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传统的媒体传播的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品牌传播的需要,而如今的微信、微博、博客、微电影、移动APP等新媒体,对企业品牌营销传播所起的作用越发明显,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传播理念、媒介和技术等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整合化、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方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企业品牌营销的内涵需进行深入的挖掘。本文将结合新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的特点,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品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促进企业品牌营销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品牌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不断有品牌选择联名的策略和路径。如何将品牌联名做好,使营销传播达到1+1>2的效果成为品牌联名的关注点。相较传统的营销理论,4I理论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新媒体时代。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了解现有研究状况,结合4I理论研究五个品牌联名典型案例在微信、抖音等平台的传播特征,分析品牌联名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做出思考并得到一些启示,展望品牌联名新媒体传播的未来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可靠的数据分析,提炼总结品牌联名新媒体传播特性,最终帮助处于新媒体时代的企业品牌联名在传播效果上做出突破,进而推动品牌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给传统品牌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大宝作为家喻户晓的传统品牌不断地探索和改变,利用新媒体接近消费者,采取了多元化的品牌传播策略。为了明晰大宝在新媒体时代具体的品牌传播情况,并从中探究传统品牌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进行品牌传播。本研究根据学者们对品牌传播的界定,分析大宝在新媒体时代运用的品牌传播策略,并进一步为传统品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新媒体环境下老字号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一些成功的品牌活化实践,包括加强数字营销、强化品牌感知、增强用户体验等,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商业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老字号品牌传播对受众品牌态度和品牌感知的影响发现,老字号品牌传播对受众品牌态度和感知都具有积极影响,受众品牌人格感知也对受众品牌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提出综合运用多种形式与消费者有效交流、准确定位新媒体平台并制定有效传播、开展差异化竞争突出品牌个性等策略,有助于提升老字号品牌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效果,实现品牌活化。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品牌运营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构建自媒体平台,形成独立发声的企业新媒体,不再受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限制。和传统品牌运营模式相比,新媒体品牌运营被广泛接受的程度不高,有些企业还没有正确认识和有效应用。为更好地借助新媒体推进企业品牌运营,尝试从新媒体时代企业品牌运营特点着手,分析企业新媒体品牌运营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通过拓宽传播渠道、打造高质量内容、整合营销资源等相关运营策略,让新媒体真正成为企业品牌运营的利器。  相似文献   

6.
张芸 《中国报业》2012,(18):129-132
新媒体时代,党报的品牌宣传也应与时俱进,并将党报的品牌形象作为重点,是新时期传播力的基础。拓展品牌市场,也是提升党报传播力的重要保障。为此,笔者从SWOT角度,分析新媒体时代党报品牌传播战略。  相似文献   

7.
周昱  张嘉 《商业科技》2013,(28):153-154
品牌即传播的产物。品牌传播不仅属于营销管理范畴,更应该定位在传播领域上。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碎片化”的本质特征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碎片传播的应运而生,给传媒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又赋予了品牌传播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当今新媒体环境,提出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即“碎片化”,并赋予了在“碎片化”时代下品牌传播的新特点,最后引出了新媒体对品牌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IPTV、手机媒体、博客、SNS社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陆续进入传播领域。新媒体既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式,也给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倚重品牌传播的服装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8,(1)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新媒体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这一背景下,品牌塑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尝试探讨新媒体传播方式对品牌塑造的影响以及今后的品牌塑造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互联网、IPTV、手机媒体、博客、SNS社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陆续进入传播领域。新媒体既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新的手段和方式,也给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倚重品牌传播的服装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对新媒体的革新起着推进作用,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已经逐渐的代替传统媒体,并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新媒体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工作;企业品牌营销的方法、效果和理念也改变了,新媒体的主要优势是能够为金融企业的营销带来机遇,在信息的传播上也给金融营销带来了全新理念,但是,新媒体在日化品牌传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成熟理论比较少,根据这一因素,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新媒体背景下金融营销传播的有用策略,为金融营销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良好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蕊 《中国市场》2023,(25):110-113
文章对基于微信小程序奢侈品牌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针对中国客户群体的奢侈品消费行为和心理动机进行分析,指出奢侈品牌新媒体营销在中国消费市场传播的现状,阐明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奢侈品牌新媒体营销优势包括定制化互动、多维度体验和关联化传播,从而总结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奢侈品牌新媒体营销传播策略:元宇宙消费场景的功能、私域流量池运营的活力、时尚传播体系化的圈层。期望为高端品牌本土化和本土品牌高端化的新媒体营销提供思考的方向,以期丰富奢侈品行业的品牌传播建设和国际营销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3.
《商》2016,(7)
品牌传播是品牌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介成为了使用最为频繁的媒介,为了加强品牌传播的效果,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新媒介对于品牌传播的价值,与此同时还要找出新媒体在品牌传播运用上的不足,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新媒体在品牌传播中发挥最大的优势,使得品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成功营销》2012,(3):110-110
将全面推进新媒体传播计划,结合线下营销活动及品牌事件,以网络视频、微博、BBS等平台进行创意传播,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5.
《成功营销》2012,(11):78-79
正在过去12个月,60﹪的企业表示曾因社交媒体上的粉丝的意见或反馈,调整或修改过产品、服务或市场策略。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内容传播渠道与形式愈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内容营销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起来,新媒体也早已渗入企业传播的各个环节。而在中国市场特有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企业市场、公关等品牌传播部门也面临越来越多数字化挑战。企业如何持续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各种内容传播渠道与工具,将这些内容有  相似文献   

16.
赵孟媛 《中国报业》2022,(18):58-59
对于各大品牌而言,通过公益广告增加曝光量和受众好感度是其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进行品牌宣传的一大手段。本文将以我国新媒体品牌网易严选2020年的抗疫公益广告为例,对中国品牌的典型抗疫公益广告进行评析,探讨新媒体时代我国品牌进行公益广告创新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马博  张萌 《商展经济》2023,(12):7-9
会展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纽带,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和额外效应,会展业的普及和繁荣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极强的正向催化作用。新媒体的运用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延伸会展服务功能、深化客户群、拓展市场空间提供了新思路,因此众多会展品牌广泛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宣传。但是,当前会展品牌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时面临多重困境,还需要通过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支撑上持续发力打破传播困境,从而为会展品牌的塑造和传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的企业品牌从业人员,需迅速进入新媒体环境的内核,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适应企业传播转型。对于企业传播而言,在移动互联趋势的浪潮下,改变的不只是传播渠道的方式,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崛起,企业开始媒体化,"企业+新媒体"如何运营?如何有效地将品牌传播出去?这些都给企业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传播环境的变化,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对于企业组织架构的挑战,来逐步探讨企业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转型之道。  相似文献   

19.
王欣 《中国报业》2021,(5):62-63
信息化时代,传播方式不断更新换代,导致以新媒体为主要形式的营销手段占据品牌传播的半壁江山。传统的品牌传播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与受众互动的重要性,由于品牌对于受众需求了解不到位,导致传播品牌的定位出现偏差,致使受众体验感不佳。当今社会,数字媒体的蓬勃发展虽然能够带动品牌传播,但还需要在策略上创新,提升传播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群众生活提供了较大便利,传统媒体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城市品牌营销传播需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位,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城市品牌营销的传播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