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都在大规模推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未来三年,很可能走出十分:TN的四条曲线。美、英经济是大“L”型作出这样判断的根据主要是两条。首先,经济振兴计划的主旨是刺激需求,就是希望增加美国居民、企业与政府的支出,但美国经济早就是负债经济,目前美国的对外净负债已近4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府于2009年9月20日发布了美国国家创新战略报告——《美国创新战略:迈向持续增长和高品质就业》(以下简称《创新报告》),这是对奥巴马总统上任以来美国创新政策的系统归纳,也是对美国如何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3.
程碧波 《环球财经》2014,(9):122-124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确立了世界货币地位,从而为美国带来巨额铸币税。美国只需要源源不断的用纸印刷出美元,就可以交换别国的实物财富。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各国需要的美元储备,以及美元交易也在增长,所以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出美国,实物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12,(4):68-71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测,世界经济有可能陷入新一轮衰退。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成为科技政策的主旋律。世界各国将创新视为复苏的钥匙,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各国希望依靠创新,化危机为机遇,引领经济走向复苏。美国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长期繁荣美国视创新为国力之根基。继2009年9月推出《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之后,2011年2月4日美国又推出了新版的创新战略——《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美国创新战略旨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7,(50):25-26
美国经济一打喷嚏,世界其他地区就会染上肺炎。这是一个过去常见的,尽人皆知的事实。但是世界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很大!如今,华尔街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信,全球经济已经与美国脱钩。从这种脱钩中可以得出下述结论,即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实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抵挡住美国经济的疲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美国依靠美元的特权,通过资源的全球配置,构筑了资产膨胀推动借贷消费不断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汇率政策是以维持其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为目标,美国的均衡汇率是要实现如下均衡:其一是既能确保享受美元霸主的利益,又不至于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冲击到它自身;其二是既能保持美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竞争优势,又能享受别国的实体经济资源,并维护别国对美国的增长需求;其三是既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又不至于导致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美国的汇率A略是努力促使名义汇率变动收敛于符合自身利益的均衡汇率。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30周年。海内外媒体纷纷发表纪念文章的同时,一些美国主流媒体也特别提到,2006年创立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性对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China—US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4,(19):74-75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现出对世界经济异常乐观的预期,从原因上分析或许是美国经济潜移默化的变化,使国际机构增强对世界经济的信心,特别是美国经济数据的修正,使全球经济信心提升。因此,全球出现一些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如美国经济如何界定与判断,美元汇率走势如何?欧元区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与1999年形成不同反应,欧元如何运行?亚洲外汇储备下降趋势,将会对世界和区域经济金融有何影响等等,一连串的经济金融问题似乎都与美国经济战略和美元汇率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9.
的确,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购买资产。而且中国的经济规模确实要超过美国。但是这并不会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很快到来——最早将在2040年实现,很可能是在2050年。在此期间,眼下的任务不是设法阻止中国购买美国的资产和进入美国的市场,而是要与中国一起精心构建一个足够包容和灵活的国际体系,以保证中国经济增长并使世界其他国家分享其经济带来的潜在收益。  相似文献   

10.
王梦奎 《发展》2012,(9):14-18
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世界经济经过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正在波动中缓慢复苏。这次由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债务危机,债务危机又导致政治危机,不少发达国家负债式增长不能持续。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2007—2010年世界新增失业人口,55%在经济发达国家,现在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都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全球失业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增长脆弱性往往会改变国际市场的预期,使依附美国政策调整国家的经济金融基础受到伤害。而美国经济规模大,对世界经济具有引领作用。因此,有必要了解近年美国政治战略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新组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日本对外经济战略,不能脱离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因为日本经济不仅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而且是个高度国际化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本自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所采取的一切发展战略,都是依据日本当时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提出来的。回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经济格局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1860年以前,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第一位,取得了当时世界霸主的地位。19世纪末以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成了不可一世的金元帝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在世界经济中一直占绝  相似文献   

13.
[美国《商业周刊》5月8日]中国正在向世界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战略转变到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更平衡的经济增长战略。这个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它将重塑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1996年12月初,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美国亚洲基金会和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主办的“中国经济增长对亚太地区的影响——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负债型经济增长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债务问题一直就是关注的焦点。回顾过去几年经济运行的状况可以发现,在"网络泡沫"破灭到"次贷危机"爆发前这段时间内,美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的同时,居民、政府以及对外负债也在大幅增加。本文主要揭示美国经济增长与负债增加同时并存的现象,并对负债型经济增长的形成做出相应解释。本文认为,在美国负债型经济增长模式形成的过程中,美元的国际地位是基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保证,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我们之所以使用“调整”而不使用“衰退”来讨论当前美国经济出现的增速下滑问题,在于我们认为,这种减速是上升途中的正常调整,是对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初期的快速发展和亢奋状态的一种修正,这种调整将使美国经济和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周期性经济衰退。如果这种判断正确,现在我们的对策研究,不但要关注美国经济增速下滑对我国进出口及其相关产业造成的影响,更应该关注的是,美国经济经过调整、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之后,我国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国现在应该采取些什么行动来主动适应这个新的格局,在教育、科研、先导产业发展上,应该作出哪些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英国《金融时报》8月10日】20年来,特别是在过去10年,负债迅速增加使美国的消费增速超过了经济增长,贸易逆差也随之扩大。美国消费过快增长带来的一个后果是,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经济能够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消费增长得更快。作为美国消费热潮主要受益者的亚洲尤为如此,特别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目前美国的经济衰退——我认为是从2007年12月开始的——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融合到世界经济中的中国无法不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如今中国正在为经济过热而担忧,不久的将来就该为其经济不够热而忧虑了。  相似文献   

19.
按照经常收支的会计恒等式(Ex-IM=(S-I)+(T-C))统计,美国从80年代开始经常收支出现逆差,沦为世界最大的借款国和最大的债务国。每年不得不依靠巨额国外资金流入来解决国内储蓄——投资缺口。80年代利用外资总额占GDP的1.8%,90年代为1.7%。是典型的负债型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0.
经和组织(OECD)最新的预测是美国经济将在今年实现软着陆,这对世界其他经济区域来讲是个好消息,而且联合国2000年7月3日发表的报告预计世界经济增长率3.5%,进入11月以来,IMF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7%,比年中更乐观。但还不是该欢呼的时候——这并不是担保经济前景一定美妙。一些人甚至认为,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00年。按照经和组织2000年11月20日发布的经济展望,美国经济在经历了10年的空前增长后,2001年的增长率为3.5%。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统治地位意味着如果对美国经济有利也就对欧洲、日木和其他的经济体有利。经和组织预计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2001年到2002年经济将行之有效适度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