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楠溪江渔业承包机制和资源保护工作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内陆地区山涧溪流众多,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给渔政管理带来诸多难题。本文总结了楠溪江实施全流域渔业承包机制的失败经验。介绍了分段渔业承包方式、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制订的渔业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及其成效等,剖析了全流域整体承包失败和分段承包成功的各种因素,以期对其他地区内陆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浙江永嘉县楠溪江自"包江"以后就深陷"公地悲剧",存在着形成集体保护的多种制约因素。"分段承包,群管与专管结合的管理模式"是破解迷局,形成集体保护的最佳选择。要完善群管与专管结合的管理模式,吸收各方利益群体服务楠溪江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建立一套促成集体行动的系统机制,构成一个对违法分子强大的心理压力与违法成本压力,收到一种"一旦发现有人毒鱼,邻居会到渔政领赏"的监管效果。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功能多样性决定了水资源产权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水产养殖、航运、旅游等为非耗费性水资源产权,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具有特殊性,目前存在较为普遍的“公有地悲剧”。文章利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和黑龙江省兰西县泥河水库两个水产经营权承包案例,通过对两个纳什均衡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水资源产权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与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以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及其变迁作为完整个案,从制度结构、变迁过程等方面,证实这是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反复交替,并渐臻二者协调配套之佳境的过程;并验证了作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只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协调配套实施,才能化解强制性变迁带来的产权低效和“制度失败”,以及诱致性变迁难免存在的“搭便车”等问题,才能渐次形成制度变迁的最佳格局;因此,未来的农业合作制度变迁无疑应沿着这一理性路径迈进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税费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国家在追求产出最大化和租金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制度变迁。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由我国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更具体地说,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是一次需求回应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并酿成了多起震惊全国的恶性“农税案件”。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就是中央政府对农民强烈的减负需求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6.
江南春来早。几经春风春雨的“催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温州永嘉县楠溪江畔的乌牛早茶萌芽迎春,为人们献上了早春第一缕茶香。楠溪江风景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著称,其沿岸出产的乌牛早茶更是闻名遐迩。风景区内青山如黛、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溪水潺流、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十分适于乌牛早茶在这里“安家发展”。乌牛早茶在永嘉发现已有200余年,目前全县栽培乌牛早茶面积4万余亩,几乎遍及楠溪江两岸,因此永嘉被誉为“中国乌牛早茶之乡”。  相似文献   

7.
国有农场制度变迁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透视国有农场改革,从理论上探讨了国有农场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的深层次原因是既存在制度供给不足,也存在着制度供给过剩;采取强制性和诱发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模式有利于促进农场制度达到新的均衡;制度变迁中存在四个关键问题,制度变迁首要任务是政企、社企必须分开,其次是实行土地承包制度、推进产权改革和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目标,是新时期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引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变迁与整体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相悖,呈现出强制性、“渐进式”及结果的“滞后性”等特征。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尚不能满足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亟待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文章从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农业保险、信贷担保机构,以及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体系、政策扶持和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创新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支持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权益常常受到侵害,保障农民权益的制度供给不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运用诱致性-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型分析造成供给不足的原因,在诱致性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有农民谈判组织成本高、制度收益的外部性等两个原因;在强制性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有政府的偏好和有限理性、知识的局限性、制度的成本收益和集团利益冲突等四个原因.最后,提出组建“农民协会”,解决制度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永嘉县东皋乡上湾村地处楠溪江上游,水源条件好,交通方便,是一个稻田养鱼尚未开发的新区。今年在县农业、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在当地乡政府的重视下,新建稻鱼示范基地208亩,虽受到二次强台风带来的洪水冲击,水轮泵站被冲毁,农田受淹,仍取得了稻鱼丰收。据统计:受灾面积中路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农地所有制度与农地经营制度。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因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土地所有制变革而有失偏颇;第二阶段面对实际,转向土地经营制度变革,并由债权性承包权转变为物权性承包权,也相应延长了承包期限,强化了各项权能。所有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私有-合作-纯集体公有-产出全国公有-权属公有产出私有",经营制度沿革的线路可以描述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家庭承包-家庭承包经营-双层经营"。  相似文献   

12.
国有大中型水利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江涛 《水利经济》2006,24(5):47-51
通过对国有大中型水利企业的实证研究,指出目前国有大中型水利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标本兼治,以本为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和强制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加大培育中介市场,造就合格的注册会计师队伍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权范畴研究路径及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海  邢鸿飞 《水利经济》2006,24(6):62-64,71
以我国近年对水权范畴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主要研究观点概括为以“水”、“权”和“制度”为论点的3个方面的理论探究。在分析既有成果价值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水权范畴研究思路的转向问题,即应该在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前提下,抛开水权范畴研究中的机械理论推演,建立宏观视野,分析水权制度的微观架构,建立起一个既尊重历史水权又体现市场效益、既保障民生又促进经济发展、既符合实践需要又推进理论研究的有中国特色的水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关系农村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产业特性的差异出发,对改革开放后林地与衣地制度改革路径中的制度安排与改革影响进行了比较,认为制度安排具有与产业特性相容的内在诉求,由于产业特性差异,林地制度对农地制度的简单复制难以凑效且不可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重视对林业特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钟太洋  黄贤金 《水利经济》2006,24(6):6-8,25
以固城湖和长荡湖为对象,运用参与式评估方法和问卷调查获得资料,分析固城湖和长荡湖管理组织制度演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理论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固城湖和长荡湖管理组织制度演进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具有不同利用目标的集团压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湖泊管理组织制度演进的根本动力;政府部门在湖泊管理中的利益取向与主导管理目标(价值)的一致程度决定其是否能取得湖泊管理主导权的关键因素。最后,文章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一些加强湖泊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征地制度改革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剖析征地制度改革研究静态分析的缺陷,厘清征地制度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和把握征地制度改革的动力和演绎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收益—成本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征地制度改革要得以推进,改革所产生的收益—成本要具体化为参与方利益集团的收益与成本之比较。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三方各自追求效用收益极大、成本极小的互为因果的博弈行动驱动着征地制度改革的演进,演进方向应是创建Pareto改进的非零和博弈的规则。而参与改革三方的多阶段重复博弈决定了征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变迁及演化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的制度变迁,揭示土地制度的演化方向。研究方法:蛛网模型和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重心从收益、产权制度向价格、公共平台和秩序制度转换。研究结论:未来制度完善的主要方向是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的完善、公共平台的架构以及将产权基础、交易规则等既有的制度应用到农村土地市场中。  相似文献   

19.
Technological change co-determines agri-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farm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Meaningful impact assessment of related policies can be derived from farm-level models that are rich in technology details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integrated with agent-based models capturing dynamic farm interaction. However, such integration faces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affecting model development, debugging and computational demands in application. Surrogate modelling using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can facilitate such integration for simulations with broad regional coverage. We develop surrogates of the farm model FarmDyn using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of neural networks. Our specifically designed evaluation metrics allow practitioners to assess trade-offs among model fit, inference time and data requirements. All tested neural networks achieve a high fit but differ substantially in inference time. The Multilayer Perceptron shows almost top performance in all criteria but saves strongly on inference time compared to a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探寻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梳理及归纳总结法,从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土地利用功能演变驱动机制等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 当前我国在土地利用功能演变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对其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缺乏微观、宏观与微观尺度相结合的应用;评价方法较单一;精细化空间分析、驱动机制的研究存在不足。结论 多尺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对比分析、自然与人文因素驱动机制的辨析、多方法配套分析和多学科结合研究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