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志强 《活力》2014,(18):30-30
本文首先梳理刑事起诉制度的基本含义,并指出刑事起诉制度的分类和区别,分别解释了公诉和自诉在刑事起诉制度中的重要性。其次,介绍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最后,介绍了不起诉制度的概念和性质,提出应当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特别是酌定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2.
寻求被害人、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是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支点.应运而生的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则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功能,不但有助于加害人的娇正与回归社会,而且也有助于平复被害人的心理创伤,最大限度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性.从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提出原因及相关基础理论入手,论述了对我国在轻微刑事案件中引入和解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和适用.  相似文献   

3.
孟令伟 《中外企业家》2009,(20):116-117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理论中,诉讼经济原则、诉讼效率原则被普遍重视,刑事不起诉制度作为体现这一原则的主要制度也越来越被看重。世界各国在起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为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裁量主义两种,而起诉法定主义逐渐被起诉便宜主义所取代。我国作为典型的法定起诉主义国家,借鉴法制发达国家的经验,从而对我国的不起诉制度进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尹会莲 《企业导报》2011,(20):156-157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缓解现今司法资源紧张、帮助未成年人重返社会等问题上起着较为积极地作用。我国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该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就是通过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概念和价值进行分析之后,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规定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发表一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未来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一点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佳园 《活力》2014,(3):27-27
一、不起诉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 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提起公诉所作出的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 对不起诉制度应把握四个要素:其一,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起诉审查后所采取的一种法律处置方式:其二,不起诉的根据在于案件不具备起诉条件或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不适宜提起诉讼;其三,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在于不将案件交付法院审判而终止刑事诉讼;其四,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具有确定效力,如不具备法律要求的条件,不得改变已发生效力的不起诉决定再行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附条件不起诉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所以饱受争议.将在分析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在我国建立该项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诉权的规定只限于起诉与不起诉两种权力,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公诉制度,有利于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有利于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我国暂缓起诉制度建立必须根据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律制度上,通过从静态上规定适用条件、适用主体,动态上规制运行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实现该制度的设计运行。  相似文献   

8.
刘艳玲  李京 《价值工程》2010,29(17):234-234
附条件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刑事案件审查后作出的一种不起诉决定,是起诉裁量权的运用,也是起诉便宜原则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监督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魏银桥 《活力》2014,(16):21-21
不起诉制度的价值诉求主要围绕正义价值开展,并在正义价值下解构为人权保障,诉讼经济,制度正义及程序公平四项具体价值诉求。同时,不仅应解读各项价值诉求的内涵,还应深入反思适应我国社会文化条件的各项价值诉求的最低限度或底线。  相似文献   

10.
不起诉是指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对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具备了所规定的情形时做出的具有终止诉讼的法律效力的决定。修改之后的《刑诉法》对不起诉制度的范围作出了更加细致和广泛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目前看来并不是十分完善和合理的,任然需要进一步的细化。本文针对不起诉制度的变更和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改进建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仅规定检察机关有起诉权和不起诉权,对暂缓起诉未予涉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出现,随着司法理论和实务界对国外司法的不断研究、引进、移植,暂缓起诉作为一种在国外司法界方兴未艾的制度,我国司法实践中逐渐被引入并试行.但是,由于目前对暂缓起诉制度还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和广泛实践,司法理论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司法实务界各行其是,做法极不统一.鉴于上述原因,对暂缓起诉制度的法理基础和价值以及在我国构建暂缓起诉制度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暂缓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我国目前刑事诉讼法中并无明文规定。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在进行诉讼改革时,积极探索实践暂缓起诉制度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也遭到了理论界的众多质疑。  相似文献   

13.
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已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推动下开始试点并有全面推广之势。在此背景下,基于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与防控、企业责任的切割、危机处理以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因素考量,企业有必要围绕合规不起诉制度构建对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当围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开展。在事前对合规风险进行识别并确定处理流程;事中对已识别的合规风险和未识别的合规风险予以区分并分别处理,且结合现行的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争取有利处理结果;事后通过内部制裁、复盘反馈、迭代升级已识别合规风险清单的方式完善企业的合规管理制度,并最终形成闭环的、自我升级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有以下特点:犯罪呈直线上升趋势,犯罪团伙化、犯罪行为暴力化、侵害性犯罪突出、犯罪年龄低龄化、激情犯罪较多、法制观念淡薄、主观恶性不深、未成年犯罪人文化素质低等.特别是犯罪不断呈上升趋势表明,强调刑罚达到报复和惩罚目的,实施有罪必罚、罪刑相当的策略与手段,并未见到预防效果,青少年犯罪比率不断攀升.司法实践也显示,对未成人犯罪均作出起诉处理,结果适得其反,有违法律惩罚与教育的初衷.针对未成人犯罪的特点和未成人的可塑性,为切实保障未成年权益.遏制未成年犯罪上升态势.建立未成年不起诉相关制度并放宽标准的做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暂缓起诉制度是我国司法活动中正在试行的一项诉讼制度,理论上有较大分歧,笔者在分析探讨暂缓起诉的价值及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建言应把暂缓起诉制度纳入《刑事诉讼法》之中,以健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暂缓起诉并未加以规定,但随着我国公诉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暂缓起诉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在我国构建暂缓起诉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我国暂缓起诉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自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确立以来,诸多学者对其性质、功能、设置的必要性等进行了相应的质疑,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另行起诉诉解决第三人利益保障的问题,没有设置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必要性.笔者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和另行起诉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存在相同(相似)之处和相互区别的独立特征,并对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竞合是否存在竞合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救助缺陷、途径和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西部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中还存有救助理念"扭曲"、资金"瓶颈"下的救助行为"异化"和制度设计"缺陷"等方面的偏差,根源归结于制度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为:从社会救助价值理念重塑、公共资源配置、救助服务递送体系完善以及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制度的兴起,有其理论和社会背景,更有存在的社会价值,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和适用现状,并对刑事和解制度不断完善和展望,其必将成为构建司法和谐的一项不可或规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