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重庆市政府于2007年7月提出了土地入股的政策,其政策意图是让农民的土地投入市场,让农民享受城市化的收益.本文就该政策进行了具体分析,说明土地入股对处于不同地区的农民其增收作用不同;土地入股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土地入股应该实行自愿原则,立足于保护农民的利益.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才能使土地入股后的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2.
"土地入股"是一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并获得企业股权,成为企业股东,部分农民受雇成为企业员工。"土地入股"这种流转方式帮助资本打通了进入农业经营的渠道,如果把握不当,可能会出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谋,带来几方面的不  相似文献   

3.
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当前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高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江苏省扬州市从2004年开始试点先行,2006全市大力度推进,到2007年底,全市已组建土地合作社288个,入股土地面积16万亩;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74个,入股土地面积30.8万亩,工商登记合作社49个;土地合作社组织个数和入股面积均领先全省.  相似文献   

4.
深化农村改革的核心工作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在对利辛县张村镇永光村及周边试点村镇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农民、政府、土地入股公司(合作社)3个视角,分析“土地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14,(8):42-42
<正>近日,调查组在承包地流转比例较高的浙江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的农民已经开始自发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比如,2009年,象山县西边塘村138户农户以309亩承包地入股,组建了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西边塘四季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去年,入股社员每股获得1800元收入,高于当地约10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在与合作社理事长座谈以及翻阅该合作社原始材料的过程中,调查组  相似文献   

6.
海门市正余镇新桥土地股份合作社.位于海门市正余镇新桥村,入股面积503亩,有11个村民小组、298个农户组成.近两年来,他们充分利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业产业化、土地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7年,该社实现总收入46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为农民致富、农业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上海柘林绿都农业合作社创建于2004年12月,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合作社初建时,有425家农户入社,2066亩承包土地入股,至2006年底,入社农户增至1025户,入股土地增至4700亩。合作社的建立,改变了以前传统农业分散经营的小生产模式,实行“承包经营+集体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一种土地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2007年初,东台市梁垛镇组建了“梁垛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如意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舍港村白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三家各具特色的土地合作社,涉及农户766户,入股面积1023.11亩。三个合作社各具特色:梁垛村地处集镇,入股土地主要用于二三产业开发利用,提高土地收益;如意村原有一个组有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合作社致力于发展高效农业,引导农民扩种大棚;舍港村水陆交通便捷,白云合作社主要是利用区位优势,引导建立农民创业园,实施“凤还巢”及规模养殖项目。  相似文献   

9.
叶榭镇兴达村现有土地3118亩,农业户数725户,农业人口2335人。2005年7月,农民以土地人股组建成立“上海叶达蔬菜合作社”。全村农户全部人社,3118亩土地也全部入股,主要从事蔬菜生产及销售。通过一年来实践,成果显著。据统计,2005年农业总产值2571.91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农民人均收入7022元,比上年增长8.4%,全村农民收入比入社前净增133.43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7日,“上海柘林绿都农业合作社”在上海市奉贤区拓林镇翁家村正式成立。这是上海第一家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保底分配和效益分配,农民实现职工化的新型农业组织。“柘林绿都”合作社共有425人参加。来自翁家村、东方红村的42名社员股代表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共有2200亩土地被集中,经营范围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花卉、农机、观光、制种等7大类。合作社的分配包括每年每亩保底分配400元,效益分配每亩200元,农民有了基本的收入保障;  相似文献   

11.
扬州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是从2004年开始试点,当年组建2个,入股农民422户,入股土地面积1574.32亩;2005年底达10个,入社农民1051户,入股土地面积3199.63亩;2006年底达159个,入社农民24662户,入股土地面积64275亩,分别比上年净增加149个,15倍;23611户,22倍;61075亩,19倍.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者通过调研得出了自己的思考:对工商企业进村租赁土地经营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一概否定;对基层组织通过"反租倒包"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问题应通过政策加以规范;对土地入股问题应对农民入股土地实行破产豁免;对于粮食供应问题应依靠国内基本自给、进口调剂余缺弥补不足;在农业走出去问...  相似文献   

13.
地处长江之滨的海门镇沙东村,人多地少,近年来二、三产业逐渐发达起来,部分农户承包地出现抛荒和半抛荒的现象。为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村干部动脑筋,议对策,找到了一条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实行大户、专业承包的路子。流转不畅——土地是包袱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影响,加之种养结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造成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比较效益低。沙东村农民纷纷寻找出路,劳动力向农外产业转移有所增加,东部5个组230个劳力,已有160个从事兼业经营,占70%,他们既保留了责任田,又在二三产业寻找经济收入来源,此种"两栖"经营的状况,对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如近二年来2组有8亩多抛荒地;有的因无力耕地导致粗放经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土地大众股份合作制"就是在坚持农民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把家庭承包耕地集中起来,进而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由入股农户选举产生经营机构,实行民  相似文献   

15.
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流转入社是农民创办专业服务合作社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各地的种植合作社中,土地流转费普遍实行“就高不就低”。有的地方不管农业丰歉如何,都会保证农民得到一笔固定的土地流转费。此外,入股土地还可参与合作社利润分配。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农用土地收益,调动了农民入社积极性。尊重农民的劳动收益权。  相似文献   

16.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新型平台.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把大力引导农民实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新形势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355元,比上年增长13.6%.  相似文献   

17.
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解决农业问题的现实选择杨文波(一)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关系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中枢河北省卢龙县自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到1993年,12年的时间里,土地承包先后经过两次较大的调整,形成了两种承包形式。一种是...  相似文献   

18.
杨国瑞 《农业经济》1995,(11):11-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形成了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使用的经营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二、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取向的强化,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民是爱田、惜田,争着要土地,以极大的热情往土地投入,并且出现比谁的田种的好、打粮多的可喜景象。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产业比较效益的差别,一些群众一是不愿多种田;二是不愿种好田;三是也不愿不种田。一些农民虽然转向了二、三产业,种田收入多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三大产业,第一大产业就是农业,据统计我国有85%的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基石,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所以对农业土地问题的研究,对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沛县张庄镇潘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创办于2006年9月27日。当时,是苏北地区第一家以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的村。由于坚持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办社原则,加之合作社的规模经营优势和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土地高产出、高效益,入社农户逐年增多,入股土地规模越来越大,合作社的股份田已由建社初期的380亩扩大到4680亩;入社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2010年已达到9100元,充分显示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