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要览     
我国将从五方面着力构建粮食产业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提出,为确保我国粮食稳定、有效、安全供给,今后将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从五个方面着力构建起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增加粮食的有效供给,不仅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大耕地质量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全面启动耕地质量保育工程,从源头控制农田污染,不能仅仅守住耕地数量红线而忽视耕地质量红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需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需求状况,从总量、品种和区域角度归纳出我国粮食供需的特征、趋势及成因,提出了粮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资源短缺和农民种粮效益低的挑战。为此,需要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水资源政策保护体系,协调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细分四大粮食品种。  相似文献   

4.
经济措施一直是各国用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从数量保护、质量保护、生态保护等方面,论述了耕地保护的内涵;随后论述了我国现行的用于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措施,包括: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和粮食综合补贴制度.最后,论述了美、日、欧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用于耕地保护的经济措施.并论述了其对我国耕地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商》2015,(28)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以土为源。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的基础。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生产的波动,进而影响到粮食的供给及粮食安全水平,加强耕地保护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攀枝花市为例,对其1999-2012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攀枝花市耕地数量和粮食产量增加,但人均耕地少,粮食供需紧张,容易发生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生物质能源需求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影响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异常、科技进步、种粮成本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而外贸依存度、粮食储备能力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严格保护耕地,遏制耕地的减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加强土地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完善粮食储备,健全储备粮食调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科技现状及发展战略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粮食生产、消费大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市场不断扩大,粮食供求的长期趋势仍是偏紧的。从整体上看,人口增长,耕地趋减,人多耕地少,粮食消费水平提高,供求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中国的粮食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上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对中国的粮食问题发表了许多见解,其中不乏对中国粮食问题善意的警示。去年上半年,美国马里兰大学专门组织了一个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国际…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有人口13亿,耕地12244.43万hm~3,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世界粮食问趣的解决和粮食价格的稳定,因此,深入地研究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问趣,必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产节约,提高粮食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但是粮食产后和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非常严重,粮食供给又存在着土地和水资源的硬性约束以及耕地的撂荒等现象,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文章提出了依靠粮食物流信息化、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减少粮食资源消耗以及加强节粮教育等措施,努力降低粮食的损失浪费,并充分利用政策手段保护耕地、科技兴农,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一直备受世界各地的关注。本文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数量和质量方面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从粮食供给发展趋势和粮食需求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说明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以保护耕地为基础,以提高单产为目标,保证粮食增产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吴思饴 《中国市场》2014,(27):136-138
耕地资源对粮食产业产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粮食产业产值又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本文以传统农业县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1991—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对人均最小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压力进行了测算,其结果表明20年间耕地压力指数均在0.871.07,于是当地耕地利用达到均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7个影响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播种面积、机械总动力、技术人员、劳动力人数、通货膨胀对粮食产值有正向影响作用,在当地自然降雨区间内的降雨量也对产值起到促进作用,中间消耗则对产值起到负向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值的增长并没有反向带动播种面积与劳动量的增加。于是,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在耕地资源基本均衡的条件下促进产值增长、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为了保证当地粮食安全并且适合于当地粮食产业链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谷贱伤农”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最大隐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粮食安全和粮食供需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受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多变、国内耕地和水资源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范围粮价迅速上涨,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粮食问题的关注。"谷贱伤农"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最大隐患。从粮食价格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增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梅方权 《国际贸易》1998,(11):13-15
从在起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能否继续以占世界7%的耕地确保约占全球20%人口的食物安全,中国未来粮食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如何,未来粮食进出口的状况如何,成了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十个方面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个方面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回郭书田(原农业部政法司司长)中国粮食生产面临一系列问题:人口增加、耕地减少、需求增加、水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经营规模太小、价格剪刀差在扩大。科技含量低、劳动力素质差、投人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从以上10个方...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六月十日开始调整粮食购销价格,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又一次大战役。 过去,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局部地区出现了耕地抛荒、粗放经营等不利于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现象。如此下去,农业稳不住,粮食生产将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17.
广闻博览     
我国每年浪费粮食200亿公斤 我国粮食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粮食损失和浪费现象。经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在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在200亿公斤以上,相当于3000万亩耕地的产量。中国总人口每年增加1350万左右,耕地面积却在逐渐减少。中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0克粮食,一天就可以节约1200万公斤,若以平均亩产粮食1000公斤计,等于  相似文献   

18.
农机市场是一个随着人口和粮食需求增加、耕地和农业人才短缺而稳步增长的大规模市场。预计全球农机市场总规模将从2018年的102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352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4%。随着粮食需求、农业生产力提升支持政策、新技术应用、精准农业等技术发展,农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从2018年全球农机市场总规模看,拖拉机约487亿美元,占一半左右;农机具类约364亿美元;联合收割机规模约140亿美元。由于人口增长快、耕地相当紧张、粮食需求大,亚洲、大洋洲农机销售额最高,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农机市场,规模约占全球份额的23.2%。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之交湖北粮食供需平衡面临的巨大压力 (一)生产压力 1.耕地存量的减少和质量退化,严重制约粮食生产量的增加。湖北现有耕地面积337.6万公顷,和改革初期相比减少39.3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2.4万公顷。制别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和农民“建房热”的升温,耕地占有现象更为严重,平均每年以0.74%的速度递减。从今年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赵立 《现代商业》2013,(6):112-11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地关系矛盾更趋紧张,但近年来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的势头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其中宅基地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漏洞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息息相关,"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