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冬植甘蔗是指立冬至立春这段时间下种的甘蔗。在云南省蔗区一般比春植蔗增产20%,糖分提高0.2%(绝对值)。栽培冬植甘蔗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抓好下种后的萌芽出土成苗。冬植从下种至萌发成苗的这段时间里,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冬植甘蔗萌发成苗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栽培上要采取相应的保湿增温措施。1、适时下种冬植甘蔗的植期依据下种顺序的先后分为早冬植、中冬植和晚冬植。早冬植一般在11月上旬~12月上旬下种,这时的气温较高,在  相似文献   

2.
耿马县勐永镇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频繁发生,甘蔗生产立体条件显著,80%属无灌溉条件的"雨养型"旱地甘蔗,其抗旱栽培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为下:1、槽植法"槽植"法即沿等高线开植蔗沟并封闭蔗沟两端,形成一个"槽",保持水土,减少径流;蔗种置于沟底板土上,覆盖土后加以镇压(压实覆土层),使沟底板土、种苗和覆土层紧密结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利用毛细水管以提高出苗率;充分发挥"槽"的保水、保肥作用,加宽播幅,增加  相似文献   

3.
1、新植甘蔗抗旱栽培技术一般来说,蔗区生态类型多样,因而选择的甘蔗品种各不相同。大旱之年,我们首先应该选择种植抗旱性强的甘蔗品种。实践证明,目前抗旱性较好的新品种主要有粤糖86/368、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桂糖11号和云蔗03/194(早熟)等。旱地甘蔗一般采用深沟板土栽培技术,抗旱效果比较理想。其技术要点包括:一是开沟,要求植蔗沟深40cm,播幅宽30cm,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做法 宜州市充分利用作为国家“双高”糖料蔗基地县(市)的优越条件,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并引导和鼓励制糖企业参与基地建设,把资金和物资集中投放在甘蔗良种推广、实用技术培训、蔗种和化肥贷款以及蔗区水利浇灌设施、道路建设等方面,通过大力抓好糖料蔗基地项目建设,促进了一批低产蔗地的改造,增加喷灌面积,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甘蔗生产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5.
“宿根蔗”的春季管理宿根蔗在上年甘蔗砍收后,地下根芽借土温保护过冬,第二年具有早发株、早封行、早缩尾和早成熟的特点。因此,开春后的宿根蔗田间管理必须突出一个"早"字。1.早开垄松蔸。把垄和蔗蔸周围的土壤翻松,使其蔗蔸土壤充分晒白与风化,提高土温,增强...  相似文献   

6.
甘蔗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云南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主要有: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甘蔗白蚁、甘蔗刺根蚜等,其中又以蔗龟、蔗头象虫、蛀茎象虫发生最为普遍,危害也最为严重,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蔗龟1)主要种类及危害主要种类是:大等鳃金龟、突背蔗金龟和光背蔗金龟。大等鳃金龟多分布在肥沃的砂壤土地带,主要以幼虫危害根部。虫体大、食量  相似文献   

7.
韦建坤 《魅力中国》2014,(21):388-388
甘蔗栽培与护理要讲究选种和注意截留蔗种,以及土壤环境和生长护理,才能够丰产、增甜,在甘蔗生长过程中,要注意清除杂草和处理病虫害,及时追施肥料和施放农药,确保甘蔗壮苗、健康长高、长粗,细心呵护并摘除叶片,让甘蔗能够有充足营养成长的阳光照射,增强蔗竿的抵抗力,生长后期注意培土封垄,将土加高加厚,防止茎秆倾斜弯曲,使甘蔗不但形美,而且挺拔,有效促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2012年,景谷县被列为云南省23个县35个甘蔗高产创建整片推进试点县之一。根据国家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结合景谷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条件,制定了《景谷县甘蔗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将甘蔗高产创建项目安排在交通便利、群众基础好、种蔗积极性高、辐射带动面广的永平蔗区,项目涉及团结、蛮费、费竜、迁毛、迁糯、蛮腊6个村29个组1216户蔗农,创建目标任务10000亩,平均单产5吨,甘蔗含糖  相似文献   

9.
1、技术背景该方法属于施肥技术领域,由传统的甘蔗施肥多次习惯性施肥,改为甘蔗种植时肥料一次性施入,能够提供甘蔗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基肥与蔗种施入土壤后甘蔗整个生理期所需养分;使甘蔗在其各个生长期快速、充分的获取所需的营养成分。2、具体实施施肥方法在甘蔗种植开沟时,深开沟30cm,然后把甘蔗专用高浓度缓释肥料按照80kg/亩的量作为基肥  相似文献   

10.
怎样种好紫云英种好紫云英(红花草),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清沟排水。红花草既怕旱又怕渍水。因此,红花田在二晚收割后,要及时开发厢沟、腰沟和围沟,做到沟沟相通,田无渍水。如遇秋冬干旱,红花幼苗叶片现红色时,应及时灌一次“跑马水”,以保持田面湿润。春...  相似文献   

11.
拥有20万亩八渡笋基地的田林县六隆镇曾被誉为“八渡笋之乡”。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种好管好八渡笋的同时,又提出了“种蔗兴农”的发展路子,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该镇甘蔗种植面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今年,全镇种蔗面积已达64000亩,据估算,今年该镇农民仅种植甘蔗一项人均收入将突破2500元。  相似文献   

12.
本人是武鸣县宁武镇唐村村潘村屯人,现年61岁,高小文化,与甘蔗、木薯打交道二十多年。由于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甘蔗种植的科技含量,我种植的甘蔗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2005年种植490多亩,总产原料蔗3480多吨,平均亩产6.93吨;  相似文献   

