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分散地震风险、补偿风险损失的功能,但单纯的商业保险机制在应对地震巨灾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政府介入地震保险市场,通过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分担,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筹资的地震保险基金,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常用的保险保障基金征收方法分为平均比率费率法和风险费率法。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保险保障基金目前采用平均比率费率法。平均比率费率法不与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挂钩,不会因为其冒险行为而收取更高费率;而风险费率法则是保险公司风险程度与其所交的保险保障基金费率呈正比。本文对我国25家财险公司和25家寿险公司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对我国保险保障基金风险费率进行模拟分析,提出了我国保险保障基金宜采用风险费率征收方式的基本构想,体现出公平合理、防范风险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损失和补偿数据为背景,在对国内地震保险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后,讨论了我国地震保险框架构建的制度依据。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地震保险基金委员会的设想,分析了其框架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职能,研究了我国地震保险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要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提议由来已久,然而包括理论研究上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巨灾保险基金迟迟难以推出。以地震风险为例,通过对历史地震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对地震风险进行模拟;采用在险价值(VaR)方法,对我国的地震保险基金规模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震保险基金的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与再保险附加费率的不同差别较大,从最小的8.56亿元到最大的216亿元不等。最后,对该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现状,提出了保险保障基金适度规模问题。基于对适度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保险保障基金适度规模的测算模型,并运用情景模拟,得出了较为符合行业实际的测算结果。最后探讨了目前的费率标准与适度规模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国家风险、海外投资保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海外投资保险通过风险补偿效应和保单融资效应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补偿效应对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当保单融资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或当风险补偿效应能够弥补保单融资导致的融资成本上升时,海外投资保险对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当保单融资成本过高,风险补偿效应无法弥补保单融资导致的融资成本上升时,海外投资保险对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对该国的直接投资具有抑制作用,海外投资保险对中国对该国的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家风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的影响在中等风险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为明显,海外投资保险在促进资金融通,保障中国企业海外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灾风险空间分散效应的测度是评估农业保险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也是优化农险公司经营策略和承保能力的理论依据。本文利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作物灾情数据,测度了农业保险经营中空间尺度增加对大灾风险所产生的空间分散效应,并研究了不同保险合约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农业大灾风险存在相对较高的空间分散效应,即在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开展业务比只在单一省份经营在平均意义上能减少三分之一的经济资本。另外,不同的保险产品和不同的保障水平对经济资本规模有很大影响,高保额的成本保险经济资本要求偏高,这意味着我国完全成本保险在对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的同时,需要重视其风险的快速聚集。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和把握结构性出口信贷工具在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政治风险保险和信贷市场中的作用,是保险融资功能理论和企业海外风险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梳理大量研究文献基础上,借鉴Asiedu et al.(2009)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模型,在其中嵌入国家风险和出口信用保险两个重要因子,以2011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为样本,~((1))考察国家风险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和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结构性融资工具的风险缓释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信用保险作为高阶的结构性融资工具,能够显著缓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家风险,缓释作用在23%至40%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常有两种方式建立巨灾保险基金,一种方式是为每一种巨灾风险建立单独基金,另一种方式是为所有的巨灾风险建立一个联合基金。本文在构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函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比较了两种方式的基金规模,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巨灾保险基金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的降低而增加,在风险容忍度相同时,联合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不大于分别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规模之和。本文选取地震和洪水这两种巨灾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发现,对于我国财产保险业而言,在巨灾保险基金成立初期,巨灾承保比例为40%时对应的巨灾保险基金规模为289.22亿元。 相似文献
10.
税收征管风险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税收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解决税源监管不力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2016—2020年度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符合纳税信用A级标准的同质类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找到符合测算要求的遵从度较高的纳税人样本,然后采用该样本结合受限因变量模型(Tobit)建立各地区的税基预测方程,通过对比各地纳税人样本的税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税收征管风险等级,对我国各区域税收征管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税收征管风险防控质效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99—2021年7月发表的有关网络风险与保险研究的中外文献进行梳理,发现随着网络风险事故的频发和网络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学界对于网络风险及保险的研究愈发关注,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网络风险的概念界定、网络风险建模和成本、网络保险合同的设计与定价以及网络保险的经济意义。虽然近年来相关文献数量快速增长,但高质量的文献十分有限。随着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未来有四个可能的研究方向:一是对需求侧个体的风险感知和保险需求研究;二是对网络风险成本和网络保险的提供、购买及作用等各个方面的实证研究;三是对于个人的网络风险分析和网络保险购买的研究;四是对于存在政府参与的网络保险市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保险保障基金的费率模式是构建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模式的不同选择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中国现有的单一费率模式未考虑风险,具有明显不足。在分析了其他各国和地区所采用的与风险相关联的保险保障基金费率模式后,本文提出应基于我国“偿二代”监管体系构建出动态转移式费率模式在设计出与风险分级挂钩的动态转移式费率模式的规则之后,基于实际数据并遵循政策的延续性原则测算了初始费率,设计了动态转移式费率模式的费率转移规则并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动态转移式费率模式基本保持了原有保险保障基金的规模,且能给保险公司注重偿付能力风险管理和注重保险产品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正向指引。 相似文献
13.
