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孩子她大伯从京城出差回来,在京城给她买了一盒十分精美的大红枣。孩子一见,急忙要吃,我只好叫她拿去。哪知,孩子一颗枣子还没吃完就不吃了,说里面有虫。听了孩子这话.再看看那精美的包装,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可孩子却说她没骗我,不得已我只好去拿来细细看看,一看果真如此。即便有没长虫的,也是发了霉的。 据说,这是某些企业经营者见自己的积压、残滞、伪劣商品卖不出去而推行“人靠一张脸,货卖一张皮”的穿衣迷魂经销术。他们说:“这叫只有倒霉的人,没有倒霉的货”。好一个穿衣迷魂经销术,实在是穿得令消费者失望,断了自己的回头客。 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企业推销商品  相似文献   

2.
一次,领导交办一篇反映工作的汇报材料.我接手后,一则由于手中的活没忙完,二则也想锻炼一下年轻同志,就将任务交给了一个新来的年轻同志,并随便“指点“说:“现在上面要的材料大同小异,这方面的材料办公室以前也有,把原有的材料找来,换换角度就行了.“……  相似文献   

3.
距今490多年前一个叫米歇尔·德·诺查丹玛斯的法国人,写了一本《诸世纪》的预言书,书中说:“1999年7月之上,恐怖大王从天而降……”就在1989年,有一个叫五岛勉的日本人,号称自己被译了400多年以前的《诸世纪》,说人类将在1999年遭遇无可避免的“劫难”,而这一天是1999年的8月18日,所谓“大十字”日。也是在1999年,在中国又有一人站出来如是说:地球就要爆炸,以前爆炸了两回,第一回让我师爷拯救了,第二回让我师傅拯救了,这一回就得靠我。中央领导和我商量,我才将地球大爆炸推迟30年……正是在8月18日这一“大十字”日,编者…  相似文献   

4.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1,(13):48-48
踏浪 一城里人在乡下春游,正玩得高兴,一农民飞跑过来说:“还不上来,你踩着麦子啦!”城里人一撇嘴说:“真没文化!这叫踏青。”农民一听,怒不可遏,把城里人拽出麦田,一使劲就推进了路边的水塘里。城里人大叫:“把我弄到水里干啥?”农民冷笑道:“真没文化!这叫踏浪。”  相似文献   

5.
颜长江 《乡镇论坛》2011,(12):42-42
我首先讲一个卑微的农民的故事。他叫张绍荣,四十八岁,是我的湖北老乡,也是远亲,所以他管我叫老表,我也得叫他绍荣哥。我在广州工作,他和他弟弟在增城市新塘镇干泥水活。这两年也没见面,不过,大约几个月他会来一次电话,一开始总是这样说:“老表啊.最近还好吧!”很亲热的有泥土气息的乡音。有时是投诉出门打工的难处,  相似文献   

6.
一天,接到一个陌生女子的电话,她说:最近你们刊物上怎么不见楚楚的文章?“我没正面回答,顺便掉下一句:“罗西的文章也不错!”她笑了一声,说:“你是罗西吧!好早以前就拜读过你的文章!”过了一段日子,我几乎把这事给忘了,一天早上,这个自称叫“草青”的小姐又来了一个电话,说:“罗西,你昨天在晚报上的那篇文章太臭了,你过去写的亲情文章多好,如果没东西写,我可以告诉你一些素材……”最初的好奇,只是想听听她讲述的一些美好生活细节,想不到,越听越沉重.几次电话后,我单独和她见了面,才发现这是一个历经沧桑又自强不息的女人。草青出生于湖南某县一个村庄里,那  相似文献   

7.
徐婷 《东南置业》2004,(76):44-46
这是一位有着美国西部牛仔式奋斗打拼精神的中国男人,他说:“我不怕从零开始,即使什么都不懂也没关系,只要勤奋上进,肯努力,就会有所作为。”而那种西方人崇尚的“白手起家”精神,更让这位叫黄荣辉的总经理深有感触!没技术、没资金、没任何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有的,只是他当年的自我摸索,而他则乐观的管这叫:边干边学!  相似文献   

8.
大年三十晚,母亲一直在电视机前打盹,我们叫她去睡觉,她却说:“叫财门的孩子就要来了,我等等。”零点大钟响起时,三个小男孩的声音也在门外叫起来,母亲兴奋地一边开门一边把压岁钱和糖果放入小孩们的手中.一边得意地对我们说:“我就说他们一定会来的,这是上年的约定。”看着满心欢喜的母亲和孩子们,我明白是诚信让人快乐。  相似文献   

