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低碳旅游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具有低碳旅游资源丰富、碳汇资源和低碳能源基础好、低碳交通设施基础好等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增长方式粗放、旅游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碳排放量大、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低碳经济为河南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提出建立低碳政策保障机制、构建低碳旅游产业链、开发低碳旅游市场对策,以实现河南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大旅游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客源一体化正是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信阳旅游资源丰富,各县域资源特色明显,结合县域旅游资源的分散性与多样性,探索基于资源共享的"同类资源整合式"和"相异资源互补式"两种客源一体化开发模式,并通过发展多元化市场、完善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和集中力量大营销等措施促使客源市场一体化拓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倡导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推行低碳旅游是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旅游的定义、内涵,然后论述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对策,倡导低碳旅游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县域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县域旅游已在旅游业发展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功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县域旅游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线,研究了县域旅游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促进作用,并归纳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路径及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个案研究分析,为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黑龙江省低碳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兴安岭、五大连池、铁力等帚区建设成效显著。黑龙江省应践行低碳旅游方式,创建绿色旅游企业,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低碳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河南省体育旅游业应该把握机遇、调整战略、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现有优势,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体育旅游消费模式,使其成为河南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国务院在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计划方针中首次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以来,低碳已不仅仅是一个只关乎生活中衣食住行或形而上的概念,特别是当旅游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已被锁定于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这两大领域之后,低碳,无疑成为酒店业集体所需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碳标签的设置以及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提升,低碳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云台山作为河南省焦作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不断贯彻落实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逐步制定并实施了景区低碳旅游发展策略,开发了大量的低碳旅游项目,更好地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云台山景区的低碳旅游经济效益,总结出促进旅游景区低碳旅游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策略。低碳旅游策略的分析为我国旅游企业低碳旅游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促进了我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的倾向也必然使旅游业的发展走向低碳旅游。从短期看,旅游项目建设直接带动投资增长;从长远看,旅游项目投入决定着一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低碳条件下加强旅游经济建设,就能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甚至超常规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旅游将成旅游经济建设方向,其次,从采用水源热泵空调技术,大力推广低碳经济,建设"绿色酒店";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旅游发展理念;有条件的旅游景区还可以开展游客"碳补偿"活动等方面就低碳条件下旅游经济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7年以来,黑龙江省积极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着力推行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完善区域经济协作协同发展机制,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促进黑龙江省地域空间均衡开发,努力引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作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作为推动黑龙江省区域下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黑龙江省旅游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趋势,发展旅游业俨然成为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能够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经济社会快速繁荣与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齐齐哈尔与大庆应当进一步深化旅游合作与发展,统筹兼顾各项要素,促进区域协同合作,在大力推进环哈尔滨旅游圈的开发过程中,全力打造"齐齐哈尔+大庆"旅游带,推进两地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逐步扩大"齐齐哈尔+大庆"旅游路线,拓宽"齐齐哈尔+大庆"旅游产品,确定齐齐哈尔与大庆两地旅游新供给,使其成为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增添新动力与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将旅游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是陵川县的进行时。2009年,陵川县发展旅游业取得成效,给投资企业带来受益希望,给周边群众带来了致富希望,给县域旅游经济带来了发展希望。成绩的攀升,让明陵川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瑞霞 《商业研究》2006,(9):178-181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选取河南省淇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县域旅游规划的实证研究,指出了该规划值得肯定的成果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适合我国县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原则与编制思路,重点突出规划编制的可持续发展、深度开发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资源组合、规划乡村旅游和加强支持系统建设等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迅速,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代名词。作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旅游行业,低碳旅游也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旅游行业具有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将会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巨大机遇。同时,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我国低碳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在新形势下发展低碳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国低碳示范城市之一,保定市的旅游业同样面临挑战,将低碳因素融入旅游业中,既提高了行业水平也拓宽了旅游发展前景,同时为低碳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保定市大力发展低碳旅游原因,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多方协同合作的方案,将低碳理念贯彻到每个环节,促进整体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江苏省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研究扬州市的低碳旅游发展对于促进扬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利用SWOT模型对扬州市在发展低碳旅游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方位分析,从前期规划开发、中期运营使用、后期维护管理三个方面对扬州市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指导扬州市的低碳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素有"无烟工业"的美称,它以环境、文化和服务为产品主体,资源占用少,节能环保。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低碳旅游也随之进入人们视野。景区低碳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够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景区和当地环境可持续地和谐发展。为了促进景区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合理性和开发有效性,文章在设计原则和开发细节上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将旅游业引导至贫苦地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规划和新发展思路。将贫苦地区乡村旅游、绿色生态旅游融入到现代旅游业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既能体现现代旅游业有别于传统旅游的特色,还能为贫苦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均衡发展。本文就我国扶贫旅游开发现状,深入分析扶贫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揭示我国在扶贫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现存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使我国旅游业在贫困地区真正发挥其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同时也使贫困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真正运用到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去,达到旅游业与贫困地区共同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旅游业改革发展规划是我国重要的发展规划之一。我国西部半农半牧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旅游资源丰富。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发展西部半农半牧地区的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青海省门源县因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文章根据规划的发展要求,分析门源旅游业如何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子。最后对具体推动措施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县域旅游是杭州城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相对市区旅游,杭州县域旅游发展滞缓。对此,2000年,杭州市提出了"旅游西进"战略,旨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促进县域旅游业发展。该战略实施以来,成效明显,县域旅游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贡献度大幅提升。本文在对2000—2013年杭州全市及县域旅游数据进行深入对比的基础上,评估了2000年以来尤其是杭州"旅游西进"战略实施以来县域旅游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