14.
在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中与风险判断和风险决策相关的研究成果的支持下,行为保险经济学相关研究逐渐兴盛。本文从研究起源、心理学研究基础、保险需求异象及其解释、投保决策模型的行为学改进、保险供给异象及其解释五方面,梳理了国外行为保险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现有的行为投保决策模型要么形式优美但解释力欠佳,还存在结论不稳定问题,要么解释力较佳但不像经济学模型更像心理学模型,存在决策因素和决策目标过多、无法解释群体或社会保险需求规律等问题;二是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异象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提出行为保险经济学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研究群体的风险判断偏差分布规律,并通过寻找核心变量等方法建立简洁有效的行为投保决策模型,力求稳定解释群体或社会保险需求规律;二是加强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保险市场异象的研究,尤其需要对中国保险市场上常见的“冒险经营”“过度营销”等供给异象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信息垄断,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数据和云计算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动力,加之可以极大地改善传统的金融服务滞后、覆盖面窄等不足,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处于"跨界"和"混搭"的状态,具备了金融风险和互联网风险的双重风险,并且风险的关联性极高,再加上我国现阶段信用体系尚未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尚未建立健全,恶意骗贷等现象极易发生,同时互联网安全问题也非常突出。我国现阶段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监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收集全球地震灾害发生的数据,归纳出全球地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我国地震活动规律和地震带分布特征,并引用稳定分布函数分析了地震损失具有右偏、厚尾、长尾特性,解释了我国地震保险供需矛盾的原因。最后描述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对地震风险的控制思路,提出了由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影响投资者对保险产品需求的各种约束条件,不妨从厘清具有决策指导意义的投资组合模理论出发。本文通过建立将保险产品作为一项金融工具时的金融投资组合模型,研究了最优投资组合决策及有效前沿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真实投资组合模型、保险修正投资组合模型和真实有效前沿、保险修正有效前沿,论证了保险修正投资组合模型的有效性,在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保险修正投资组合模型及保险修正有效前沿的提出,将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并列,作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将投资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置于金融投资决策框架内,为投资者进行更有效的投资组合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我国遭受了数次地震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关于巨灾风险分担的讨论也不断增加。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借助完全保险假说及其计量工具,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年至2011年之间9次调研的数据对完全保险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地震风险分担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结果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当前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保险市场还不完善,居民风险分担能力比较弱,但地震区域的家庭风险分担能力则相对较强,其原因是享受到了政府援助带来的正面效应。因此,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应当充分考虑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同时避免“挤出效应”与“干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明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灾害抗争史。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候频发的背景下,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对新时期守好“三农”战略后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节点,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沿着加强防灾减灾到发展农业保险的路径,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业风险治理的伟大实践及其思想内涵进行了分析回顾,梳理总结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以及坚持制度建设等4条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发展阶段做好农业风险治理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巨灾保险是管理巨灾风险、提高社会韧性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手段。本文从理论上评述了PPP巨灾保险的背景、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巨灾保险市场失灵与政府主导提供巨灾保险的困境是PPP巨灾保险产生的背景。PPP巨灾保险具备一般PPP项目长期契约、不确定性高以及多阶段多任务的特征,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可变成本远高于固定成本,参保人信息是专有资产,项目处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但主要表现为商业巨灾保险机构的道德风险,居民对巨灾保险需求极不稳定且难预测。由于具有这些特点,PPP巨灾保险在实践中面临许多问题,而基于理性、不完全契约框架的传统PPP理论无法完全解释乃至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后续PPP巨灾保险的研究应当扩展思路,比如借鉴完全契约理论与行为经济学分析框架,提出新的理论和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