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19日,国务院扶贫办公布了最新调整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这是自1986年第一批重点县确立后,名单的第三次调整。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模式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机遇期,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有必要对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进行梳理,总结经验,分析扶贫开发主要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扶贫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邓国珠 《老区建设》2012,(15):36-37
一、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概况 江西省大余县属扶贫开发非重点县,"十五"以来,先后有50个村被列为省级扶持贫困村。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大余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战略整体部署,于上世纪末完成了由贫困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认真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工程,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老区建设》2014,(7):6-6
正贫困县限时"摘帽"再无"讨价还价"的商量余地。记者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获悉,除藏区外,到2020年,四川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限时退出。为保证"摘帽"之后扶贫开发力度不变和实际成效,四川同时决定建立"摘帽不摘政策"、"考核不唯GDP"和"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将过去宽泛性地‘扶穷县’,转为今后精准地‘扶穷人’。"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据悉,在2012年3月的国家扶贫办公布的微调名单中,全国共计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有36个。四川省  相似文献   

5.
《广西经济》2014,(6):22-24
正"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百色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之一,有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个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区)、506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2010年,全市贫困人口169.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8.6%,贫困发生率48.95%,贫困人口绝对数和贫困发生率居全区首位。面对扶贫开发的严峻任务,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干部于力肩负扶贫任务,来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江西省吉安县,当了挂职副县长。  相似文献   

7.
1986年,国家首次划出273个国家贫困县;1994年,国家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个名单扩大为592个;2001年,国家的所有扶贫政策文件中不再出现"贫困县"和"贫困村"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重点村";2011年,国家确定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特困区涵盖的贫困县达到679个。  相似文献   

8.
黄占俊 《发展》2006,(1):6-6
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我国扶贫开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扶贫工作并未结束,进入了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存的关键时期,开发式扶贫任重而道远.因此,现阶段,甘肃省合水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面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我们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重点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龚亮保 《老区建设》2008,(17):16-17
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制度上稳定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扶贫开发30年来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的指导下,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扶贫开发工作的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此,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深化扶贫开发工作,构建“大扶贫”格局势在必行。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乡 《老区建设》2014,(15):31-33
正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举措。莲花县是革命老区县,是原中央苏区县、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全省3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莲花县按照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3年贫困  相似文献   

11.
张齐北 《老区建设》2011,(17):32-34
大余县是赣州市的边远县,扶贫开发重点村较少("十五"省级扶贫重点村12个、"十一五"16个),得到上级的扶持资金、项目也较少。但由于大余县地处山区,贫困面相对较大,扶贫开发的任务也更为艰巨。作为非重点县的扶贫和移民部门如何做到"有为"、"有位",如何在扶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切合大余扶贫开发实际的新路子,这是摆  相似文献   

12.
定点扶贫是党政机关、有关单位响应中央号召,负责联系1-2个或多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是国家扶贫开发,挑战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和关心。针对当前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从事定点扶贫开发的同志必须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扶贫目标上,应把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相结合;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温饱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饱穿暖,又解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问题;在扶贫资金的投入上,由…  相似文献   

13.
陈武 《广西经济》2014,(6):13-16
正同志们:刚才,人社部杨志明常务副部长、国务院扶贫办郑文凯副主任和彭清华书记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就扶贫工作讲几点意见。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近年来,广西扎实推进扶贫攻坚,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2013年全区贫困人口与2010年相比减少378万人。2013年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3000个贫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去年11个省、20个县开展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所有的重点县逐步扩大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底,中央八部委联合下发文件部署新一轮中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第一次实现了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其中明确了10家中直单位定点扶贫江西21个重点县。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2月举办的全国定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人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了“这是今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国家有效扶持,各方面艰苦努力,扶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5年解决了48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4200万,离既定的时间不多了。扶贫攻坚进入了最后 的冲刺阶段。思路决定出路,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调整思路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既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进而为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总结历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2009年,从实际出发,重点从7个方面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解决40万贫闲人口的温饱和脱贫问题,贫困人口由670.96万人减少到630.96万人,2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  相似文献   

18.
卢婕 《广西经济》2014,(8):39-40
正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我国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从解决温饱转向了促进发展,扶贫模式也从以往传统模式下单纯依靠财政拨款的"政府主导型扶贫模式",向包括财政、金融、科教等在内的"复合型扶贫模式"转变。金融扶贫作为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力量。外省金融扶贫创新的做法(一)宁夏实施"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扶贫工程这一工程由宁夏扶贫办与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发起,以村级"资  相似文献   

19.
蔡厚勇 《老区建设》2008,(23):10-14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组织开展移民搬迁扶贫,当年开始在修水、万安、遂川三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试点,分别探索深山区、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经验。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后,2004年至2007年在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铺开。2008年,省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扶贫工作的重心由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向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转变。陇西县按照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思路,完善措施,以“四个四”为主转变扶贫开发工作方式,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