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贵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涌 《西南金融》2003,(5):7-11
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是客观认识金融在贵州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进一步促进金融发展的前提。贵州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经历了“相互交错、宽幅震荡”、“相互磨合、窄幅振荡”和“逐步协调、平稳运行”三个阶段,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金融的适度发展是实现贵州经济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民银行浏阳市支行走出了一条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中心以“创建金融优质服务区”为主题的具有鲜明中央银行特色的双文明单位创建之路,取得了两个文明的双丰收。目前,辖区金融稳定,无重大经济金融案件,无支付风险,无高风险农村信用社;经济金融协调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比1998年增长20.1%、16.2%,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县(市)前列;各项存款、贷款分别比1998年增长26.1%、19.6%,全辖金融家家盈利,利润是1998年的3倍;支行内部管理成效显著,先后获得人民银行先进集体等30多项荣誉。其创建金融安全区的做法得到湖南省政府的肯定,被称为“浏阳金融现象”,并向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3.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的内在要求,而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依据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距离函数、系统GMM估计等方法,对我国数字金融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覆盖广度的作用不明显。通过改善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和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数字金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能够发挥更好的影响,说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绿色经济差距。因此,新时期加快数字金融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金融资源向绿色行业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马琳 《金融纵横》2005,(4):31-33
一、区域经济金融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关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之关系的开创性研究始于戈德史密斯,他使用了1860—1963这一个世纪中间35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到结论说:“假如考虑几十年这样的长时期,在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平行关系;在数据比较充分的国家,甚至出现这样的规律.即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同时伴随着金融发展的平均速度的快速增加”。熊彼特、戈德史密斯、  相似文献   

5.
《西安金融》2006,(3):3-8
2006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中央银行分支行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社会经济金融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国经济金融走势分析(一)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走势回顾 1.经济基本在“合理区间”内运行。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高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2005年经济金融政策制定的主导思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2005年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基调已经明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稳健”。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会积极干预金融资源配置。文章将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有为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代理变量,通过研究我国2003—2019年290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增长目标降低了金融发展深度,与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呈倒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会增强经济增长目标对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转型则能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对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通过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挤出流向工业及商业领域的贷款影响地方金融发展。本研究拓展了有关金融发展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关系的认识,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龙海明  吴迪 《金融研究》2022,506(8):38-54
本文以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2001-2020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实体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构造金融稳定指数,进一步论证金融稳定对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不同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有所不同。机制检验发现,居民杠杆、企业杠杆和政府杠杆分别通过“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金融稳定性的提升能够正向调节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上述结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杠杆调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部门杠杆异质性,细化实体杠杆的调控方向,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以期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香港是一艘“漂流的船”,在这艘“漂流的船”上,装满了金子和银子。的确。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香港作为亚洲经济腾飞的“四小龙”之一,以其日新月异的经济金融发展奇迹令世人瞠目。1997年,香港回归,至今已是七载春秋。七年中,香港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经济金融面临着挑战与机遇。2003年,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香港的经济金融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坦言:总体来说,香港经济增长迅速,运行质量良好,特别是在CEPA实施的背景下,更是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他预计,2004年,香港经济应该会有6%的实质性增长。本刊这期策划就是想引领广大读读读香港,在此基础上,探究香港经济金融发展的奥妙,从而建树起“香港明天更美好”的坚强信念。  相似文献   

11.
《银行家》2012,(6)
20l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逛渐减缓,过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对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型,调结构、促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很好贯彻。同时,金融环境也发生了很太变化,货币供应量紧缩形势明显.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突显,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愈发重要。各享金融机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出了一系列缤彩纷呈的金融创新产品,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2012年《银行家》杂志社发起的“中国佥船创新奖”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领奖典礼,它是由已经连续举办四年的“中国金融营销奖”侍承而采。我们希望同业界精英一道前行,共同见证中国金融创新一个又一个经典之作,将“中国金融创新奖”打造成为金融品牌、形象与产品的展示台.创新动态、趋势与潮流的风向标.以及创新功能、技术与水平的试金石。在颁奖典札上,银行牢和评委专家一道论剑,共同探讨银行创新、银行形象、银行品牌建设方面的问题。本刊特摘登部分专李和银行寡的观点.以飧读者。鳊排以发言顺序为例,由于时间关系部分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12.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调查研究了“八五”以来广元市经济、金融总体运行情况,实证分析了广元市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探究了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注重精准化投入并做到长期坚持以促进三者协同发展.但从长期看,普惠金融对“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冲击,“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微弱的负面冲击,因此,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统一监管并积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其中的摩擦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各级监管部门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主动适应复杂经济金融环境,贯彻落实国家提振经济的“国十条”、“金九条”及“银十条”政策,着力满足“三衣”、小企业、居民消费、灾后重建等重要领域的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15.
吕焜昱 《中国外资》2023,(14):63-65
<正>金融创新是在原有金融发展的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工具、服务与机构,以实现金融结构的改进,形成金融集聚作用。通过金融的创新能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增长,推动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我国经济也步入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增长模式由以往的看重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看重经济发展质量。由此,“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开始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成为我国“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河南省丽瓦蕊优势而言,发展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企业为主,仍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以拉大金融宽度和厚度的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这必将对河南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为应对金融变革,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河南省各级政府一是要注重建立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此举对内生性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二是要通过信息揭示,帮助企业运用多种金融渠道融通资金;三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纳更多的市场金融资源。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金融系统及其变迁: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的并行双轨制是中国在转型初期的一种次优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过渡。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成分可以看出非正式金融是其经济增长的一种路径依赖。并且这种非正式金融是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有效性来自于由“习惯法”所确定的中国社会固有的稳定性,私人部门所承受的来自外部的约束和激励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特殊的权力分配。但是非正式金融会产生逆向变迁,抑制经济的进一步的增长。中国所要做的是完善正式金融系统,恢复其在服务经济的功能中本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李丹儿 《中国外汇》2006,(12):14-15
近年来,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而影响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由1994年“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双重目标改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但12年一轮回之后,当我们重新审视开放国度下尤其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的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在经济垒球化的背景下,单一目标是不可行的,无论哪一国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都不能不顾及“经济增长、货币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重目标。在开放经济体中,四重目标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金融宏观调控的辩证统一体。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必须兼顾这四大目标,中国亦然。  相似文献   

19.
一、对当前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基本估计 2008年7月以来,中央及时提出对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双转向”,明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形势变化,我国宏观政策相应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到“灵活帝嗅”,同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i0项措施和30条意见)。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相似文献   

20.
<正>场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打击金融“黑产”成为当前推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也是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2021年经济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且未来还将发挥重要作用,金融服务新消费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在金融稳消费、促消费的重要实践中,金融科技平台通过在金融机构、消费者和消费品牌之间构建场景消费的桥梁,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对消费各领域精准滴灌,发挥了“连接器”和“催化剂”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