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八十年代后,台湾经济转型出现了农业“瓶颈”,农业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重建台湾农业”,台湾当局于1980至1985年进行了“第二次土地改革”,1985至1988年上半年推行“加速农业升级措施”,1986年制定“现阶段农业发展策略纲要”,提出了2000年以前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其基本内容是继续推行“耕者有其田”制度,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提高农民所得,增进农民福利,均衡农工关系,推进整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台商来沪投资的不断增加,其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正在不断扩大,沪台农业合作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台湾农产品贸易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台湾试图通过扩大农产品外销目标市场、建立以外销为导向的“安全农业”产销体系和国际行销资讯网等措施寻找出路。鉴于两岸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和20多年来经贸交往的良好基础,大陆正成为台湾拓展农产品贸易空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6.
7.
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与社会必须以现代化的农业为基础。对于经济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农业状况的优劣或起阻碍作用,或起促进作用,其意义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一基点来看台湾农业的发展,大体上是比较成功的。倘无台湾农业的发展,也便没有台湾经济的今日。人们可以从台湾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获得若干有益的启示.一、台湾农业发展的成就比照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所遭遇的困境,台湾农业发展的成就可举列如下三项:第一,粮食过关。从粮食生产的角度来说,台湾发展农业生产也并非是条件优越的地 相似文献
11.
12.
台湾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农业高新技术在台湾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80年代是台湾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在往后的10余年里,台湾为发展科技,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其中包括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在其历次重大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中,都把农业高新技术摆在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1.“精致农业”涵义及其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台湾农业走过50、60年代的发展黄金时期之后,逐渐出现了停滞、萎缩的问题。为了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80年代,台湾开始调适农业发展方向,从注重产量转为重视品质和效益问题,提出以“精致农业”为农业升级发展的目标。所谓“精致农业”,台湾经济学界从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层次解释为“精致性的农业生产资源调配,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均衡农产品生产,提高农民所得的农业发展”;台湾农业科技界的解释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并有利生态维护的农业生产”。总之,“精致农业”是台湾为扭转以往片面追求增加农业产量,采取促进农业生产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入手,通过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描述及面临困境的分析,提出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资本农业。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88年台湾兴起永续农业热潮,1993年成立了“中华永续农业协会”,进一步推动台湾农业朝永续经营的目标迈进和深化。豆.台湾永续农业发展目标的确立五、六十年代台湾在农业发展带动下,经济迅速成长,但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空气。水、土壤等自然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利用,而且受到工农业废弃物污染破坏。80年代以来,台湾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实在触目惊心,已引起各界广泛重视。基于对自然环境恶化的反思,台湾农业学术界开始努力探索台湾模式的永续农业,积极致力于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的有机农业与自然环境维护的科技… 相似文献
19.
台湾农业农机化简况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台湾农机化发展迅速 50年代,台湾农机仅在农户中开始使用推广,而且仅限于耕作机械.60年代特别是其后期,农机发展较快.此时,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劳力外移,农业劳动日值提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