13.
周松岐 《广西经济》2001,(C00):33-33
柳州地区地处桂中,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她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带,年均气温17℃-21℃,年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加上人均耕地面积达1.26亩;居全广西之首。因此,非常适合发展糖蔗生产。但是,解放前,由于除少数农民自办的,人推牛拉的土榨外,全地区没有一家糖厂,因此,糖蔗生产也几乎等于零。直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地区的糖生产才获得迅速发展。不过,要说柳州地区的糖蔗生产真正步入快车道,还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在南巡讲话的鼓舞下,柳州地区的领导们在经营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毅然把糖蔗生产确定为富民、富财政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投入了的人力物力。从而使全地区的糖蔗产量成倍增长,步入了空前的辉煌。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到1998/1999年榨季,全地区种蔗面积达137.4万亩,比1979年增加了115.9万亩,增长249.09%;进厂原料518万吨,比1979年增加419万吨。更可喜的是,随着糖蔗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高糖高产良种蔗的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1999年高产炕糖良种的面积已达到24.8万亩,其中,新台糖16、20、22、23号分别为17.8万亩、0.57万亩,1549亩和239亩。在2-3年内高精良种要达到总面积的80-90%。糖蔗生产的大发展,促进了柳州地区制糖业的起飞。到1997/1998年榨季。全地区已有中、小型糖厂17家,日压榨能力达4.2550万吨;比1979年增加3800吨,共产糖50.32万吨,分别是1958处和1978年的1005.4和29倍。本榨季,全地区的蔗糖生产共实现税金18802万元,比1979年增加18679.11万元。糖蔗生产已成为全地区各级政府及农民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如被国家定为全国糖料生产基地的来宾县,1997-1998年榨季共种蔗45万亩,产进厂原料168万吨,产糖17.6万吨,实现税金8000万元。同年,该县风凰镇产糖蔗24万吨,实现税金48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9%。同是这个县的北五乡该年农民人均种收入收入达2041.5元,其中佳田村民委更达5671.3元。该县的“种蔗大王”黄世杰,1998年种蔗1700亩,产糖蔗7000余吨,收入超百万元。象州县石龙镇,农民人均种蔗2亩,产蔗7吨多。去年,全镇甘蔗总产值达2300余万元,为镇财政增收250万元。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300余元。今天,举目昔日贫穷落后的桂中大地,一栋栋被人们喜称为“甘蔗楼”的楼房,一辆辆被称之为“甘蔗车”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随处可见。糖蔗-这一甜蜜的产业,正在给桂中人民酿制出甜蜜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甘蔗伸长期的管理甘蔗伸长期从6月底或7月初到10月中旬,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其生长特性表现:根系迅速扩展,吸水、肥力最强,叶面扩大,达到高峰。蔗株生长快,茎伸长增粗。为了满足甘蔗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此期田间管理重点要做好如下几件事。①防旱抗旱。甘蔗伸...  相似文献   

15.
咨询台     
咨询台甘蔗如何春育春移甘蔗春青春移既能节省蔗种,可以错开农事季节,调节作物茬口,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又能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根据甘蔗栽培技术要求和蔗农历年来的实践经验,要做好如下四个方面。一、选准育苗时机,精心整地作畦。立春后气候开始转暖...  相似文献   

16.
甘蔗在整个生长期间,会遭受根部害虫、叶面害虫和茎部害虫的为害,对这3类害虫如不注意严加防控,对甘蔗各时期的生长和蔗茎的优质高产的影响很大。下面分别介绍这3类害虫的主要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鹿寨县地处广西中部偏北,主产粮食、桑蚕、糖料蔗、水果、蔬菜及畜牧水产品,是一个以种养为主的农工商并重发展的农业县。近年来,该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和西部大开发两大机遇,按“公司 基地 农户”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发展桑蚕生产作为继甘蔗生产之后又一新的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和睦糖厂几近破产 融水和睦糖厂是于1989年建成投产的国有独资企业,原设计生产能力为650吨/日榨,采用压榨提汁亚硫酸工艺生产,主要产品有白砂糖、赤砂糖、食用酒精,副产品有糖蜜、蔗渣。企业原料蔗来自该县的融水镇、永乐乡、和睦镇,1989年甘蔗种植面积1.1万亩,1989/1990榨季进厂原料蔗1.68万吨,缺口达6.2万吨。 1992年尽管扩大了甘蔗种植面积,1992/1993榨季进厂原料蔗上升到5.78万吨,但仍缺口2.02万吨。企业长期“吃不饱”、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连年亏损。1993年国家实行紧缩银根的宏观调控政策,得不到贷款的和睦糖厂面临破产边缘。  相似文献   

19.
<正> 北方种蔗成功的关键是采用人工育苗技术。人工育苗不仅可以节约蔗种,保证苗全苗壮,而且可以提高和延长甘蔗生长期,有利于早熟转色、高产高糖。北方种蔗具有很多优势。  相似文献   

20.
广东的甘蔗糖业是三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从1934年开始,广东陆续建成六间机械化糖厂,日榨蔗能力7,000吨。到1949年广东全省解放时,只剩下东莞糖厂和顺德糖厂,日榨蔗能力共2,000吨。另外在沦陷期间和抗战胜利后私人办的小型机榨147间,日榨蔗能力7,470吨。这就是广东解放前夕广东甘蔗糖业的一点基础。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获得解放,广东的甘蔗糖业从此走上恢复和发展的道路。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