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富之友》2011,(7):88-89
卢迎华在艺术界等级森严的生物链中,一些艺术家总能够超越身份的定义并在自我创作之外在策展、批评,甚至艺术史书写的实践中平行地开展创作和思考。但艺术家作为策展人不仅仅是冠予自己一个新的头衔而已,他们的策展实践往往由于自身工作的方式更贴近和深入于艺术创作的本身和在艺术行业第一线工作的经验,因而更加敏感,更加具体和更加激进,甚至能够提供艺术认识上的新视野。他们的实践使所谓的策展人和批评家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并使某些所谓策展执照的持有者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意义。本期策展  相似文献   

2.
讨论内容:国际一流策展人讨论他们在当代艺术的生产和分配中的角色扮演。丹尼尔·毕尔包曼:今天我们举办这次关于国际策展人角色的讨论。策展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呢?组织大大小小展览的策展人究竟是什么角色呢?近年来策展人已经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点是事实吗?策展  相似文献   

3.
卢迎华(Carol Ylnghua Lu):你会怎样来描述你在此次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方式呢?就你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些方式起作用了,哪些没有呢?比奇·库莱格(Bice Curiger):我不是那种先选择一个社会学的、哲学的或者历史的观点或者理论,然后用艺术作品作为它的"插图"的一类策展人。对于我来说,最重要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19日嘉宾简介弗朗西斯科·波纳米:高级策展人,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塔瓦德罗斯:馆长、作家。卢杰:长征艺术馆馆长。百纳德·师凯奇: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门罗:资深亚洲艺术策展人,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弗朗西斯科·波纳米:我想先从key这个词说起,和昨天的讨论主题联系起来。首先解释一下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写后殖民说再见,我想拿歌手麦当娜的歌词,根据广州三年展的主题修改一下,作为今天开讲的起头:我是生活在全球化世界里的后殖民时代的女孩。在为双年展和博物馆做完策展后,我对这句歌词非常有同感:一个生活在全球化世界里的后殖民时代的女  相似文献   

5.
在去参加第53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开幕式之前的几天,我受邀出席了在意大利北部城市Bergamo的当代美术馆GAMeC举行的国际年轻策展人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国际策展人的终结?"围绕着像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全球达几十个之多的国际性展览的策展策略和模式进行反思和讨论。讨论之中也不免提到了威尼斯双年展这个一直以一个策展人为主导选择艺术家的大  相似文献   

6.
2007年,在香港马会的支持下,Para/Site艺术空间开始了一项独一无二的亚洲教育历险:一个效仿阿姆斯特丹De Appel基金会的"非镜面区"和法国格勒诺布尔Le Magasin艺术中心的策展人教育计划。这个课程的目的是要为未来的策展人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将教授策展实践以及批评,对当代视觉艺术的理解是课程的核心。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这些未来的策展人们将在8个月中成长起来,他们将有机会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旅行,以及一次在香港策划展览的机会。接下来的时间里还会有一系列的工作坊,以及提供展实践机会的讲座。  相似文献   

7.
这次转译媒体俱乐部的展览以《关于化学你需要知道的一切》(Alles,was Sie(u|¨)berChemie wissen m(u|¨)ssen)为题,它其实来自一家知名的科技出版社制作的空白笔记本,本子只印行一版,封面上就印着这句话。真是个有趣又冒失的开端。就算我爱死了新媒体艺术节上的各种展览,其中大多数的策展思路还是让我觉得像某种事后聪明。但是《关于化学你需要知道的一切》绝对不在其列。策展人HichamKhalidi和Suzanne Wallinga给转译媒体俱乐部带来了一份机智又精美的厚礼,我除了赞叹还能说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我选择以学习曼荼罗绘画的方式来展开此次策展实践,这是一次潜入艺术家的意识并通过艺术家的叙述和传达来认识艺术家工作的尝试。曼荼罗绘画教学课程是于伯公创作实践的核心。从2006年以来,他的创作一直在围绕着以曼荼罗图式和五行的规则和秩序为基础而研发出一系列观  相似文献   

9.
"万人谱"(10,000 Lives)对摄影在当代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做一审视,精采而引人入胜。我们对双年展的诘问那么多,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策展人可以充分实现众人投诸其上的寄望。就在不久前,我从莫斯科和沙迦的展场上又一次失望而归,深感今天的双年展已经为其泛滥和过盛的野心所累而难以突破;形诸笔端的总是些批评文字,自己也难免有些沮丧和腻味。正因如此,若说本届由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策划的光州双年展"万人谱"让我重拾对双年展的信心,恐怕丝毫不为过。吉奥尼以其机智简洁的策展手法,采用单元结构有效补充叙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北京调节器——第二届今日文献展展期:2010年4月16日新闻发布会地点:今日美术馆1号馆三层2010年4月16日下午三时,第二届今日文献展新闻发布会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三层如期举行。发布会由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楠楠主持,出席现场的有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本届文献展中外策展人黄笃与乔纳森·沃特肯斯(Jonathan Watkins)先生。席间发言人对今日文献展及本届展览策展主题及参展作品做了部分介绍。与第一届相比,本届文献展有  相似文献   

