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与激励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减少委托风险、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的焦点问题。本文从考察公司治理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代理问题”着手,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下解决“代理问题”的激励制度安排,提出隐性激励和显性激励的配合使用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中“代理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两种激励制度的比较分析,探讨我国在试行年薪制与经理股票期权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下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一、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委托代理关系按照现代公司理论,出资者(如股东…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司制度的特征是公司的股权多元化,公司股东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的直接矛盾是公司经营者的长期利益与公司股东们的长期利益不一致。由于被欲获得利益的动机所驱使,许多公司的经营者宁愿冒着牺牲股东长期利益和公司长期利益的风险去追逐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由此在现代公司中出现了代理风险。西方国家发明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经过实践证明在弱化“委托-代理”矛盾,  相似文献   

3.
西方公司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治理问题、激励问题等作了初步研究,奠定了现代公司理论的基础;制度经济学家对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问题作了深入、系统分析,其结论直到今天仍是最具影响力的观点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理论、合同理论、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的突破及其研究方法引入公司理论中,西方公司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洋  凌健 《时代经贸》2008,6(11):50-51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和股东由于目标函数不同而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重要前提,控制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契约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使这个问题成为现实,委托人无论是了解代理人的信息,还是监督、控制代理人的行为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国内外理论界普遍认为,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尤其是股权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相君 《经济论坛》2003,(14):83-83
一、经济学的自身缺陷使财务报告舞弊具有可能性会计学是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思想理论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因而,财务报告的产生势必受到它的深刻影响。根据经济学家科斯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其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经济资源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经济资源的使用者即代理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构成了企业委托———代理关系链中的基本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公司所有(股东)和其代理人(董事和经理)之间权利和责任不对等。虽然现代公司通过内部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一整套的内部制衡机制使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有所缓解,但现代公司内部治理缺陷——监督和激励问题仅通过内部机制的安排无法克服,必须利用外部市场的竞争机制所产生的间接治理机制及所提供的有关实施治理的充分信息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何永芳一、现代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为保证公司法人资产能有效运营而在组织管理上作出的制度安排。现代公司制度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信任托管、董事会与高级经理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股...  相似文献   

8.
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关键是指标考核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因此,要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企业的业绩。现代公司制度的兴起,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拥  相似文献   

9.
内部人控制目前在国内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现代公司制度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内部人控制的起源。对这一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结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下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程  刘星 《生产力研究》2007,(15):39-40,96
委托代理是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公司中广泛存在的代理冲突通常会导致投资决策的非最优化。因此,关注委托代理关系下公司投资决策的非效率问题,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对策成为了学术界的焦点问题。文章从股东债权人代理、股东经理人代理以及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三个方面对公司投资过程中的非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相应地分析了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委托代理制度的扭曲。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最高决策者的关系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或称代理关系)。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以契约方式授权给代理入,其中包括某些决策权,代理入以委托人的名义并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层级代理关系,股东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管理者,因此公司的资本经营和重大决策往往是由公司管理者来实际控制的。事实上代理关系的存在导致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由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  相似文献   

12.
段赛勇 《经济师》2006,(12):194-194
文章回顾了企业制度的演进,具体讨论了委托———代理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最后,就对委托———代理理论范畴内的“激励无效”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楼大政 《经济论坛》2003,(13):29-30
一、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必要性企业经营者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稀缺资源。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源于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现代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同时伴随着技术和管理过程的复杂化,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专职管理人员,由此导致了现代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发生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两者参与企业经营的程度不同,享有的信息不对称,这使经营者有可能为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而不惜牺牲股东利益,做出不符合企业价值取向甚至相反的决…  相似文献   

14.
孙慧琳 《经济师》2003,(3):183-184
企业建立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激励与监督机制的模式分析及国有企业机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经济师》2003,(6):145-146
文章在分析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 ,指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传递链中存在传递障碍 ,并提出企业的两种激励模式和两种监督模式 ,最后对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财务代理人制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浩  郭丽红 《财经研究》2001,27(10):29-34,46
财务代理人制度不但可以缓解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矛盾,而且可以及时有效使用新的金融产品,提高企业的财务运作能力,但是财务代理人也面临目标多元化、职能定位模糊等问题,只有解决了上述的问题,财务代理人制度的功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问题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成本太高,尤其是国有企业特有的股东层面上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代理层次多,监督成本高,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决策偏差大而成本高昂,成为国有企业的效率净损失。  相似文献   

18.
多任务委托工程监理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监理制度下的业主与工程监理之间的关系属于多任务的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多任务委托-代理博弈分析,由于工程监理承担任务间努力成本的替代性,多任务委托-代理情况下的工程监理具有不同于单一任务委托-代理情况下的激励机制;为防止对工程监理激励效能的弱化,工程监理激励报酬制度应以客观绩效评价为主,并辅以主观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卫星式产业群中核心企业与集群伙伴间的业务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过程中,为消除核心企业与集群伙伴之间由于利益目标的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非协作、低效率等风险问题,集群的核心企业需要设计一份激励合约促使集群伙伴努力工作。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委托代理模型,并进行了激励合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面临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有产权不可分割性的特质决定了国有经济委托人不拥有合法的个人产权,不是具体的人格化的个体,难以对其机会主义行为实施惩罚机制,所以,国有产权委托人缺乏努力设计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等克服委托-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的内在激励,也就很难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化是个体化、人格化清晰产权的结果,而重构个体化、人格化清晰产权又与国有产权不可分割的特质不相容,因此,国有产权存在着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