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许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中国的存在就是一种威胁。对中国家电业来说,渠道的存在就是一种威胁。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周刊》2006,(30):12-12
“中国威胁论”的出现,催生了洪水般的悲观威胁评估。现在,美国的商业出口管理部门——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提议了全新的出口限制规定。这些规定并未应对所谓的威胁,而且留下大量不确定因素,因而让美国业界感到震惊,我们的贸易盟国感到忧虑,中国人感到迷惑.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5,(12):17-18
【香港《明报》3月7日】对于民调结果,国际政策看法计划主任库尔说:“尽管一些亚洲邻国担心经济腾飞的中国会带来威胁,但受访者普遍视中国为亲善温和、对中国崛兴持正面评价。但国际社会此一观感似乎取决于中国自我约制、不寻求将其经济壮大转化成军事威胁力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五力模型理论来具体分析国内民办高校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竞争力量对利润威胁程度,行业内部竞争和替代品影响不很大,潜在进入者、供应商和购买者威胁程度低,未来十年中国民办高校发展将呈持续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外并购其实并没有那么美,向跨国企业们有中国的并购已经开始威胁到中国经济安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威胁论”萦绕中国 中国和平崛起令国人振奋,但有的国家和个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时不时地炮制“中国威胁论”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近来中国对外“投资威胁论”被炒的沸沸扬扬,这是典型的“中国威胁论”的新“变种”。对此,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赵闯说:“中国现在还不是对外投资大国。通过投资抢占外国的市场。对某些国家或者是某些企业造成威胁,乃至威胁其国家安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6,(32):27-29
【英国《金融时报》8月2日】“中国威胁论”的出现,催生了洪水般的悲观威胁评估。现在,美国的商业出口管理部门——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提议了全新的出口限制规定。这些规定并未应对所谓的威胁,而且留下大量不确定因素,因而让美国业界感到震惊,我们的贸易盟国感到忧虑,中国人感到迷惑。  相似文献   

8.
为争夺中国繁荣的汽车市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竞相在中国发起激烈的价格大战,它们原本享有的丰厚利润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周刊》2007,(9):12-12
人们常说,中国行走在钢丝绳上:它的经济依赖外国资金,它的扩军威胁世界……但是,再思考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就会发现,一些观点是对中国现实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快讯》2007,(9):12-12
人们常说,中国行走在钢丝绳上:它的经济依赖外国资金,它的扩军威胁世界……但是,再思考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就会发现,一些观点是对中国现实的误读。  相似文献   

11.
张君 《中国经贸》2010,(1):65-65
尽管印度对中国外包业日渐增强的竞争感到忧虑,但并不成熟且没有外包大公司出现的中国,并非印度软件外包迫在眉睫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北方经济》2005,(6):38-38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5月16日在上海表示.中国能源消耗不是对世界的威胁,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降低能源强度,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因金融动荡陷入低迷的新时期,美国向中国伸出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橄榄枝。这是为什么?中国应该接受这份礼物吗?本文以为,美国急于与中国重开入关谈判,其意在于挽回已趋败落的全球化经济轨道,防止中国脱离美国设定的全球化经济轨道,服务于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入关对于中国的长过远利益来说,意味着部分地放弃国家的经济主权,部分地放弃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民族工业暴露于跨国公司的直接威胁之下,因此,中国应谨慎审视入关对经济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应该从坚持人民币不贬什出发,进一步考虑实施自主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宣扬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的论调.日本不仅是这一论调的发源地,而且也是当前宣扬中国经济威胁论的最主要鼓噪者.在日本,一些右翼学者、企业界人士甚至部分政府官员,经常以中国对外输出通货紧缩、中国出口商品冲击了日本产品、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加速了日本产业空心化等为理由,宣扬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然而,上述论调不符合中日经贸关系的真实情况,缺乏可靠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秀莲 《开放潮》2005,(9):76-76
随着中国加入WTO,美国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并夸大了这种威胁,表现在国际贸易上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维护本国的利益,其中,反倾销是使用比较频繁的手段,导致我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频繁地遭遇反倾销。2004年美国诉我国彩电倾销一案,是有史以来反倾销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件,可以预见,我国遭受美国的反倾销案件会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应对反倾销,是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慎重对待的。其中,商会在反倾销应诉的作用方面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一种沟通平台和交流工具,已完全渗透到寻常百姓家,对人们工作、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网络带来各种便利同时,也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特别是在国防安全方面更面临巨大挑战。网络威胁是现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中国要确保国防安全,就必须建立安全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大国之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就中美关系而言,只要美国不放弃世界霸权的战略企图,并且中国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美国就会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王小娟 《魅力中国》2009,(14):79-80
金融危机冲击了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受到了威胁。通过接合内外资源、推行专业化发展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8,(5):31-32
一直以来,美国在经济和外交政策上都抱有这样一个观点:不管哪一个国家,如果有迹象表明它具有抗衡或超越美国的潜在能力,它都会对美国的经济和安全造成威胁。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日本是潜在的经济威胁。今天,这个威胁是中国。但这种竞争零和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现代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必须越来越彼此依赖。如果明日的超级大国打算学习美国的贸易经验,他们必须选择学习正确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孙宏飞 《新财经》2009,(7):76-77
随着对外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暴露出诸多问题和矛盾,甚至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