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红利分配、村委会职能与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土地被征收后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土地红利的产生,并进一步在地方政府、用地企业和村委会(农民)之间分配;其二,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即(被动)城镇化过程.而城镇化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土地红利分配的格局.当前的土地红利分配格局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合理提高个人的土地红利份额,但为了有效地提高城镇化水平,村委会需要承担失地农民的谈判代表、土地红利分配方式的决定主体、土地股份公司的实际管理者三个职能.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依托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才得以发展的,而新型群体的逐渐成型也推动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步.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结构与城镇建设发展策略不一致,为了能够改善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采取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职业教育转型措施,本文对该方面进行研究,并且从培训与教育两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推动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当前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生老病死的保障.在国家大力推动土地流转的形势下,必然有一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而这部分农民何去何从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研究土地流转的意愿对更好地顺利完成流转工作、促进城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土地收益状况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未来我国发展的核心策略。虽然我国的城镇化起点低、起步晚,但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地位。目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矿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矿业城市转型提出的要求以及矿业城市实现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改革因涉及的层多面广,历史上积累下来的矛盾纠结缠绕,利益平衡的难度很大,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农民权益保障等诸多问题的焦点和难题。本文从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矛盾破解入手,结合深圳市调研中发现的实践突破,提出未来在现有土地法律框架下,可采用渐进式改革路径,分步实施土地制度改革。在深圳市创新初步经验基础上,可在单一国有平台上,通盘规划土地开发利用,分类分步兑现谈判形成的一次性方案中的各方利益,使市场充分起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职能,动态优化,因地制宜,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我国土地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与过去粗放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同,更加注重统筹城乡综合资源,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所以,能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未来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便成为关键因素。分析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土地流转作为新型城镇化所必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处理由于土地流转带来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十分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项目.本文主要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后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表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的转变都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我国长期依赖的资源红利、人口红利与制度红利影响逐渐减弱,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型时刻,探寻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源泉及其作用机制就变成一个重要而充满挑战的课题。该文从新型人口红利的视角探寻其作为经济增长新源泉的内涵、动力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燕  杨庆媛 《经济地理》2019,39(1):164-171
寻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途径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研究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的失衡问题、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解读,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作用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实现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多从人或者物单要素的视角,侧重于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等某一来源渠道,而将人地双要素城镇化作为相互支撑的整体的研究较少,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实现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渠道模式总结与城镇化发展的阶段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未来研究需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增值的机理探讨、模式概括与途径探索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型城镇化开始被人们所熟知,目前,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城分离现象较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要借助于“产城一体”,“产城一体”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本文将加以论述,并通过固安工业园区、华蓥模式和都江堰模式三个实例对“产城一体”模式进行浅析,探讨将产业发展功能、城市生活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结合起来的“产城一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本化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土地资本化,通过资本集聚与政府投资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本文利用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土地资本化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资本化是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但这一模式不可持续,未来应通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自主的土地资本化以推动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9)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以湖南省新化县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相关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湖南省县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于有效提高县域土地利用水平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士栋 《当代经济》2016,(21):22-2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助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梦想的实现,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土地供应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当前,中国的土地供应制度依然处于变革的过程之中,所面临的问题尽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仍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的总量与结构,以及加快完善市场秩序和监督机制等。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促进城镇化的土地供应变革,可以从功能定位、制度体系和均衡增长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和把握,功能定位解决“应然”问题,制度体系解决“未然”问题,而均衡增长则是从最终结果和发展效果方面来对土地供应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突出城镇化的质量。城市是组成中国城镇网络体系的关键节点,也是新型城镇化所强调的城镇发展内涵、质量和以人为本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然而,传统以效率为中心的外延型城市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城市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引领和示范能力。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要求提升城市的引领和示范能力,这就要求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而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推进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当前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推进还遇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为此,需要大力促进城市文化的创新、城镇化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城市转型行为的主动调适,以有效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并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两翼,处理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并行关系非常重要。城镇化的本质在于消除社会经济结构的对立性。传统城镇化需要向新型城镇化转型,但是这种转型却面临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宏观约束。一方面,来自世界危机的传递效应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转型,构成了中国城镇化转型的外部约束;另一方面,中国多重结构性矛盾的累积效应形成了城镇化转型的内源性制约因素。畸形的工业化和短腿的城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路径依赖,必须依靠新型城镇化战略彻底打破。  相似文献   

18.
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生产要素,对于农民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越加忽视,大量农民走出农村,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农村土地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乃至于闲置撂荒.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而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崇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尝试无疑对于撂荒土地流转有了一个新的指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红利与产业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已经陷入劳动力成本增加和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的境地,迫切需要通过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条件和产业转型升级来获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对于西部地区,则具有较多的第一次人口红利,这为承接东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条件.西部地区丰富的人口红利潜力形成的人口红利效应,将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以及产业带的形成提供条件,而西部地区人口红利潜力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宏观对策研究,有助于发挥西部的要素资源潜力,带来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提出要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传统城镇化土地征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如何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破题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历程与各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调整产权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土地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