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引言 北魏的租调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赋税制度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它是魏晋租调剥削办法的延续、发展,并成为北朝隋唐(两税法成立之前)时期封建政府对广大农民进行赋税剥削的基本模式。然而,北魏租调制度自身亦经历了不断变化、演进和逐渐趋于相对完善的过程,并对这段历史的复杂关系,拓跋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考察北魏租调制度,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加深理解当时历史的进程。本文拟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先就北魏前期(孝文帝改革之前)的租调制度再作一些探索,提供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参考。至于孝文帝改革后实行的新的租调制度,以及与租调制度密切相关的徭役之征,因篇幅限制,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2.
徭役。即古史上所谓力役之征,是最高权力机关的封建政府向农民榨取的“无酬剩余劳动”。秦汉时,它包括兵役、劳役及其它杂役。西汉封建王朝的力役之征,名目繁多,办法严苛,其繁重远重于租赋。 在封建社会里,徭役普遍存在。西汉也是如此,广大劳动者身上的兵役、劳役负担相当重。 汉代徭役制度的一大特点是劳役负担往往比兵役负担更沉重。一般地说,西汉的兵役承秦制,但也有不同:一是服役年龄逐步增大。景帝二年前,应是十七岁始傅。据秦简《编年纪》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在“今元年”,即秦始皇元年“喜傅”,正好十七年。汉初因战争频繁,也只好承秦制。刘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就是证明。到了景帝二年,经济恢复,战事减  相似文献   

3.
北魏前期徭役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魏前期徭役征调的对象及其变化拓跋魏是十六国内迁诸族中入塞较晚的一支,而且当它征服周边诸族和初临中原之时,还处于刚从原始社会转入阶级社会的发展阶段.在征调徭役方面,即具有与其社会发展水平和情况相适应的特点,也有在前代和同时并存的其他政权影响下不断沿袭汉族封建徭役制的倾向.而徭役征调对象所呈现的复杂情况及其变化,正是这一历史特点的重要表现.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徭役征调的对象,可以粗略归纳为三种情况,现逐一介绍并述其演变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魏官禄制度的确立及其对鲜卑族封建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的官禄制度,论及者不少,但多注意太和八年初颁官俸一事,对其他问题,也有一些探讨,不过大都比较零碎。本文试就北魏官禄制度的确立和各项具体内容以及它与鲜卑族封建化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北魏由临时班赏从臣到确立官禄制度的历史转变 北魏前期,百官无禄,这一点孝文帝元宏于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六月丁卯初颁官俸制的诏书中说得十分消楚: “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逮于魏 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 改。……”  相似文献   

5.
一、明代免除徭役的条件和专业役户的优免 在明代,人们要免除徭役负担,除了用非法的流亡方式逃避之外,就只有具备免除徭役的合法权利。徭役本来就不是人人都必需服役,一向都有免除徭役负担特权的人。最早免除徭役的记载,见之于《周礼》,叫“施舍”,秦汉以后,叫“复除”,到明代则叫“优免”。照《周礼》记载,小司徒主管徭役的“施舍”即免除,乡师、乡大夫根据应该服役和免役的标准分别编定承充徭役和免除徭役的册籍:“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募,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岁时入其书。”这里所讲的服役和免役的原则或基本精神,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都将它们继承下来,一直到明代还是这样。 《周官》规定的上述免役办法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根据生理的或身体的条件而规定的免除;第二种是根据人们的社会经济条件而规定的免除。第二种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负担有专业徭役而将一般的徭役负担免除;另一类是对于具有特殊身分、地位和  相似文献   

6.
一、议“庸” 输庸代役的规定,在唐朝赋役中曾作为一项制度肯定下来,对此,治史者多从“减轻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徭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化”着眼,认为它能使农民较多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依照农时进行生产,所以它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变化,给予较高的评价。对此,本文以为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唐朝的赋役制度,在两税法改革之前,主要以租庸调为主,但也还存在着地税、户税及各种工商杂税。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本文只将租庸调作为唐朝前期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其它各种税收暂且不论。 建立在均田制上的赋役制度,就我们现在所知,共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个朝代的五种制度。从政府的财政收入(指实物或货币)看,北魏、北齐、北周和隋都只有租调两项。而唐朝因为规定了可以输庸代役,则财政收入由租调两项一变而为租庸调三项。无疑,就财政收入而言,唐朝的来源比北魏、北齐、北周、隋要有利得多。从唐朝政府来说,规定输庸代役,并非为了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而是另有所图。  相似文献   

7.
北魏均田制颁布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第二年又颁布了三长制.这两项制度,是孝文帝拓跋宏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 公元280年西晋政权的建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西晋的统一只维持了几十年的时间,北部中国就重新陷入分裂,经过一百三四十年的“五胡十六国”战乱,于公元439年,由北魏最后统一了北方.北魏统一政权维持了近100年,使北方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个相当长的恢  相似文献   