11.
西摩 《致富之友》2010,(10):76-76
"策展人"这个角色引入到中国,更多的情形恐怕只能算是一种误读。各种充斥了大量专业术语让普通人深坠到云里雾里的展览,其实不过是策展人陡然念起的主题,连带上一帮弟兄们搞出的一场联谊活动。这种现状就像国人善于玩味的"关系"一样自然,纵然有所怀疑,大多数人却也乐此不疲。一个群展是否需要有一个视角来切入?展览本身的呈现方式是否重要?这似乎早已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Sook-Kyung Lee泰特利物浦美术馆每两年举办一次利物浦双年展,我们的顾问有来自包括台北等亚洲其他地区的策展人,正因为有了这些身份多元的策展人的参与,使得我们能够在展览当中充分地体现出不同地区的一些作品。  相似文献   

13.
高士明:大约2002年到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做了一个活动,叫"地之缘――当代艺术的迁徙和亚洲的地缘政治",当时我们去了五个国家做调研,这是中国艺术界第一次真正地跨国界的,以调研为基础的策展行为。我想在这里谈一下心得。  相似文献   

14.
在描述我们是什么之前,我希望首先说出我们不是什么,我们拒绝什么,我们放弃什么。与后殖民说再见是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策展的起点,一个批判性的出发点,也是三年展给自己出的一道难题。这个话题提出之后,我们受到来自不同立场的指责:在国内,许多艺术家们不以为然,对他们来说,中国没有惨  相似文献   

15.
《致富之友》2010,(9):44-45
2010年9月,一段前所未有的皮革艺术传奇:"缝制时间"—爱马仕皮具展将在中国上海率先上演。爱马仕,一个历史悠久的手工艺世家,将用世代珍藏的皮具为我们讲述170余年来它与皮革—这一位亲密伙伴之间的故事。本次皮具展由著名策展人、"诗歌表演家"、巴黎  相似文献   

16.
<正>作者:汉斯·尤里斯·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出版:JRP|Ringier2009可以说我是汉斯·尤里斯·奥布里斯特的怀疑者。在我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他的各种名目繁多的出版、策展和对话项目中,比如"做"(DoIt)、"马拉松对话"、"中国发电站"和"印度高速公路"展览系列等项目,我看到全球化时代中一个明星策展人在旅行频繁事务繁忙之际所研发出来的一套高效率的但过于生产线化和程式化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  相似文献   

17.
蔡影茜本期推荐的文章是一篇范纳贝美术馆馆长查尔斯·埃许(CharlesEsche)和de Appel 2008/2009策展人项目成员的对话。对话表面上是关于策展教育的倾向,又或者是面对着当代艺术"明白"还是"不明白"的问题,很多耳熟能详的概念,例如"解放""现代主义及其遗产""对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批判""非知识"等等,都被一一提到。然而最有趣的反而是查尔斯·埃许谈到他个人从政治转向艺术的某个"灵光闪现"的时刻,面对一个"被打包"的未来,当我们有种种理由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能共同进退?因此,本期我提出的问题是:如果说当代艺术是一种个体或群体间的遭遇,我们进入这个行业都似乎别无他选,策展是否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塞壬小组由四个成员组成,奉家丽、袁耀敏、李虹、崔岫闻。成立于1998年世纪女性艺术大展期间。其实有关这种小组性的文章应该由四个人分别写,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敏感记忆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文章只能代表我自己的记忆,希望能看到其他三位的精彩文章。1996年我在中央美院第八届研修班毕业展上展出了我的第一批油画玫瑰与水薄荷创作的部分作品。当时这些作品在  相似文献   

19.
美光  凯西  黑亮 《致富之友》2011,(2):72-76
寻找房子——在我们开始样板间策展之前2009年的时候我们面临着两项挑战,这两项挑战促使我们重新定义了ChART Contemporary的策展轨迹。其一是我们感受到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注目     
秦思源Colin Chinnery:fair director of Shcontemporary 2009秦思源:现任shContemporary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总监。我很期待本届双年展的艺术总监丹尼尔·伯恩鲍姆(Daniel Birnbaum)的工作。威尼斯双年展主要有"主题展"和"国家馆"两个部分,这里"主题展"又是最为重要的,它应该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策展人的理念和对威尼斯双年展的整体规划:第二,对全球当代艺术现状要有一个整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