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芍陂(què bēi)大米,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徽寿县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的主要农产品,它晶莹剔透,芳香馥郁,有"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的美誉。芍陂水利工程滋养万亩稻田《水经注》记载,"淝水流经白芍亭,积水成湖,故名芍陂"。后因隋朝在此地设置安丰县,又称为安丰塘。这里水稻种植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已具相当规模和水平,这主要得益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修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化;农业结构呈现阶段性的回归式变化,即秦汉至南北朝以农耕为主→南北朝至清代中期以畜牧狩猎为主→清代中期以后农耕为主的演变;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和以畜牧狩猎为主的彝族之间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差异及其变化,造成农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地域差异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结构的演化历程,人为因素决定了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与选择。  相似文献   

3.
前言芍陂,是我国古老而又最著名的陂塘灌溉工程,历来认为是春秋中期楚国所创建。近年从事研究芍陂问题的人们,由于历史文献记载不一,或说“孙叔敖作芍陂”,或说“子思造芍陂”,引起认识上的分歧;对于后世著作中“芍陂即期思陂,又名安丰塘”的说法,也有异议。为了分析和理解这些问题,我现在谈谈自己的看法,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芍陂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通过梳理芍陂水利工程的历史和现状,系统探讨芍陂水利工程未来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提出"中国芍陂·世界之最"的总体定位,以弘古创新的"文化芍陂"、治水兴邦的"民生芍陂"、人水和谐的"生态芍陂"、水美生辉的"艺术芍陂"、智能高科的"数字芍陂"、绿色低碳的"产业芍陂"为六大特色的战略布局,并为芍陂的整体规划、主要建设内容以及管理制度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充分发掘和提升芍陂水利工程的核心价值,使其能够持续并且更好地泽被当世和后代,并为其他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崇旺 《中国农史》2015,(2):81-93,38
明清两代,芍陂地区频发水事纠纷,纠纷的类型主要有占垦芍陂纠纷、河源阻坝纠纷、拦沟筑坝纠纷、盗决塘埂纠纷、罾网张?纠纷五种。芍陂多元化水事纠纷的产生,与芍陂水生态环境负向变迁、行政区划与水利边界的矛盾、经济利益的冲突不无关系。针对芍陂多种水事纠纷的不同情况,明清地方官府和民间社会通过修复芍陂、加强芍陂管理、制定芍陂水利规约,以及行政会商调解、行政裁决和处罚、诉讼、立碑示禁等多种方式,本着尊重历史、恢复原状、利益均沾、区别对待的原则,构建起了较为有效的水事纠纷治理机制,一定程度上缓和乃至解决了芍陂水事矛盾冲突,对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池塘养鱼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而进入兴旺时期还是解放后于五十年代中期首先在浙江开始的。至八十年代中期,为解决市民吃鱼难,又掀起了大兴鱼塘工程高潮。进入九十年代后,在规模养鱼取得高效基础上又开展了特种水产养殖的池塘建设。本文根据笔者从事此项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实践,将系统介绍勘察、设计和施工方面知识,供各地在发展池塘养殖业的同行与水产院校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汉江流域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西奇 《中国农史》1999,18(1):35-45
人口密度与城镇密度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是考察历史时期农业经济区之形成与演变的两项重要指标。历史时期汉江流域主要有5个农业经济区,其中南阳盆地开发最早,先秦至两汉时期农业经济在全流域居领先地位,之后则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襄宜平原与随枣走廊以及汉水上游河谷盆地的开发稍晚,农业经济的发展平稳而缓慢;汉江下游平原的垸田经济在宋代开始兴起,至明清时期进入全盛,其农业经济水平跃居全流域第一位;秦巴山地农业经济区形成最晚,并很快走向衰退。土地资源、人口资源、环境因素、区位交通条件等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变动,是制约农业经济区形成与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 从历史演变情况看,上海农垦企业用工情况可分四个时期: 1.围垦建场时期。上海国营农场大部分在1960年围垦创建(少数在1959年建立,五四农场则是在1954年建立的)。至1966年末,职工人数近5万人。 2.在1967—1978年期间,上海农垦接收城镇知青37.06万人,上调市区10万多人,是城市劳动力的蓄水池。期末职工人数达31万人。  相似文献   

9.
背景     
9月,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三个大型双年展(这里所说的双年展涵盖双年展、三年展、四年展等定期的大型展览)举办——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和南京三年展。在上海,2008年1月13日——瑞士著名私人银行机构嘉盛莱宝(Bank Sarasin & Co.Ltd)宣布成为第7届至第11届上海双  相似文献   