8.
梁鸿 《经济导刊》2013,(Z4):91-95
城镇化谈的不仅仅是制度,还有人,所以我就来谈谈城镇化过程中人的问题。最近四五年我一直在做调研的工作。不管是《中国在梁庄》,还是《出梁庄记》,都是更多地关注人的层面,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当然,背后会涉及到城镇化的制度等问题。下面,我重点选择西安、内蒙古和青岛这3个城市谈三个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史界对唐前期赋税的研究多集中于租庸户税、地税等主要税收上,而对于在岭南及蕃胡内附州实行的轻税制则极少注意,甚至多有误解。轻税是唐前期赋税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理解轻税,就不可能全面了解租庸调制,也不可能正确理解唐前期的赋税体系。有鉴于此,笔者草就此篇小文,力图对唐前期轻税的性质、内容做一较为详细的探讨。 唐前期有两种轻税,其一为客户之税,二为内附者之税。客户之轻税始于开元中,持续时间很短。《旧唐书》卷一〇五《宇文融传》云: 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这种轻税的数量及用途,《唐会要》卷八五“逃户”门记载云: 岁终,得客户钱百万,一时进入宫中。 “客户钱”即客户的轻税钱,它作为羡余被纳入宫中支用,后来又被用来补充常平仓本钱。这种轻税是宇文融括户后对客户的暂行税法,在财政上的意义不大。本文所讨论的是第二种轻税,即蕃胡夷獠内附者的轻税。  相似文献   

10.
吴益炳 《经济论坛》2004,(15):143-14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进行了重大改革,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3年3月)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8月),确立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模式,加快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步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两个确保”的落实,保证了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有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个人账户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压力,以致开始影响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如何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规避基金财务风险,有过很多的观点和建议,本文试图就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西夏春季修渠徭役出工日数从5日至40日不等,这不仅与西夏计田出役的徭役科派制度有关,同时也和西夏每年一交之租税簿册的编制与呈递过程有关。这种税账内容不仅包含赋税数据,还有徭役日数,税账在下一年的二三月递交中央,中央根据此账制定春季修渠、科派徭役事宜。同时,春天修渠“百伕免一伕”的纳椽免役制中,“百伕”和西夏迁溜掌百户的籍帐制度有关。西夏税账分为几种类型不同、用途不一的文书,但相互间联系紧密。西夏除了独有的民族籍帐制度与唐宋有所不同外,也继承了两税法以来以土地为中心的中原籍帐制度这一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2.
《改革放言录》是一部关于改革思考者和亲历者历史言行的真实记录,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的真实心声。该书作者,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之子、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胡德平。书中汇集了胡德平从1984年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国改革问题的80余篇文章、讲话、部分书信等,是其多年来对中国改革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建议的集中呈现。  相似文献   

13.
唐前期户籍的管理措施与以租庸调制为主的赋役制度密切相关。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以及《斯坦因所获吐鲁番出土文书研究》等资料中户籍文书的基本范式,探讨了唐前期的户籍管理措施,通过对唐前期西州户籍文书的详细梳理,认为唐前期户籍管理较为严格,主要体现在户主的确定,家庭成员的年状、身份,户籍的变动信息,民户的户等、赋税情况以及受田数额等方面。揭示唐前期推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租庸调等各项赋役的征调。  相似文献   

14.
市租是西汉商业税的一种,但对其具体性质及相关问题,在学者间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最普遍的看法是将其作为市场交易税、营业税等类型来看待。这一看法直接源自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中的一段《索隐》,其正文为武帝时主父偃的一段话:“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索隐》注道:“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日得千金。”  相似文献   

15.
<正>《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出版于2009年,是王东洋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整理而成。考课制度是考察官员政绩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运行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内容。考课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是伴随新型军国的兴起而产生的。秦汉是考课制度的形成时期,各项考课标准和流程逐渐形成。魏晋南北朝与大一统之秦汉不同,政权分裂,因而很难实施统一连贯的考课制度,研究起来难度较大。学术界有关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探讨股份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深化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问题。也可以说,这是改革进入到现阶段所必须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此,我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与股份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与股份制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组织形式必然是股  相似文献   

17.
再论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济研究》1979年第1期发表了拙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这篇文章曾引起较大反响,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这里不想就反对者提出的各种批评进行辩论,还是留待实践去检验这篇文章的论点为好。不过,我觉得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实在需要研究,这一点应该说是可以肯定的。这里,我只想就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再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西晋诸侯四分食一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实行分封制度以后,如同战国秦汉时期一样,给予诸侯以优厚的经济利益。诸侯按照一定的比例同国家瓜分封户的租调,这便形成了一整套的分食制度。目前,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晋诸侯获取封户租调的比例,都是“三分食一”,即封户租调的三分之一为他们所占有。这种看法的依据出自《晋书·地理志》与《宋书·百官志》,两志中都有“江左诸国共三分食一”的简略记载。窃以为,《晋志》《宋志》中的记载是不完整的,其他有关记载表明,西晋分食制中,还有四分食一这一比例。下面,从两个方面对四分食一制加以推考。  相似文献   

19.
《商周刊》2014,(19)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9月4日发布,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正式启幕.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高考改革方案,回应了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特别强调公平,获得了社会舆论的点赞.被称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也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这一场改革,能否扭转长期积弊,全面优化教育“指挥棒”,许万千学子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对惩罚性赔偿本质的认识不一,导致各国关于该制度的立法及司法实践都产生了很大差异。我国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次往立法中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后,有关该制度的本质问题也征我斟学术界引起了很大争议。目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惩罚性卸依然以补偿功能为主的特殊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