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经济》2012,(7):12-13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风险是生产过剩。目前为保增长采取的新一轮刺激措施,虽然可以暂时保增长,推迟这一危机爆发,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的生产过剩危机仍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2.
蓝庆新 《中国经贸》2010,(11):60-61
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及时而果敢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政策,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低迷,实现了经济增长“保八”的目标。然而,危机过后,当我们进入后危机时代,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贸易保护主义花样繁多、国内产能过剩,政府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3.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3,(10):43-4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中国经济政策重心调整 在面对2011年以来的经济下滑时,新一届政府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克强经济学”的三个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这三个里面非常核心的是去杠杆化。而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与利益结构下,我国事实上存在经济增长依赖症,其根源在于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今年经济运行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稳增长的有效途径就是稳投资,因此,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关联储和欧洲央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问题。这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调控经济流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储蓄率偏高等因素,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因此.如何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世界银行2009年3月】概要 中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但目前还没有出现太大问题。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所以比其他国家要小,是因为中国不依赖国外资本支持经济增长,银行业基本上未受国际金融动荡的波及,同时存在采取大规模财政和宏观经济刺激措施的空间。然而,随着全球危机的加剧,中国的出口已受到重创,并正在对社会投资和市场情绪产生影响,对制造业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6.
现在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让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滑坡的风险,而宏观调控当局当机立断采取的财政刺激和信贷扩张的措施,使中国经济免于严重的衰退,并且逐步企稳回升。刚刚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似乎正为这种看法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7.
三、消费如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目前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刺激中国的消费增长,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  相似文献   

8.
金海滨 《浙江经济》2009,(18):44-45
学习借鉴外地应对危机保经济增长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回升,谋求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的主动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果断应对措施,“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就业”,推出“四万亿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经济出现了比较强劲增长.2009年保八已无悬念。“乍暖还寒”,虽然危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导致这次危机的很多因素并没有充分暴露和有效地消除,并且解决危机过程中的很多措施又造成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社会消费需求是保增长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让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