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来,外资企业在华并购占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比重开始上升,而且成交金额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条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借助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与价格贸易条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应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背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90484户,合同外资金额达7459.0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3954.69亿美元。到21世纪初期,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国工业中的地位尤其重要。1.FDI与中国工业工业是我国对外资开放较早、开放领域较宽的产业,一直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产业。截止到2000年底,外商在工业领域的投资已占全部合同外资金额的60.87%。2.FDI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中占外商投资比重最高的一个行业,…  相似文献   

4.
主要探讨特定区域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按照企业资金来源,将江苏工业行业企业划分为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并在C-D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内资工业企业影响的计量模型;通过对江苏工业行业2000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工业行业有着较为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但这种技术溢出效应与江苏工业行业外资引进力度却不太相符。最后,分析了二者不符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革命提高了国际舆情的传播力和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力,也放大了虚假新闻、不实报道等信息失真的作用。本文基于全球事件、语言和语调数据库提取的国际舆情信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数据库、中国税收调查数据库等形成的匹配数据,从国家、行业和企业三个维度考察了国际舆情传播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际对华舆情与中国对外舆情的传播偏向正面化均能显著提高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水平;(2)国际舆情传播中的信息失真对信息来源更广的在华外资企业经营绩效和生存状态的影响不显著;(3)官方文化交流和非官方文化交流均显著推动了国际对华舆论升温或舆情偏向正面化,进而助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引进;(4)移动互联网革命放大了国际舆情传播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活动的影响。基于Bartik工具变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本文的研究一方面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舆情管理提供了新路径,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强国建设、国际舆情管理和文化友好交流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熊彬  王梦娇 《江苏商论》2016,(11):43-47
本文基于低碳经济背景,对山东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山东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当期会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2)滞后一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则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抑制作用,环境规制也有效抑制了当地二氧化碳的排放;3)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的增加,在短期内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也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我国一些行业内处于强势地位,这对内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行业的层面将处于强弱不对称地位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放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中,采用动态博弈的方法定量研究在我国一些行业的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所处地位的不对称性对双方得益的影响,并由此得出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服务贸易扩大对外开放, 引进外资渐入佳境 加入WTO一年来,服务业引进外资发展迅速。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提高,外商在中国服务业的投资出现了许多突破性进展。2002年1—9月,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资企业5801家,同比增长27.44%,占同期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24771)的23.4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4.61亿美元,同比增长49.07%,占同期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95.56亿美元)的23.92%。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很快,而外资企业出口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较大,如何充分利用外资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良性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从外资企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出发,阐述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提出了进一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出口贸易更快更好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在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省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中,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产业结构的变量,并运用Eviews6.0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回归以及格兰杰检验,得出结论: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外商直接投资在滞后期为23年时互为格兰杰原因,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针对湖北省产业结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金融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商直接投资一定程度劣化我国的产业结构、降低总体产出效应;外资企业的竞争导致内资企业效益下降、亏损增加;外资替代内资导致银行资金闲置;外商投资利润大幅度增加。通过对四个方面的实证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加权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2004~2012年中国与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通过数据计算与计量模型分析发现:中新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较低,并且产业结构差异、金融服务贸易不平衡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占双向FDI的比重、汇率均对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对GL指数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一年来,服务业引进外资发展迅速。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提高,外商在中国服务业的投资出现了许多突破性进展。2002年1-9月,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资企业5801家,同比增长2744%,占同期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24771)的23.4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4.61亿美元,同比增长49.07%,占同期垒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95.56亿美元)的23.92%。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过低。加大第一、三产业的引资工作,合理引导第二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应是今后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5.
张辑 《现代商业》2007,(17):133-135
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过低.加大第一、三产业的引资工作,合理引导第二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应是今后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1994年底,中国已累计批准22.1万多个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外商协议金额为2990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近920亿美元。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投资总量已较大,每年吸收规模名列世界前茅。 从1979—1993年15年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已达618.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包括外债)总额1337.9亿美元的44.9%。在我国外资结构中比重近半。据初步统计,1994年外商直接投  相似文献   

17.
《化工科技市场》2002,25(2):1-2
四、企业结构 大中型化工企业是推动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2000年化学工业大中型企业1929户,占全部企业单位数的15.4%;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43万人,占全部化学工业从业人员的59.5%;大中型企业在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中的比重,资产占70.7%,其它产出、效益指标较低(见表7)。 表7 大中型化工企业在主要经济指标中的比重 %化学工业大中型企业在该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世后,湖北省的对外贸易尤其是货物出口量增长迅速,其中,在湖北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量占了很大比重。本文在比较了湖北和其他区域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异同后,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以期得到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加权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20042012年中国与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通过数据计算与计量模型分析发现:中新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较低,并且产业结构差异、金融服务贸易不平衡程度、外商直接投资占双向FDI的比重、汇率均对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对GL指数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2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2001、2002、2003年我国工业行业数据,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机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机制源自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活动、研发活动和与内资企业的竞争,文章最后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