9.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回放“路可不就是人走出来的嘛。”王局长忍不住沾沾自喜,“还是我眼光独到,通过陈主任早早搭上了‘许书记’这条大船。”这个“许书记”可不简单,虽然实际上还不是书记,但据他的兄弟们说,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大家私底下叫叫,“许书记”也总是笑笑不说话。王局长之前和“许书记”没那么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一种很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名为“相声”。我长期生活在北京,从上初中时起,就迷上了相声,一到假期,就奔向市场去听相声,也就是看相声艺人的表演。那时看相声表演不叫“看相声”,叫“听相声”,正如看京戏表演不叫“看戏”,叫“听戏”一样。我想,这两种源出于民间,广泛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其中最感人,最迷人的部分,主要是凭听觉欣赏的。1993年2月初,相声大师侯宝林去世时,就常听人对他的评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此痛感惋惜。那时我同意“前无古人”之说,因为从有关资料看来,在前辈相声艺人中,还没见到有像侯宝林这样,不仅在表演、…  相似文献   

12.
赵本山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光是经济发展问题,还应该重视农村的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中国农民有9亿多,能不能给农民们开设个电视台,纯粹为农民服务的,宣传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搞农业知识讲座,放农民电影电视……”。”赵本山说:“我是民间艺人出身,是农民出身,我没有离开农民,所拍的电视剧也是没离开农村。农村的事情我比较了解,建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一定要得到提高,不然就是再富裕,没文化也还不是新农村。”赵本山:关注新农村建设 关注农民兄弟!本刊记者@马钰 !本刊记者@闻冰  相似文献   

13.
回来吧,兰花     
那天,我收到了远房姨妈从西北老家寄来的快件信,说是让我在北京帮她找一下兰花,说兰花在北京打工快一年多了没和家里联系过。姨妈的信中还有几张兰花的彩照,她让我认准了再找。照片中,兰花身着浅绿色的裙衫,身材颀长,足蹬一双白色皮鞋,左手拿着墨镜,右手轻轻扶在一辆深红色的越野车车门上。照片背景是一望无垠的绿茵茵的草原,有几缕白云若有若无地在远处飘游,兰花恬静地笑着……啊,这就是我那会唱歌的小表妹?这就是我那爱穿绿色裙衫的小表妹?她怎么会来北京打工呢?她怎么就找不到了呢?兰花自小就。生叫歌,曾凡次荣获家乡花…  相似文献   

14.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15.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喜欢把成功和失败归结于命运的安排,什么是命运呢?我认为,命运只是一种机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一次.我会见一位相士,他首先就看我手上的“生命线”.然后就讲起了我的命是富贵吉祥,又叮嘱我要重视什么,注意什。我故意把手抓紧握拳,叫他再看我的命运。他说:“命运就在你手中,我看不见。”对啊.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16.
两封相“抵触”的来信鸡年的春节过后,记者接连收到两封内容“互相抵触”的信:一封是“请求”记者前往采访的,一封是“哀求”记者不要前去采访的。前一封信是河南濮阳县庆祖镇孙还城村孙世朝在1月29日晚上写的:我是一位农村青年,看到许多对农民不公平的现象,多次奔走呼号,也为群众挽回了不少损失,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最终被恶人报复。1月24日凌晨1时左右我被人连砍5刀……目前我在医院已住了5天,公安局的人也来了两趟,但一直没什么结果。家里本来也不宽裕,全是求亲告友凑的医疗费。马上要过春节,这个本应预示吉祥的鸡年春节,却给我带来了深…  相似文献   

17.
《英才》2000,(7)
耿乐的父亲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人约是导弹专业”,他说。父亲很喜欢画画,这也影响了小时候的耿乐,他那时候最喜欢看着爸爸在画画时往调色板里挤颜料。由于诞生在“文革”时期,父亲和祖父都有“问题”,所以耿乐生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没见过爸爸,当爸爸后来从遥远的云南回来时,小耿乐看着他叫“叔叔”。“其实我小时候是很快乐的,爸爸对我很好。在我小学时的暑假,有  相似文献   

18.
“我叫郎建习,现在种着一个大棚,今年报名再种一个大棚,儿子在外边打工回来没活干,也想学着种大棚……”人春以来,在冀南馆陶县下岗女工郭香芹创办的“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门前,前来报名学习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企业》2008,(5):44-44
1.如果客户说:“我没时间!”那么推销员应该说:“我理解。我也老是时间不够用。不过只要3分钟,你就会相信,这是个对你绝对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20.
我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农村政策调查研究。当一份正在起草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文稿让我提意见时,我不禁想起三下安徽农村调查土地承包的情景……第一次是七十年代后期我读大学时。当时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学们对此认识很不一致,在宿舍里争论起来常常通宵达旦。为了解开心中的疑虑,我利用实习机会来到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记得那时凤阳的农民很穷,村里的房子都是土坯做墙、茅草盖顶、没有窗户。我到村里先找村长(那时《村委会组织法》还没有出台),他家门口是黑乎乎的泥地。我隔着门口五六米远叫了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