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理论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法律只管人的外部关系,而不考虑人的内心世界;道德则管人的内心活动。托马秀斯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唐德对此也有详细的论述。他们认为法律的功能是“治表”,而道德的功能是“治里”。其实,熟悉法律史的人都知道,大多数法律规范都是从道德规范中提炼出来的,是道德规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在世界文明史上,统治阶级把本阶级的某些道德赋予法律形式,借以强化其道德地位的事例俯拾即是。一、我国现行法律中道德法律化的体现我国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历来都十分重视法律对推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哈特的思想中蕴含了道德法律化的两种理论:道德法律化的生成理论和道德法律化的限度理论。道德法律化生成理论要解决两个问题:道德法律化的前提和道德法律化的基础问题。在哈特理论中,对道德与法律关系之间联系的承认成为道德法律化的前提;道德与法律共同追求着人的生存价值,两者存在价值上的契合。“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的内容是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的共通之处,两者存在着内容上的共享。价值上的契合和内容上的共享成为道德法律化的基础。在道德法律化的限度理论上,哈特坚持“伤害”、“公开”及“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原则”。  相似文献   

3.
道德法律化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在我国现阶段不能简单地实行道德法律化,道德法律化自身存在着负效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德法并重。  相似文献   

4.
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彼此支持,共同维系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道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的现象有所滋长。因此,我们需要科学认识道德法律化,最大限度地整合两者的功能,更好地维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道德法律化: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马梦诗 《理论观察》2002,1(5):46-48
社会转型时期 ,道德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以往道德建设往往是从道德教育等软性约束力量来入手 ,由于缺乏政策、制度等硬性保障 ,因而在实践中常常会流于形式。本文试通过道德法律化——道德建设新途径 ,借助法律强制力量 ,从而使善得以扬之 ,恶得以惩之  相似文献   

6.
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依据是道德与法律的深远的渊源关系,道德与法律同属调整和维持人类行为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律的互化是以道德法律化为前提的。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本身面临困境的现实情况下,一定的道德规范进入到立法程序之内,形成为法律条文,并具有法律效力,即道德法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看来,道德法律化变得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以立体网络为载体,以信息共享为支撑,以时空的无限性为特征的电子信息时代大大扩展了个体虚拟生存的空间和领域。扩大了人们的认知领域,重塑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征方式,并进一步关系着个体道德自觉的生成与发展。以此为视角,分析虚拟生存下个体道德体验的特征和道德自觉生成的困境.是寻求和构建道德自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何以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度的“文化自觉”是理论的自觉与实践的自觉的有机统一。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并成功地开掘其现代意义的理性前提;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有一个清醒准确的定位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关键;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法律和道德有了分别之后,两者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立法角度传统中国注重的是道德的法律化而西方注重的是法律的道德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的选择应当是法律而非道德。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交汇,民族国家面临着信仰危机、认同缺失以及本土文化分崩离析的困境。文化自觉作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警醒,内在地包含着文化认知、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和文化自强的逻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塑、民族文化不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以及国际文化竞争力应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卞天歌 《魅力中国》2014,(10):247-247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观点,是解决文化焦虑走向文化重建的毕竟之路。本文旨在讨论以文化焦虑的现状考量文化自觉在解决其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叶蕾 《改革与开放》2017,(18):149-150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人的主体性自觉。从文化自觉的本质、文化自觉主体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自觉的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语意几个方面解读,文化自觉蕴含着丰富的公共性思想。不可否认,当前文化自觉在公共性上的迷失使文化自觉陷入自身发展的困境之中。为了突破文化自觉之困境,本文从公共性的视角提出文化自觉困境突围的几条路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文化自觉覆盖大众群体;发挥主导文化引领作用,创新发展文化生产力;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精华,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的背景,降低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同,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价值观的选择,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是应对多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的有效途径,应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文化鉴别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15.
龙江文化转型的共性是从经验文化模式向理性文化模式转型,其特性在于本地文化、移民文化与流人文化多元的复杂性及地域条件造成的惰性。龙江要想实现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更重要的还在于龙江人内在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龙江人道德个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17.
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全球化无疑影响了各国文化的走向。在憧憬文化发展机遇期的同时,全球化对于文化始终存在解构之虞,为抵制西方话语专制,乃至话语霸权,必须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容应对,提升文化软实力,赢得文化博弈的主动和优势。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自觉系自己有所认识而觉  相似文献   

18.
李娜 《发展》2014,(6):41-42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通过探索图书馆文化自觉的含义和意义,提出图书馆文化自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应该发挥四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个区域,无论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还是纷繁各异的乡土文化,谈起它的发展和繁荣程度,文化工作者自然会想到这样一些密不可分的因素:文化植被、送戏下乡、硬件设施、甚至是资金投入等等,这些固然重要,且是重中之重。然而更不容忽视,且易于忽视的却是该区域文化需求意识的培养,这才是文化内需的核,也是文化需求的主动意识和内因。  相似文献   

20.
张玲娜 《魅力中国》2013,(19):81-82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本文从个例分析了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淡薄的状况,以此隐藏射诸如存在的多种情况,达到警醒国人的文化自觉,让人们意识到文化对一个人素质的提升、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