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10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几轮LNG船订造热中.韩国船企在接单方面一直远超口本同行。最近几年.日本船企仍未能在订单争夺战中扳回一局:2011年.全球共有LNG船订单50艘.其中43艘被韩国船企瓜分:2012年全球共有订单33艘.其中大部分也被韩国企业夺得。对此.日本造船界甚至有人急呼:“在LNG船方面,韩国已经超越日本”。  相似文献   

2.
世界造船产业最先的霸主源于欧洲.进入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的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了日本.1999年.韩国新船接单量超过日本.2000年.新船接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远远超过日本.造船产量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而在2009年6月.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双双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2009年接单分析 2009年.韩国造船业在新船承接方面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年承接新船及海洋工程订单刚刚超过100亿美元。这一规模不及大宇造船海洋2008年全年的接单金额.而现代三湖重工、韩进重工等世界10强造船企业全年“颗粒无收”。韩国造船企业前几年在新船承接方面力挽狂澜的气势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4.
2001年韩国在接获LNG船建造订单方面成绩优异,在世界总量的29艘订单中获得了21艘,占70%。进入2002年这种接单势头仍然不减,在目前世界船舶市场已签约的9艘订单中有5艘是韩国船厂接获的。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LNG船建造需求,大宇造船、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都  相似文献   

5.
7月份.韩国船企掀起一小股海工装备接单热潮.从大字造船海洋承接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到STX造船海洋承接的钻井船订单.多少减弱了上半年全球海工建造企业的接单颓势。  相似文献   

6.
对标近期中、韩两国船企的接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特别是海工装备订单已成为影响两国船企接单业绩的突出因素。今年一季度,韩国船企新船接单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现代重工、现代尾浦造船和STX造船海洋在海工装备订单领域均有不俗的斩获。这说明.韩国主要大型船企在船市低迷时期.业务结构向海工装备转向调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反观一季度中国船企海工装备接单量仅有4艘(座)、合计金额约为13亿美元。虽然近两年来中国船企不断加紧开拓海工市场.但整体接单量以及合同金额。与韩国船企相比差距明显。笔者认为.这一现状值得深入反思.中国船企在破解困局时.应当做到“瞻前顾后”。。  相似文献   

7.
“我国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手持订单三个方面全面超越韩国.只是一个看上去华丽的表象。真实的情况是.我国船舶工业造船能力和接单能力存上升.但是船企的赢利能力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季度.国际造船市场受世界经济、欧债危机和海运低迷等的影响是一个不景气的季度.全球新船签单成交量锐减.船价下行.全世界造船企业的手持船单累计数量大减.造船企业均面对着重大的压力和经营困难。韩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造船大国,但在上述市场大环境之中.其造船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一季度的新船接单量.新船接单总计金额.手持船单总量和船舶出口金额同比均呈现出了两位数的下降:主要大型造船企业在海工装备接单方面有所建树.众多中小造船企业新船接单廖廖无几.绝大多数仍处于零接单的危机境地.  相似文献   

9.
订单     
《船舶经济贸易》2013,(12):56-56
前10月全国接单量持续增长1~10月份,全国造船企业承接新船订单46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787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1%,比2012年年底增加10.2%。其中,手持出口船订单为1.0313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9%。前10月全球新船订单增长超七成  相似文献   

10.
订单     
《船舶经济贸易》2013,(9):59-60
外高桥造船前7月接单686万吨 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抓住新造船市场反弹机遇的同时.持续提升管理效能.生产经营取得了良好业绩。截至7月底.该公司今年已承接新船订单41艘、686万载重吨.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接单任务。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关于韩国造船企业低价抢单的报道见诸报端。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今年1月.通过采取低价接单策略.韩国船企新接订单量已经远远超过中国。于是有业内人士惊呼:“船市价格战打响了!”对此,专家表示.我国造船企业应谨慎应对韩国船企的价格战.切不可盲目跟风降价.还是要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上下工夫.提高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接连为日本造船企业的出口船订单提供买方信贷,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幅度之广前所未有.为陷人困境的日本造船企业注入一股暖流。继中国和韩国之后.日本的政策性融资不断加大.力争在船舶融资市场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扩大日本造船融资能力,同时也为日本造船业提供更多的接单机会。  相似文献   

13.
韩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造船大国强国.这主要是从国际造船市场传统的几项评判指标来衡量的.如船舶研制设备能力、年新船建造完工量、年船舶建造金额、年承接新船订单量.以及手持订单量等。但如果从国际造船市场的三大组成部分来分析.上述偏重于数量的评判标准难以反映出造船大国强国的真实状况.如在商船中.韩国目前仅仅是货运商船居第一位.而商船中的极品——游船和豪华游船韩国还是空白点。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伊始,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和STX造船海洋等韩国四大船企共获得了约96.3亿美元的新船和海工订单,大约完成了年度接单目标的18%。整体而言,韩国四大船企的接单业绩参差不齐,其中海工装备成为接单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98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在世界仅排第十七位。占目际市场份额的仅为0.8%。如今,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已超过30%。我国已成为与韩国、日本比肩的世界造船大国,并正在向着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迈进.而这其中.中船贸易公司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全球最大的船舶咨询公司克拉克松航运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7月,世界船舶企业新接订单1.288亿载重吨,而中国船舶企业承接新船订单5730万载重吨,占全球新接订单份额近一半.历史上首次超过韩国和日本,成为国际船市的最大赢家,世界航运、造船界纷纷为之震惊,惊呼“中国造船时代来临”。  相似文献   

17.
据韩国船舶工业协会介绍,由于全球对油船的需求强劲,2005年韩国造船企业将继续接获大量新船订单。不过该协会指出,由于全球钢材涨价和韩元对美元坚挺,造船企业将面临成本增加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以来,船价不断下滑.新船订单大幅减少。作为江苏的中小型造船企业.苏港造船应对船市危机的主要举措有以下三点。一是尽量不做外单.而以内贸船为主。去年承接的欧洲船东订单.目前看来确实出现了交船难的问题。船东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今年上半年.苏港造船承接的全部是内贸船订单.以规避交船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宇造船工业公司是国际造船业界和海运业界所熟悉的世界的第三大造船企业. 最近几年,国际造船市场上LNG船订单的绝大部分都落入了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的手中,而近两年绝大部分订单都被韩国企业争走.在韩国企业中,大宇造船工业公司拿到的LNG船订单又为最多:去年它承接了6艘,今年到8月21日为止又承接了10艘,均为13.8万立方米容量级,每艘造价为1.7亿美元,不到两年时间到手的LNG船订单达16艘,在世界LNG船建造市场上占24%的份额.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国家中、韩两国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国家.2011年两国基本承接了全球90%的新船订单.完工量、手持订单累计全球份额均接近80%。虽然2010年、2011年中国连续两年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均超过韩国.但综合来看.韩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逐渐摆脱三大主流船型的产品定位.转向了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成功实现华丽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