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人力资本提升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以2001-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人力资本提升对经济增长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人力资本提升对经济增长存在阻碍作用,两者交互项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这表明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工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大于服务业拉动作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需要与—定产业结构相适应.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需要契合第二产业的特征,发展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应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用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联立方程,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河南经济增长之间的内生性。当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水平时,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阻碍;当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衡量产业结构水平时,两者相互促进。此外,消费需求和经济集聚对河南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水平未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发展有阻碍,而对第二产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率序列中最基本的因素。长期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劳动生产率得到持续提高。以山东省为例,运用Shift-Share Methods实证研究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迁共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长期趋势显示,结构变迁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此外,研究也发现,相对于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更加稳定的促进作用,而分产业看,技术进步对各个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例,首先将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从劳动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其次分析了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结构效应矩阵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表明:与第三产业不同,环渤海经济圈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对劳动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并不显著;结构变迁效应对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更多的是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影响,因此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越低;上海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趋近饱和,而安徽和重庆第二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有限,而安徽和重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东部地区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中西部地区则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接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对象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瓶颈作用着手,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出发点,进行了三次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工业内部各部门对工业发展的回归分析,以期发现处于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现有产业结构的构成缺陷,寻求产业结构转型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3.5%和18%”,考虑“十四五”期间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约束,构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对“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各产业能源强度、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供给数量进行预测,为经济增长优化模型参数的设置提供依据。采用遗传算法对经济增长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结果表明,中国“十四五”期间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可分别降低19%和24%,在满足节能减排约束的前提下,最优年均经济增长率为6.4%。实现这一优化结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至65%,增强第二产业实力,降低比重至29%,降低煤炭消费比重至50%,提高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至12%、19%。  相似文献   

8.
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资本跨区流动,从而可以通过加快资本积累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本地产业结构高级化。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归集数字金融特征词和城市名共同在百度新闻中出现的次数来构建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资本净流入率表征资本跨区流动,并将劳动生产率引入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指标,用以评价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增加资本净流入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但资本净流入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中未能发挥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但资本跨区流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数字金融加速发展阶段,数字金融发展和资本跨区流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比数字金融初始发展阶段更为显著。因此,应加快中西部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并强化数字金融发展促进要素资源流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总是与产业结构优化联系在一起的,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78—2009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数据作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转移,而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产业转移在扩大就业上的积极作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更好地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0.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发展进程和水平.分析发现,万州区与涪陵区在产业结构上都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与其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不一致的现象,其中,涪陵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而万州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要弱于涪陵区.两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改善就业结构,充分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波动,从1978年的“一、二、三”模式转变为现阶段的“二、三、一”模式。当前,山东省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山东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限制高碳强度产业的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完善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经验研究表明,第二、三产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第二产业的资本投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第二产业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本投入双重推力促进第二产业成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演进的主要路径。概言之,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确保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问题,并由此系统地对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不论是静态的影响,还是动态的作用过程,外部性在产业集聚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从静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从动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多样化在统计上不显著;(4)劳动生产率在地区之间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层次,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有收敛的趋势。本文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动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目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某些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实现缩小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对我国1990-2002年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趋同测试,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发生了显著的条件β趋同,还存在显著的σ趋同,且处于向其稳态转型的最后阶段。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此期间的趋同是由农业产出增长率变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引起的农业就业增长率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放任经济的自由发展,这种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不会自动消失。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投资导向、制度创新、农村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来缩小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入手,总结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但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大,与现代产业结构"三、二、一"模式相差甚远。最后提出陕西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方向应是"稳一、优二、进三"。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解和比较,对云南第三产业就业进行实证分析,较充分论证了云南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吸纳就业的潜力,并指出了就业有效增长的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选择.研究表明:(1)近10年,云南一、二、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分别为27.8%、2.2%、69.9%,新增就业岗位的69.9%由第三产业提供,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就达1.56万个,比第二产业多0.9万个;(2)云南第三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就业吸纳空间;(3)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区服务业将是云南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主要行业,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则很难有较大吸纳就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形势下重庆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由单极带动转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重庆市的产业布局与结构,并进一步对综合因子得分较高的工业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分析,为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找出了活动的空间,其核心观点是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带动重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计算黑龙江省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可知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失衡的问题严重。构建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在黑龙江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处在三次产业的最末位,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而找准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就是其中的关键。黑龙江省应该加快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积极推进现代旅游业尤其是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