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渐亦成为盈余管理研究的主要方面,而实证研究的具体内容却极其庞杂。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具体内容的探寻,进而发现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发展趋势。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内容正在从早期的专注于盈余管理动机手段等向注重于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关联交易、公司治理、审计、企业并购的关系等具体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伶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8):107-112
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利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高管、董事、监事、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员工、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管、独立董事、供应商和股东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董事和债权人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监事和分销商与盈余管理相关但不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供应商、股东、高管和债权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将影响盈余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激励型、约束型和综合型三类,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3.
诸祺生 《经济师》2014,(6):117-117,119
2006年国家财政部为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颁布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周期内不得回转"。文章将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改变盈余管理行为,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盈余管理的新特点,从完善资产减值准则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07年新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响重大,既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同时在某些方面又给盈余管理扩大了空间。上市公司实施该准则之后,后果如何。从这个角度出发,回顾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成果,期望能对中国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笔者运用了考虑规模和行业因素的应计利润预期模型和扩展的琼斯模型,以1999—2001年市盈率发生反转变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通过研究找到了市盈率反转变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证据,分析了不同市盈率反转变动上市公司市盈率反转前后的盈余和成长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问题是会计关注的话题,也是实证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盈余管理含义、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等角度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是指当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正因为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也不同于超出制度许可范围的盈余操纵,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对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务件及动机作出解释,接着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并提出了有效规制盈余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了考虑规模和行业因素的应计利润预期模型和扩展的琼斯模型,以1999-2001年市盈率发生反转变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通过研究找到了市盈率反转变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证据,并分析了不同市盈率反转变动上市公司市盈率反转前后的盈余和成长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实证会计领域,上市公司的盈利管理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基本手段,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削弱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动力和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塑造比较好的职业道德等等,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对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价,以对进一步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持股董事人数较多及董事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有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回顾了中国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保牌以及配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具体是运用一些线下项目和应计项目来提高盈余,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应计项目进行正向盈余管理,能够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而对于公司进行的盈余管理,审计师是否可以辨别,现有实证研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如果审计师在前一年度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公司在随后的年度就有可能更换审计师。关于后续审计师的独立性问题也没有一致结论,但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和不同理论出发,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盈余管理动机的进一步挖掘和分析。本文将国外学者基于实证会计理论、合理性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的盈余管理的可能动机,整合于契约观的框架中,试图为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提供一个系统的研究视角。最后,基于契约观的分析框架,对我国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但新旧会计准则前后盈余管理对比的实证研究目前还很少。本文从新旧会计准则改变的前后对比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借用修正的琼斯模型,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回归分析发现:新会计政策下,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要高于旧会计政策下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但新旧会计政策下企业的负向盈余管理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新旧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8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内部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第2-10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周婷 《时代经贸》2012,(14):96-97
盈余管理是影响公司会计相关信息中盈余信息的重要影响因素,盈余管理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盈余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内部控制被认为是避免和防范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这也从侧面的映射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是盈余管理行为的助推手。本文2009年深市主板A股数据为对象,将上市公司自愿提供完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自我披露公司的自身缺陷视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并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四大类:人员执行类、制度流程类、技术安全类、会计类,分析这四类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并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四类内部控制缺陷分别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强弱,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类缺陷导致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最大。本文建议要重视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及分类,减少缺陷的存在更能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理层中持股的人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有股份比例普遍较低,盈余管理程度与持有股份的比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沪市上市公司2000-2002年被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情况,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在逐渐提高,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有效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现金流量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研究目的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余管理的方法,提高投资者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盈余管理作为会计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从博弈论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政府监管部门与投资者三方为获取最大利益而分别采取行为,构建三者的混合博弈模型,并对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