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长,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一定能带来就业的高增长.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一般会带来就业弹性系数的下降.“十一五”以来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还面临着城镇劳动力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三峰叠加”局面,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在分析经济结构对就业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论证了内蒙古近年来高增长下低就业的结构性因素变动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她提出了选一步扩大我区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亚太再平衡战略"最近成为国际政治领域频频提到的一个词汇,它的提出源于美国要平衡和制约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赢回战略上的主导权;通过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重振美国经济的目的;摆脱美国外交困境。美国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过程中一步步加紧对中国地缘、军事和经济上的围堵布局。为了应对美国的围堵,中国必须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制定破局措施。  相似文献   

3.
孙立平 《开放导报》2002,(11):38-39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在现实的层面上陷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悖论之中:即使经济有一个较为快速的增长,但社会中的大部分人不能从中受益但如果没有一个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却会从经济停滞中受害.这样的一种逻辑,在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并且作为一种逻辑支配着我们的经济政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城市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资源环境的恶化和土地利用的低效,使得土地再开发成为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许多城市解决空间发展瓶颈、提升城市质量的必然选择。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土地再开发,尤其是村镇层面的土地再开发,进展并不顺利,土地再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及其导致的经济绩效损失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并不能通过一般经济演化规律得到完整的解释。基于新制度经济学,本文从中国转型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村镇产业用地再开发为例,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集体土地权属模糊和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缺陷这两种主要的制度约束在村镇产业用地再开发利益冲突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由制度约束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对村镇产业用地再开发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从机制创新的角度为村镇产业用地再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阐述经济结构一般概念入手 ,分析了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方式、质量、周期以及稳定性的影响 ,同时也分析了影响经济结构变化的一般性因素 ,如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准、科技创新、政府政策、域外需求及经济变化等。针对香港属高度开放、自由经济等特点 ,从香港经济结构的缺项性对香港经济增长点分布的影响 ,从经济结构快速转换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影响 ,从经济结构演化的阶段性对经济增长阶段性的影响 ,从经济结构的开放性对经济增长波幅的影响 ,从经济结构吸纳资源的偏好性对经济增长的导向性影响 ,从经济结构的趋软性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影响等六方面探讨香港经济结构变化对香港经济增长的不同方面作用 ;文章最后则分析了影响香港经济结构变化的八方面因素 :社会票赋资源、地理位置、需求因素、供给因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城市规模、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步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牵动着政府、媒体、学者和百姓的神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城市化进程中必须保护农民利益 城市化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有大量的人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因此,城市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地位提升问题.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二元制结构,长期以来农民在经济、就业、社会地位等方面无法享受国民待遇,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再得不到有效保护,再遭到侵害,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农民处境将更为艰难,由此引发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本刊向读者推荐一篇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人:著名经济学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第一,报告视野开阔:作者运用最新的资料和数据,对下一步如何稳定增长、控制物价、调整结构、惠及民生、深化改革以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作了深度探讨,触及了中国经济社会若干全局性、深层次问题。第二,报告见解独到,提出若干有新意的观点:如,关于中国现在正面临宏观经济格局的转变,处在一个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转变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将有所转化,政府的力量应该有所减弱,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的观点;关于调整经济结构包括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五结构"的观点等。第三,报告提出相应方略:在体制改革方面,作者依据其《人本体制论》著作,进一步阐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的"五环改革"主张,并凝结为"经济转型、政治变革、社会共生、文明交融、天人合一"五句箴言;在社会管理格局方面,提出关键要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处理好维权与维稳、对话与对抗的关系,强调摆脱既得利益格局的特殊利益的束缚。报告语言活泼,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转型之道     
《上海国资》2013,(1):50
编者按:中国经济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跨入一个新的"转型时代"。我们日益强烈地感受着发展的"倒逼":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倒逼,美欧经济正在经历一次"再工业化"的旅程,给中国制造平添了更大的压力;中国经济要素红利流失的倒逼,土地、资源、环境、人口等基本要素的优势已明显弱  相似文献   

9.
钢花 《北方经济》2006,(12):3-4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严峻的问题,而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本文强调农民在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强调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结构,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的论点.这一论点突破了以往从生产力角度,以产业结构或投资结构为核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局限,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其不在于生产力、资本或资金等物质力的增长,而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治-经济理论模型作了大幅度的改进,并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提出了初始收入不平等与后续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不确定关系的假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使用中国21个省区的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不平等进行了结构分解,测度了农村不平等、城市不平等以及城乡之间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不平等在解释人均产出增长时比城市不平等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农村不平等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城市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城乡之间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城乡部门之间的不平等在解释城乡两部门的经济增长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区域公平和城乡统筹方法必须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