10.
"空间历史"是融合人文社会科学与GIS技术的研究热点。针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历史重构,以西蜀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探讨了其贸易形式、古道性质及货物流转的变迁史;从空间维度分析了历史路线及分支路径的演变历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态GIS的动态模拟方法。设计了整合时间域和空间域要素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STDM),并建立历史数据库来实现对相关时态语义的表达和记录,组织管理空间历史的时空关系数据。开发了时态WebGIS复原西蜀丝绸之路不同时期、不同称谓的分支古道演变轨迹,为研究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发生与发展史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历史地理过程重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是淮河流域农业加速发展的时期。淮北传统的沟洫灌溉进一步发展,沿 淮及淮南兴起了期思、雩娄、芍陂等大型水利工程,邗沟、鸿沟等运河的开凿,也带动了沿线水利事业的发展,再加上桔槔、辗轳等提水器械的使用,使灌溉能力大 为增强。春秋后期,铁器始用于该流域,战国时逐步推广;牛耕亦始于春秋时期,战 国时已在淮北推广。土地开发得以加速,越来越多的沿河平原成为良田沃土。在淮北以黍、稷等旱粮为主,淮南以水稻为主的格局下,麦的种植继续增多,稻作农业 显著发展。农业技术进步较快,至战国时已转向精耕细作,生产力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养蜂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养蜂孕育于战国中期,距今大约有2300年的历史。到东汉时已初具原始蜂业的雏型,唐代逐渐转向家庭养蜂;宋朝正式形成养蜂副业;元代在其技术和规模上均是古代蜂业的鼎盛时期;迨至明清,较注重养蜂研究。古代对蜜蜂的利用大抵分四个时期,而且互有交叉、渗透:第一,掠取蜜蜡、蜂子,蜜蜂处于野生状态(原始社会—东汉);第二,山野养蜂,蜜蜂处于半野生状态(东汉—南北朝);第三,蜜蜂从野生向家养过渡(南北朝—唐代);第四,家庭养蜂时期,蜜蜂处于驯养状态(唐代—清末)。但中国古代对蜂王、雄蜂和蜜蜂王国的某些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是封建意识形态箝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消长的历史,可以说是森林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史,也可以说是与人类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史。这个历史反映了人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研究森林资源演变的历史,特别是对远古时期的森林面貌和近代史时期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惨状是很有必要的。在研究我国森林资源演变的历史时,为了叙述方便,划分一下历史时期是有利的。现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4.
三角淀位于北运河、永定河、凤河等河流交汇的位置。元代三角淀开始形成;明代中期至清初,是三角淀的盛涨时期;清代中期,清廷对永定河下游筑堤束水,导致三角淀逐渐淤废。至民国年间,三角淀已经失去蓄洪沉沙的作用。三角淀的形成与消失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影响的经典历程。三角淀作为区域发展与开发自然过程中的一个焦点,它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而且在当今生态涵养修复的实践中,都拥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新时期农民负担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第一个历史时期(1978—1985年),农民感觉不到负担的存在;第二个历史时期(1986—1989年),农民负担高位运行阶段;第三个历史时期(1990-2000年),农民负担起伏不定阶段;第四个历史时期(2001-至今),农民负担逐步消亡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东北松辽平原农业生产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产粮基地长春地区,清代、民国、伪满、新中国四个时期农业耕作栽培的演变,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论述,融合各个时期大量的农耕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中可以窥视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农业生产有史以采的不断演变、发展及其曲折的过程,特别是建国后数十年来,本区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变化,推动耕作栽培技术改革向前发展。历史的经验证明,技术改革是推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当着技术改革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必然推动生产向新的高度发展。本区进入70年代以后所以出现粮食产量跃进腾飞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耕作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所推动,这是主导因素,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农产品零售市场变迁及其对农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各阶段零售主体的不同,将20年来中国城市农产品零售部门的演变大致分为3个时期:国营菜场时期、农贸市场以及超市出现生鲜经营并迅速发展时期,分别阐述了各时期不同的采购体系,重点探讨了新兴零售业态——超市的现代化采购体系及其给中国小规模农户生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西班牙历史上特定时期的文化运动,目前被定义为马德里"新潮派"文化运动。佛朗哥将军自1936-1939年内战中打败西班牙共和国之后,开始的长达四十多年的右派独裁统治在那段时期结束,政治开始正式向民主进行过渡。  相似文献   

19.
在农场财务事业发展70多年的历程中,计算手段也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经历了几次演变。本文从农场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农场记账方法的演变;农场会计电算化发展;农场财务各时期主要设备、软件四个方面阐述了农场财务信息技术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养蜂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养蜂萌芽于清末民初,至1949年约50余年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从国外引进西方蜜蜂,推广新法养蜂技术。近代养蜂史大抵分为三个时期:清末至20年代末,新法养蜂的萌芽与发展;第二,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近代蜂业的勃兴与失败;第三,30年代中期至1949年,近代蜂业的摧残与停滞。1896年后东北黑蜂从俄国传入东北;1900年新疆黑蜂从俄国传入新疆;1896—1912年意蜂由日本传入台湾;1912年意蜂从美国引进合肥。1913年近代蜂业基本形成。意蜂及新法养蜂技术源于福建闽侯县,20年代初盛于江浙,后转盛于华北,30年代中期相继传遍全国。本文首次专题报道中国近代养蜂发展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