建适合风险社会需要、符合我国制度特点的财政政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电大经济类学员学习《社会主义财政学》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程,本文就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一、财政学研究的对象财政学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比较,它还是一门新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我的看法是《社会主义财政学》是研究国家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规律的科学。研究财政同国家的关系,探讨财政在实现国家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财政同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经典财政理论中,对于“财政监督”一词确切概念,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西方财政学们更注重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定位,因为在他们看来,财政职能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而现实中的财政监督是国家政权机关的政治职责,其更表现为一个法律的概念,不属于经典财政学论述的范畴。然而在社会实践中,许多先进的西方国家均建立了较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刘晔 《财政科学》2023,(2):5-11
欧洲大陆学派的财政思想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公共风险元素,并有着不同于英美财政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研究体系。本文从公共风险视角概述了德国旧历史学派、德国新历史学派和欧洲财政社会学中代表性或奠基性人物的公共风险财政思想,以期能发掘出对我国财政理论构建有益的思想元素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馨  游宏炳 《财政研究》2017,(12):99-108
叶振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财政经济学家。1950年代前期,叶振鹏老师就已开始了财政学的科研与教学活动,至今已在财政学园地辛勤耕耘60多年,硕果累累,誉满天下,是我国财政学的重要创始者与开拓者。叶振鹏老师在财政领域的学术思想,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足中国国情实际研究理论问题,提出财政"分配关系观"等一系列具有理论奠基性的观点,为创立和发展我国自己的财政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紧跟国家前进步伐探索实践问题,提出"双元结构财政论"等理论,为构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探索财政发展规律,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建立中国财政史学的研究模式和理论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程瑜 《财政研究》2021,(2):12-19
财政学是一门具有交叉学科属性的综合社会科学,迄今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视角也有多个维度,如财政经济学、财政政治学、财政社会学、财政法学等.其中,财政社会学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观察和研究财政现象,注重研究财政与整个社会内部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探求财政发展规律的学科门类.本文主要述评财政社会学的产生、发展、理论内核、研究范式及其缺陷,并从公共风险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我们认为,应该借鉴财政社会学合理理论内核,比如运用更宏大视野和历史观,注重社会视角,研究财政与国家、财政与社会的关系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从一个更综合的学科视角去看待,从国家作为共同体这个根基出发去研究,放在风险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来观察,循着如何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进而重新定位财政以及财政社会学.  相似文献   

16.
王国清 《财政监督》2023,(24):19-22
在传统的财政学之中,国有金融资本作为国有资产(资本)的组成部分,和国有资产(资本)一样,主要存在于“财政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和“财政收入形式”这一财政学教科书的专门章节表述之中,反映着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国家利用什么名称,采取什么方法取得财政收入”。全面、系统、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指引和贯穿于财政概念,不仅要反映“为什么征管”,更重要的还要反映“凭什么征管”。财政概念覆盖财产权力这一核心元素是国有资产(资本),当然也是国有金融资本的理论本质与源泉,从而是归因于财政学性质的。  相似文献   

17.
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既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履行财政出资人职责的客观要求,又是维护国有金融资本健康发展、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和金融风险财政化并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区域性金融风险问题不容忽视,亟需推动财政监管扩围改革,敦促国有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笔者根据财政金融风险结构关系、财政救助化解金融风险以及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理论逻辑,分析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实践基础和存在问题,提出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框架体系和实现路径,以进一步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监管体制、维护国有金融资本健康发展、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贾康 《中国金融家》2014,(1):129-130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具体表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理念合平逻辑地联结着文件中几次出现的“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的制度建设要求,进而又联结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制度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守刚 《财政科学》2021,(1):126-136,149
国家的性质与内涵可以从有机体角度来加以把握,也可以用工具性国家/目的性国家两个概念的环节来加以解释.在这样的概念基础上,财政学者可以进一步地从财政视角来审视国家成长的逻辑,由此产生的逻辑可以用西方现代国家成长的经验来加以验证.从工具性国家/目的性国家出发探索西方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可以从财政视角发现,现代国家逐步成长并显现出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个面相由此财政面相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国家成长的制度内容与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财政科学》2020,(3):129-129
《财政科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管、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财研杂志社出版发行的经济类学术月刊。立足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建设一流智库的目标,从“大财政学”的宽视野出发,打造中国财政政策研究的前沿阵地。《财政科学》适应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理论建设与学科创新的要求,旨在助推财政理论研究,反映国内外研究成果,繁荣财政学科建设,更好地为大国财政制度设计、财政科学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