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大为  樊倩 《新经济》2022,(9):45-47
新冠疫苗全球分配困境也是全球治理赤字的体现,疫苗的供给方式不仅关系到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也关系到全球贫困、人道主义、重拾多边主义、全球治理价值观等一系列深层问题。疫苗全球分配方案是治理主体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体现,蕴含了其全球治理的价值观和逻辑。应对当前的疫苗全球分配困境需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合作。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成为研究热点,但学术界鲜见对二者做出清晰的区别边界和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理论和实践进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目标、主体、对象和机制,并构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理念、理论和模式框架。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形成过程,全球价值链的二元驱动机制,全球价值链中经济租的产生和分配,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以及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目前森林的可持续管理还未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规范,国际上现已逐渐形成了一些国际森林规制的替代性办法,即进行全球森林治理,将全球治理的理念引入到全球森林保护中来。文章分析了全球森林治理与法治的关系,尤其是全球森林责任与正义问题,探讨了国际法视角下全球森林治理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全球森林治理改革的建议:建立全球森林治理机构;制定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国际标准;将环境正义原则纳入全球森林治理中。  相似文献   

5.
全球城市具有较强的全球经济控制力、资源支配力和科技创新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总结全球城市中心功能的基础上,以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为切入点,本文研究了全球城市中心功能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上海与全球城市的差距,提出上海应该借鉴全球城市中心功能建设的成功经验实施“五大战略”,将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国力相匹配的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治理,是一种民主的治理,国家、国际组织、区域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将以平等关系,共同承担对于全球性问题的责任。《全球治理:概念与理论》一书对全球治理的制度与结构进行了介绍,同时在与国家治理的比较研究中突出了全球治理的地位和角色。该书结合全球治理理论的新发展,选择全球社会组织、全球冲突与安全治理、全球金融与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季红 《经济导刊》2007,(12):1-1
我国的全球竞争力到底在全球经济体的竞争中处于什么位势?前不久,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07-200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名为全球第34位,比上一年度的新排名上升了一个位次,比上一年度原始排名则整整提高了20个位次.全球竞争力报告每一年度公之于世的时候,都会引起全球范围的强烈反响,实际上,该报告已经成为商界精英进行全球业务布局和许多国家政府制定全球竞争决策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热点     
<正>全球动力电池暗潮涌动今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变化。近日,全球资讯机构SNE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1月的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数据。1月,全球电动汽车的电池装车量为33GWh,同比增加18.1%。从2020年第3季度开始,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持续增长。专家预测,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将达到749GWh。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20日,全国首届"全球学与全球治理论坛"在北京花园饭店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球  相似文献   

10.
《时代经贸》2013,(4):60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家,欧盟则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家集团。2011年,欧盟多项服务贸易全球排名第一,其中旅游收入占全球的41.1%,交通运输服务出口占全球的47.6%,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全球的50%。2011年,美国旅游和交通运输收入在全球国别排名中居  相似文献   

11.
《时代经贸》2013,(7):60-60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家,欧盟则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家集团。2011年,欧盟多项服务贸易全球排名第一,其中旅游收入占全球的41.1%,交通运输服务出口占全球的47.6%,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全球的50%。2011年,美国旅游和交通运输收入在全球国别排名中居首,所占全球份额分别为14%和9.2%,美亦是其他商业服务主要出口国,份额为全球的16%。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关注和竞相研究。本文在研究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点、原因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等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也就不能仅局限于对汇率或投资—储蓄缺口某一单因素的调节,而应当从结构性因素、供给政策和要素流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各国相互协作、各种政策相互结合,各国配合来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在全球培养、在全球工作、被全球争夺,催生了全球范围的人才流动市场,各国在全球化市场中既合作又竞争。系统地梳理了技术移民、留学、阶段性流动以及人才回流、人才环流与共享等全球人才流动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最后,针对我国完善人才制度、利用好全球科技人才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投资活跃度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明显.首先,通过刻画1995-2019年全球价值链的变化趋势,本文发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价值链的上升趋势停滞,甚至出现萎缩的态势,中美两国对此贡献约30%.其次,对比不同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贸易增速,本文进一步剖析全球价值链对全球贸易的结构性影响.最后,结合新冠疫情对中间品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冲击,本文对全球价值链未来发展和重构趋势做出预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行业异质性及收敛性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呈现收敛趋势。利用TiVA 数据库提供的数据,采用附加值贸易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进行测度。结果发现,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GVC1.0、GVC2.0、GVC3.0),在GVC1.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不断下降,在GVC2.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加速上升,在GVC3.0时期全球价值链位置稳步上升。构建全球价值链位置收敛计量检验模型,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演化存在绝对β发散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论可为促进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位置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16.
李石觊 《经济导刊》2007,(10):67-69
全球主流银行规模正在快速扩张,全球银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全球银行产业中的"中国奇迹"已经初步凸现. 全球银行新座次 7月底,在全球银行产业有广泛影响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2007年度排行榜新鲜出炉.这是一份全球银行产业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的并购与重组、竞争格局不断解构与重构后的最新榜单.  相似文献   

17.
全球价值链是全球经济的一大特征,随着产品、服务及国际资本等生产要素跨越国家间国境或关境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而跨国公司又通过贸易、契约、投资等经济活动将全球的供应商、零售商连接成一个巨大的全球生产网络.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复杂的供应商关系网和不同的经营模式管理着全球价值链.迈瑞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在研发生产销售活动遍布全球的今天,其优秀的全球价值链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值得探讨研究.本文以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梳理分析迈瑞全球价值链的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营销观念到全球营销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市场营销学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市场营销学和国际市场营销学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正在全面融入全球经济,因而迫切需要加快全球营销学在中国的研究、发展和传播.全球市场营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六种观念:国内市场延伸观念、国际有限差异化观念、国际本土化观念、全球标准化观念、全球本土化观念、全球混合化观念.  相似文献   

19.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发展过程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首先从全球价值链的分解出发,并且在全球分工体系进程中产生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不同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的理论分析视角,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对于解释世界投资和贸易方向及其模式的改变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全球生产网络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解释有很强的针对性。全球生产网络今后在区域比较、产业深化、服务网络等方面可能有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是自身发展和承担全球治理责任的共同需要。中国在"共商共建共享"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和开展全球性问题的科技应对。可从以下方面制定和实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中国方案:积极推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变革和国内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商谈与合作;基于"一带一路"等平台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平台与联盟的建设,对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做有益补充。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化,有必要将全球科技治理视作全球治理的一个独立的次领域,并加强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