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世界工厂”化的美景自不待言,眼下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的困境也一目了然。接下来,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世界能养活中国吗?这是一个美国粮食专家“布朗式”的发问。布朗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口如此之多,粮食需求如此之多,耕地的减少又如此之快,中国势必向世界进口粮食,中国会饿死世界吗?  相似文献   

2.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中国改革路程如此漫长,改革成就如此之大,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中国在30年的时间里,走了一条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道路。当初,我们不仅没有认识到建立市场经济是如此艰难,更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创造财富的威力是如此之大!  相似文献   

3.
王冲 《中国西部》2010,(8):36-37
“近几年,全球媒体热议中国,有热烈的赞扬甚至不切实际的吹捧,也有语言尖酸刻薄的批评甚至漫骂。 可以说,中国有史以来从未和世界发生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与之相对应,中国所挨的骂也从未如此之多,可以说,中国进入了挨骂时代。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7,(1):17-17
[英国《卫报》2006年12月29日]中国如此之大,变化如此之快,可预知性和不可预知性共存。因此,我们只预测来年我们应该留心的领域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瞩目。这一切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式提出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反响是如此之强烈,认识是如此之深刻。以至刚成为去年底三中全会的热点又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说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在中国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田秋 《走向世界》2012,(16):26-29
京剧是中国的一个奇迹。短短200年的时间,从一个江南小戏演变成长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名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如此大的规模与影响,与大运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张岩 《中国报道》2013,(11):100-101
文玩类艺术品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其凝结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和传统工艺之巧妙,且相比其他艺术品具有携带方便,易于出手等特性,因此更有“人缘”。  相似文献   

9.
肖亮 《上海国资》2009,(1):81-81
中国经济的改革步伐如此之快,必然会产生诸多问题。出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眼看着问题肆虐而不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这个各类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的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斗争并未终结。由于现代信息传播途径的丰富与多样,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陷阱”无孔不入并难以察觉,它主要通过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等三种表现形式,为国际政治权力斗争服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切实维护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21):30-31
[英国《金融时报》5月10日]中国经济近些年来出现了诸多颇有讽刺意义的怪现象,其中之一,便是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居然有如此之多并非纯外资。  相似文献   

12.
国内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不少企业在积累了数亿万资金之后的短短几年就急剧衰退,并销声匿迹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有“生”,有“死”这本是自然现象,但中国民营企业如此之“短命”就不能不说有问题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民营企业如此“短命”呢?核心竞争理论为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全新答案。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外交》11月8日】当人们讨论中国经济增长时,总充满敬畏。但对这个国家强劲经济表现的评估最终都以如下问题结束:如此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能保持多久?这是个很明显,甚至很老套的问题。但这个问题问的并不对。因为提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中国这个亚洲巨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成绩卓越。然而,真正值得注意并不是中国经济发展得有多快,而是相反,它为何会发展得如此之慢。  相似文献   

14.
加强监管是顺利实现 扩大对外开放的保证 《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国贸发会《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1年中国外资并购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到5%,而2004年仅1到6月就达到了636%:外资并购何以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15.
薛涌 《浙江经济》2010,(17):35-35
京藏公路大堵车到8月23日已经进入第九天,堵车长龙超过100公里。如此长距离、长时间的堵车,大概在世界史上也是创纪录的。这也为中国的城市化模式提出了严重警告。近二十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无出于其右者。乃至美国人在电视上报道中国修建最长的跨海大桥时开玩笑说:“再不留神,他们能把桥修到加州来”。如此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居然还有这样划时代的堵车,  相似文献   

16.
让人民币承受了如此巨大升值压力的导火索,是美中间天文数字一般的贸易逆差。2005年,两国的贸易逆差高达2020亿美元,惹得全美上下一片对中国的“讨伐”之声。  相似文献   

17.
国内经济学家曾指出,过分强调长三角与珠三角之是的比较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然而笔认为中国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产业集群问题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8,(12):12-13
【美国彭博新闻社3月3日】有一个关于全球市场的说法是这样的: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差异如此之大,因此它们的股市表现不可能长时间步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梅新育 《环球财经》2011,(12):88-90
入世十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国,惟其如此,我们才需要进一步深思开放经济的某些原则问题,肤浅、单向的“扩大对外开放”思维无助于我们认清开放经济的利害之所在,无助于我们正确地规划未来  相似文献   

20.
张明 《环球财经》2009,(9):84-84
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37万亿,超过2006年与2007年信贷增量之和。同期内,M2与GDP的同比增速之差超过20%。如此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足以用“适度宽松”来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