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既有差异性特征,又存在历史性联系。差异性特征体现为在商业主体、商业客体、商业载体(业态)和商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现代商业对传统商业的变革性发展,历史性联系则体现在商业本质、商业伦理和商业作用等方面现代商业与传统商业的一致性。现代商业企业必须在坚持商业伦理,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自身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商业业态的更新升级,推动商业活动分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浅叙数据挖掘在商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商业角度上看,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商业信 息处理的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商业数据库中众多 的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它模型化处 理,从中提取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 数据挖掘在商业上的主要应用 数据挖掘在商业上的应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 作用,它会对企业的发展与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数 据挖掘的主要功能有:聚类分类,关联分析,自动预 测趋势与行为。其中关联分析是数据挖掘功能中较 为重要的功能,在商业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 本文就关联分析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作一介绍:关 联规则(association …  相似文献   

3.
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和经济格局的动态演化,进而推动城市规模的变迁.本文从"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双重路径探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城市规模影响机制,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就二者的非线性关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商贸流通业集聚初期会促进城市规...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是在某个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中,利用产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现象。在对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研究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商业的视角分析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业集聚可以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商品和服务交易效率两个渠道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商业行为的背后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业态的相互网状交叉。商业集聚的本质是提供市场化的服务,因此,商业集聚的范畴中除了传统的批零、住宿和餐饮业外,还应包括交通、信息、金融、租赁等其他消费性和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业集聚,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2016-2020年安徽省16个地市面板数据,对16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门限回归。通过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规模较大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城市规模较小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商集聚是"义乌商圈"电子商务化进程中的一个产业现象,电商群体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壮大,是产业发展的内生性需求。"义乌商圈"的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为数量庞大的电商群体集聚提供了基础。电商群体在新兴的商业模式中将义乌小商品销售到全国乃至全球,扩大了市场范围,在一定程度推动了规模效应发挥作用。传统产业基础、电商平台与周边服务、商业环境与政府职能三者的共同作用,为电商群体的集聚创造了条件。电商群体流失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与商业环境的不匹配。电商群体回归的决策,应整体考量综合成本-收益的关系。传统产业基础、周边服务、商业环境、政府职能等各项因素综合之后的整体指标将影响电商群体最终决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长期以来过度偏重城市化速度和工业化,导致整体上县域商业体系衰退,县域产业和人的发展陷入相互"负向反馈"的困境.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与产业、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变化紧密关联,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对县域商业体系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基于县域商业体系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探讨两...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集聚产生的双重集聚效应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分析从城市空间和价值链视角下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在验证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中存在一个均衡的土地租金,使得双重效应的互补效应达到最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双重集聚效应的提高;区域中的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双重集聚效应有一定的辐射作用,经济距离越短辐射作用越大。为了进一步分析双重经济效应,文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视角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有“倒U”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考察了集聚效应、排序效应与城市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生产率提升、城市出口贸易发展是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集聚效应是城市生产率提升、城市出口发展的核心源泉;(2)集聚效应、排序效应对中等城市生产率和城市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大城市的最小;(3)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对中部城市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的影响最小;集聚效应和排序效应对中部城市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最大,而对东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进行连锁经营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庄树生一、连锁的基本特征和我国国有连锁商业的发展现状连锁商业是指商业活动中若干个同行业的店铺以共同进货、共享统一的经营技术或是经营同一种商品的方式联系起来,以实现提高规模效益的目的的一种商业经营方式。一个完整的连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与四川省2000-2008年各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与FDI、知识溢出、信息化程度、城市规模、政府规模的分析,发现江苏省与四川省生产性服务物业的集聚程度不同,发展速度不同,但都主要分布在城市规模大的地区,而集聚程度较低;FDI、知识溢出、城市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促进作用,信息化程度对江苏省有促进作用,对四川省是抑制作用,政府规模对两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负的作用,并由此估算出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商业规划与商业经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认为,店铺选址对零售商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而店铺选址只能在城市商业规划的约束下进行,因此,城市商业规划对零售商业经营具有长期影响.本文通过国际比较论述了城市商业规划与商业经营的关系,提出城市商业规划既要遵循商业集聚与经济合理性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城市规划原则,实现城市功能的活力与多样化.文章还探讨了我国城市商业规划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使用跨期DID模型来检验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满足平行趋势条件下,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产业集聚,这在安慰剂检验、PSM-DID估计和排除选择偏误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欧班列开通对东部、更大人口规模、商业魅力型、非资源型和交通便利型的城市商贸流通集聚效应明显更强,对批发与零售业集聚的影响最大;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轴辐效应,辐射范围在150公里以内。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开通通过激发国内市场潜能、提高市场可达性水平和强化国际市场引力来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4.
孙浩进 《商业研究》2023,(4):123-130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建设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城市群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支撑、决定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群组协同发展的机理分析,发现特定城市群形成的空间经济效应,正向影响整体城市群组的协同发展。东北地区城市群在空间维度上具有明显的结构分形性,呈现“群组”形态,通过对东北地区特定城市群组协同发展空间效应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协同发展的空间引力效应、空间关联效应均对城市群组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东北地区城市群组中各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的量级不高,且要素流动性不强,导致各城市群间的空间引力效应处于比较弱的状态;东北地区城市群组中各城市群之间的产业互动、区域合作偏少,导致各城市群间的空间关联效应也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在促进城市群组实现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须进一步提升空间引力效应、空间关联效应,并形成空间溢出效应,减少空间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2000-2006年BACI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计算了中国各城市每种HS6位数产品与该城市比较优势产品的关联密度。结合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所计算的产业集聚指标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内集聚角度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城市不同关联密度产品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与当地生产结构关联密度较高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成为当地下一期的比较优势产品;产业内集聚会加速高关联密度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然而其本身并不必然决定该产品成为下一期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娟娟  朱青 《商业研究》2006,(14):32-35
城市零售商业布局的合理化,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流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运用最临近指数、不均衡指数,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来分析北京市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特征,衡量北京市零售商业网点分布与人口的协调程度,从而得出结论:北京市零售商业分布离心化现象已经出现;北京市各类零售商业均呈集聚分布,但集聚强度不同,计算机及软件办公设备零售业集聚程度最大;北京市零售商业分布与人口分布协调程度较好,利于发挥其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考虑集聚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我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1990~2008年间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高是我国城市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与集聚外部性紧密相关的要素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仍是制约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城市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两种不同的影响途径:制造业在市辖区内的空间集聚体现为"拥挤"效应;人口空间密度则对地方产出的影响存在倒U型特征。人口因素仍然是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人口与制造业的空间"共聚"现象对城市产出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功能,分析江苏商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商业发展水平与经济要素相关显著,与商业空间集聚要素明显相关,与人口要素相关不显著。在江苏省商业发展水平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商业发展影响因素作用特点:经济发展主成分对全省商业的拉动作用强劲;商业空间集聚主成分对省辖市、区商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强;人口主成分在省辖市域尺度上对商业发展的作用显著,在县(市)域尺度上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宾馆酒店不仅是住宿、会议、商业洽谈等商业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在未来的商业活动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城市零售流通系统的空间竞争结构及其变化--以日本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日本为例,对城市零售流通系统的空间竞争结构及其变化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的初步结论是:城市零售流通系统的空间结构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城市零售流通系统的空间结构也不同;大城市首先发生零售流通系统规模结构的变化,进而波及到地方城市或中小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零售流通系统出现了许多相互区隔、相互竞争的零售市场空间;零售商业集聚的竞争优势会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新的零售商业集聚区也会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