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时下,提起招商引资,人们第一个反应就会想到从境外招商引资,仿佛“招商引资”就是单向的引进外商外资。其实,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外汇储备的逐年增高,国外投资促进机构已越来越看好中国,致使以往的招商引资情势发生了“逆转”,即从原先引入外商外资的“单行道”,演变为国外投资促进机构争相到中国招商引资的“双通道”。今年9月在厦门举行“第十届国际投资洽谈会”期间,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即“扎堆”来华招商,纷纷举办投资说明会、推介会、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张明 《环球财经》2009,(12):76-76
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投资者(包括中国央行、主权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与居民)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7989亿美元,约占同期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35%。2009年前3季度,中国投资者净增持美国国债715亿美元。这个规模与其他美国的主要债权人相比并不算太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储备的数额近年来迅猛增长。继去年初超越日本达到世界第一之后,今年上半年已达1.33万亿美元,接近中国GDP的一半。而按中国经济每年增长10%估算,中国投资于外国货币资产的外汇储备余额,相当于自2002年以来中国GDP增量或经济积累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5282亿美元,高额的外汇储备在提高中国信用等级和偿付能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制约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宏观经济内外平衡的压力,同时也对外汇储备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外汇储备投资过程中存在着渠道较窄、币种单一、管理被动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短期内我国外汇储备形成机制尚无法实现一步到位的转变,在渐进式的改革过程中,储备规模保持巨大数额,甚至屡创新高已是必然。因此,如何提高国家外汇储备投资效率将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王恺丰 《中国经贸》2012,(14):12-13
中国2001年加入WTO,外汇储备的规模日益扩大。为了分析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量的来源,本文采用了协整分析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量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f-.t~币量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量与这些变量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鑫生 《北方经济》2008,(10):84-86
本文根据我国的外汇储备现状,基于美国资本市场,运用资产投资组合风险最小化的理论,讨论外汇储备资产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安全增值问题。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6月22日】随着中国政府希望减少激增的外汇储备,并为中国公民提供更多投资渠道,中国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将首度获准投资境外股票和债券。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投资的统计纪录可追溯至1980年代,但直至近几年才录得较具意义的对外投资额,而投资增加主要是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财富积聚的结果。此外,内地政府放宽资本管制的措施,也加快了资金流出的步伐。最明显的例子为2006年推出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及于2007年成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放宽管制使海外投资额增加,有助缓和通胀压力及抵消美元疲弱对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预期内地政府会继续放宽有关限制。  相似文献   

9.
李磊 《西部论丛》2007,(3):40-41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狂飙、迅速攀向世界顶峰的事实,使中央政府不得不对此加以高度重视。为了更加灵活地应用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已开始探讨效仿新加坡、挪威等外汇储备高积累国家的做法,拨出部分外储成立一家投资旗舰公司。而近来频频斥巨资投资中国国有银行股权的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模式,则成为国务院积极考虑的投资模式之一。那么,淡马锡的具体运作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国外外汇储备管理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曙松 《上海经济》2006,(12):10-10
挪威和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虽然侧重点不同,挪威侧重于全球配置的投资组合管理,而新加坡则更侧重于建立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公司,但是从其本质来看,都是在明确自身持有外汇储备需求动机的基础上建立的多层次外汇储备管理。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以及外汇储备多不多的争论,国家外汇管理局新近以在浙江、广东和上海试点的方式,对企业境外投资购汇限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松绑。  相似文献   

12.
董亥宁 《产权导刊》2007,(12):12-14
一、中国"淡马锡"执掌外汇投资大权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诞生与我国不断激增的外汇储备规模紧密联系.2000亿美元的注册资本来自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是由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向中央银行购买,然后注入公司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我国1997~2007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考察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情况,认为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对外间接投资渠道单一,外汇储备收益率低;对外直接投资严重不足,用汇需求低;进口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的消费作用难以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运用我国外汇储备的思路:通过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增加国家的战略储备等方式开拓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通过增加间接投资中股票投资的比重、投资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行业等方式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  相似文献   

14.
有传言说热钱正在把宝押在人民币大幅升值上。不管怎么说,这总算给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的持续大幅增长提供了一种解释,这种增长目前已无法用经常项目盈余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大于中国对外投资来解释.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是短期资本涌入造成的,但投机者为什么要把宝押在人民币大幅升值上呢?这一前景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并不吻合。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取决于国内储蓄和投资的相互关系。二者之间出现不吻合便会产生贸易失衡,因为没有转化为国内投资的储蓄变成了外流资本,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外汇储备不断快速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并不同步增长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际社会对华贸易的贸易摩擦,这不利于外汇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7,(14):31-32
【德国之声3月28日】德国和欧洲面临来自中国的投资潮:北京将动用其巨额外汇储备在海外大笔投资。  相似文献   

17.
【英国路透社4月29日】在金融体系,中国监管单位在多项议题上已“短兵相接”,从促进债市发展到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乃至于允许人民直接投资港股均爆发冲突。不少人认为中国身为政治巨人,在政策上决不会行差踏错,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累积有上万亿美元,但却明显呈现出以外汇储备为主的债券类投资占多数份额的偏向结构。企业整体竞争力、出口导向型战略等因素是造成中国对外金融资产呈现偏向结构的重要原因。对外金融资产偏向结构不仅使中国对外投资的总体收益差强人意,对所投资的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控制力也相对薄弱,致使中国对外投资的许多重要作用难以发挥。逐步扩大直接投资比重、降低非直接投资特别是外汇储备的比重应该成为今后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何帆 《国际经济评论》2013,(1):34-50,4,5
当前中国以债权投资为主的对外投资特征,使中国的对外资产面临越来越大的潜在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跌入美元陷阱,收益率极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发展迅猛。尽管中国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在逐渐放权、减少管制、缩减审批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严重缺陷,制约中国对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社会部分地出于对中国投资的疑虑,调整了有关政策,加紧了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和监管,对中国的对外投资带来了一定困扰。中国需要加强和国际的合作,加强对企业海外利益的保护,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更好地保护中国对外投资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额2474亿美元的一半多。外汇储备增加之快大出市场意料,储备月度增加额由上年的200多亿美元升至今年的400多亿美元。特别是同期外汇储备增加额远超过贸易顺差(464亿美元)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9亿美元)之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