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经济背景下,研发人员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人才之一,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增强方面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企业中的研发人员,如何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对其进行激励,尤其是研究不同激励制度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的影响程度,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对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内容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程度假设,并以郑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股权激励制度和薪酬福利激励制度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最明显,培训、发展和环境激励制度的影响次之,成就激励制度的影响最小,最终得出物质激励制度在研发人员心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非货币薪酬激励——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人员是高技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重要保证,吸引、留住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是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一种全新的激励形式,非货币薪酬在员工激励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非货币薪酬的各类因素对于被激励程度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研发人员薪酬激励程度的主要非货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激励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医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研究密集型和技术驱动型产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其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更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医药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销售人员薪酬激励问题的研究,是丰富和发展企业薪酬激励理论的需要,同样也是极富应用价值的实践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晓东副研究员的专著《长江三角洲地区销售人员薪酬激励实证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是工业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这是一本特色鲜明、原创性强、应用价值高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5.
高管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的显著影响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普遍关注,但以往研究多以显性激励为主。控制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管隐性激励契约,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应从非线性视角出发对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进行重新审视。本文基于创新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高管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由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转化能力三个维度构成;控制权激励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当达到极值之前,控制权激励以积极性为主导从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有促进效应,但超过此极值,控制权激励的消极性逐渐凸显,转而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因此,保持适度的控制权激励力度、并对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进行合理配置是提升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构建智力资本、战略柔性和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 运用SPSS和LIS-REL软件, 对收集的138 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智力资本对战略柔性和创新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而战略柔性中的资源柔性对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战略柔性和智力资本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注重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指出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如何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企业在合作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并探究技术多元化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 本文利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在2006 ~2015 年的合作专利数据, 构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间的合作网络, 在此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结构洞、 技术多元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倒U 形关系, 技术多元化负向调节结构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企业利用合作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R&D资源投入结构包括财力投入结构、人力投入结构、政策投入结构等内容,是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依托对R&D财力投入结构、人力投入结构两个核心指标的考察、从R&D资源投入的部门结构、研发阶段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4个方面入手,基于R&D资源投入结构的视角,对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探究跨国公司和中国高校R&D合作中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对于增强R&D合作,促进跨国公司向我国高校的技术溢出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在现有理论文献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对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校R&D合作中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沟通交流水平以及合作环境状况对高校科研能力获益,高校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地位差距对高校科研管理获益,以及高校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对高校科研资源获益均产生负面影响,但高校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却对高校教育功能获益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协同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理论基础,给出了企业创新协同系统的概念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原则,从研发能力、财务能力、协同能力和产出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15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出了基于创新协同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2005—2007年343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经营者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发现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国有持股比例(包括国有股和国有法人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反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效应,机构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本文还根据上述结论,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运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2年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知识产权保护、FDI与研发创新TFP纳入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系统分析,考察知识产权保护、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及其分解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年均增长6.3%,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我国各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差异显著;回归结果显示: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TFP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FDI表现出显著的负溢出效应,二者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反映企业经济绩效的因变量,以研发密度、技术人员比率、资本支出率和专利作为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自变量,同时选用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Debt)和企业规模(Size)进行回归估计,得出如下结论:企业研发密度、企业技术人员比率、专利授权数均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资本支出率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沪深A股2009~2019年间的技术并购数据,实证检验技术并购中资金要素流出即现金支付和技术要素流入,即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静态创新要素企业自由现金流和技术存量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中现金支付对企业当年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对企业当年和次年的创新产出均具有负向影响;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无影响,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企业自由现金流对现金支付的挤出效应具有缓解作用,技术存量能进一步促进目标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煤炭企业现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的多种创新途径,以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2009~2014年外资参与的318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外资持股和外资控股两种情况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外资参与对中国企业研发活动存在积极影响,但该影响在外资持股和外资控股两种情形下存在显著差异,当外资持股股东不是第一大股东时,外资持股比例对企业研发投入虽然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十分微弱,当外资持股股东为第一大股东时,即存在外资控股情况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